
12年前,她为爱情从武汉市嫁到保康县深山;
12年来,她悉心照顾重病的爷爷奶奶、年迈的公婆,相夫教子,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华章。
她叫裴华香,保康县城关镇三溪沟村村民。上月荣获襄阳市“十大孝子”称号。
爷爷奶奶眼里的裴华香——
她比亲孙女还要亲
昨晨6点多钟,天蒙蒙亮,35岁的裴华香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
唤醒8岁女儿,送她上学;回家做饭,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洗漱、过早;然后做家务、去菜园……
12年来,裴华香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2004年5月,23岁的裴华香只身从武汉市黄陂区来到保康县,嫁给寺坪镇蒋峪村村民李长俊。“那时我们一起在公司打工,我感觉他踏实、勤劳、善良、心好。”裴华香笑着介绍,俩人在工作中相知相爱。
然而,亲事遭到裴华香家人强烈反对——她家的条件比丈夫家要好几倍;李长俊不仅住在贫困深山,而且家徒四壁,还有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太奶奶三代老人需要赡养。
但裴华香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李长俊。出嫁时,没有一个亲人送她过门。
在李长俊家里,全部财产仅5间土坯房,上有90岁太奶奶、70多岁的爷爷奶奶,以及50多岁的公公婆婆。但从这一天起,裴华香就暗暗立誓:“要用勤劳双手,撑起这个困难的大家庭。”
当年9月,太奶奶半身不遂。裴华香给她喂水喂饭、洗澡翻身、端屎倒尿、嘘寒问暖。11月,太奶奶安详离开人世。
奶奶是个30多年的“药罐子”,生活一直不能自理。每天,裴华香总把饭菜盛好端来,坚持为奶奶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
身体硬朗的爷爷,2014年患气管瘤。从保康转院到襄阳,再到武汉救治,次次都由她来护送、护理。今年正月,爷爷不慎摔跤,只能坐轮椅了,裴华香每天推着他到户外活动。
最困难的是,裴华香曾同时要照顾4个病人。
丈夫女儿眼里的裴华香——
她就是我们的靠山
去年冬天,是裴华香最难熬的日子。“当时,丈夫脚根骨折住院,婆婆手指砍伤也在住院。”裴华香介绍,既要照顾住院的婆婆和丈夫,又要伺候年迈的爷爷、奶奶,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
每天,她冒着寒风,奔波于家庭、医院、学校之间,一天休息不到4个小时。
陈旧的摩托车见证:3年时间,她竟跑了4.5万公里。
为改变家庭贫困状况,她鼓励丈夫李长俊在外打工,从打工仔干到一家汽车配件公司负责人。“她就是支持我事业发展的靠山。”李长俊说。
代代孝,辈辈传。裴华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让8岁女儿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老人吃;妈妈不在时奶奶病了,就一晚上不离奶奶左右;遇下雨天,总是把雨伞让给没伞的同学……
2013年冬,蒋峪村因修高速公路征迁土地,许多村民想不通。裴华香第一个与丈夫站出来,举家搬迁到60多公里外的城关镇三溪沟村,支持国家建设。
去年,裴华香鼓励丈夫回乡创业,并从姐姐家借资50万元,合股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今年6月,裴华香的父母终于放下心结,第一次来到保康探亲。
上月,襄阳面向全市寻找尊老爱老的孝子。在社会各界推选的89位候选人中,裴华香脱颖而出,荣获“十大孝子”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