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真心关爱患者
2018-01-21 09:45:05   来源:今日湖北网

真心关爱患者

——专访武汉市中心医院肾病与风湿内科主任陈文莉

□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 黄征宇 马遥遥 李蓓

 

 29.png

人物名片:

陈文莉,武汉市中心医院肾病与风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省、市肾脏病、血液净化、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2011荣获武汉市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荣获武汉市中心医院年度十佳文明职工,2015年荣获武汉市卫计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30.png 

 

从医23年来,她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求自己,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行医准则。作为一名医者,她不仅治疗患者的病痛,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乐观生活的信心。她把普通工作做到极致,看似微不足道,却散发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光芒,传递正能量,温暖患者心,成为医生群体的优秀代表;为此,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号召全市卫生战线医护人员向她学习。她就是武汉市中心医院肾病与风湿内科主任陈文莉。近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31.png 

 

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

 

1992年,从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陈文莉,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一名医生。23年来,陈文莉先后在心血管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肾病与风湿内科工作。无论将她安排在哪个岗位,她都是勇挑重担,始终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只有掌握了精湛的医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除病祛痛,这是救死扶伤的基础。”陈文莉告诉记者,最初走上临床岗位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哪里最脏,她主动去,哪里最累,她冲在前面,有时为了弄明白一个学术问题,她可以接连请教数十人,当年的“小陈”在医院中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就是因为她刻苦耐劳,对于工作有股拼劲。

对于肾病专业医生来说,看尿样是基本功。陈文莉说,一名尽职的肾病专科医生,一定是经常蹲下身子看尿样的医生,既要会看化验单,又要注意患者尿样颜色性状的改变。不过因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医生更习惯把这一基本功交给检测仪器。

尿液毕竟又脏又难闻,给患者开张尿检单,自己不就省事得多吗?为回答这个疑问,曾在心血管科当过8年医生的陈文莉,回忆起该院心内科老专家夏培生教授的言传身教。

20年前,有名患者因腿肿、尿少被送到该院心内科住院,却查不出病因。一次患者解完小便放在房间里,准备一会儿拿去倒掉,夏培生教授正好看到,发现尿里似有一片片白色薄膜悬浮,赶紧叫陈文莉来看。他据此怀疑,这种膜状改变应是流行性出血热导致,随后的针对性检查证实了夏教授的推断,经对症治疗患者很快康复。

这件小事给陈文莉很大触动,“多看一眼尿样,对医生来说或许只是几分钟,但对患者来说也许就是一条命。”在之后的临床工作中,虽然判断病情必看化验单,但看尿样这件脏臭活,也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她说,“仪器检测结果与医生亲眼观察相结合,诊断才更准确,对患者也更负责。”

2004年,35岁的刘芳(化名)因不明原因持续腰痛、高烧、尿血入院,她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心情非常低落。一天在做完CT后回到病房,她说憋不住了要解手,陈文莉正好来查房,她习惯性地拿来便盆,让刘芳解完手后给她看一看。

当一摊混合着血块、脓液的血尿呈现在眼前,一股腐臭、腥骚的异味也随之袭来,熏得病房里不少人快步往外走,而陈文莉只是淡定地戴上口罩凑过去仔细瞧。“一般出现尿血会考虑是否有肿瘤,但当时仔细查看尿液后我判断不太像肿瘤,可能是炎症化脓造成的肾脓肿。出现脓血尿可能是在做肾脏CT过程中,肾脓肿意外破裂随尿液排出体外。”陈文莉随后对刘芳采取了加强消炎等对症治疗,不久后CT检查结果印证了她的判断,经对症治疗后刘芳很快康复出院,她对陈文莉感激不已。

 

亲力亲为,13年观测尿样近8万份

 

2015年10月16日下午4点半,陈文莉在病房里找到58岁的患者李明翰(化名),关切地问道:“爹爹,你尿里的泡泡多不多,屙一泡给我看哈子行不行……”。“啊?这个,好,好吧……”家住汉南上午刚住院进来的李明翰一脸惊讶,他虽知道肾病医生常问“尿事”,但未成想眼前这位斯斯文文的女医生,竟会要求亲眼看尿样,连忙俯身拿起尿壶,走进了卫生间。几分钟后,李明翰从卫生间出来,怕难闻气味散出来,他特意将尿壶盖紧。未戴手套和口罩的陈文莉很自然地伸出左手,“脏,脏……”李明翰有些不好意思,但拗不过陈文莉的坚持,只得递了过去。

陈文莉先看了看尿量有多少,是否浑浊?约有200毫升左右,呈略深的黄色;她又打开尿壶盖,凑近往里瞅了瞅,尿液表面可见一层细密的泡沫。等了约10分钟后,她又把尿壶轻轻摇了摇,又凑近看了看,泡沫还有不少。“应该是3个‘+’左右的蛋白尿。”她告诉李明翰:“有蛋白尿,不过对手术影响不大,先打点护肾的针即可,放宽心。”

洗完手,陈文莉又带着医生们匆匆去往下一个病房。科室里有4名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来到他们的病床前,她都会俯下身去取出病床下的尿盆或尿壶,观察尿样。科室医生徐力说,陈文莉主任每天工作很忙,查看患者尿液这样的“脏活”,很多资深专家往往是交给助手或年轻医生完成,但陈文莉一直都是亲力亲为。

从2002年陈文莉任肾内科医生至今,她一直保持着每天观察患者尿样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她平均每天查看尿样近20份,13年来观测尿样近8万份,经她诊治的患者未曾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堪称临床疴疾顽症,但在陈文莉回春妙手的调治下,均被有效的控制,一个个患者病愈回归了社会,一个个家庭摆脱了医疗费的拖累,这是陈文莉努力工作的成果;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感谢,均是对陈文莉最高的奖励。

 

患者至上,同事眼中的“拼命十三妹”

 

每天早上孩子还没起来陈文莉就来医院上班了,晚上孩子睡了她还没回家,加上科室工作繁忙,她很少关心孩子。她何尝不想用母爱去呵护孩子,用妻子的温柔弥合爱人的劳神,但她丢不下的是她的患者。她对爱人说:“我是应该和你一起照顾孩子,但要知道医院里有多少个患者需要救治啊!”

无论是休息日,还是刚下班,只要病人有需要,一个电话陈文莉就及时赶到。无论患者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别家医院,如果情形紧迫,陈文莉都会出现在患者身边。“面对病魔,医生与病人是在同一个战壕携手奋战的战友”,这是陈文莉一直在科室推行的理念,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同事眼中,陈文莉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十三妹”。

“陈主任是个蛮拼的人,为抢救濒危尿毒症患者,曾彻夜不眠。”武汉市中心医院血透室护士长张丽萍与陈文莉共事13年,对她非常了解。她回忆说,2002年10月底,一名在汉正街打工的浙江籍26岁尿毒症晚期患者张强(化名)因全身浮肿、昏迷被送来该科室,3个月前张强因肾炎引起尿毒症,曾到他们科室做过透析,后因经济原因中断。

当时,那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子全身浮肿得非常厉害,其父含泪跟陈文莉说,张强这次情况严重,多家医院都不收,“把孩子送过来是尽个心,不管治疗结果如何,都不怪医生!”张父的话深深触动了陈文莉,她当即说一定会尽全力抢救。紧急将张强送进抢救室,陈文莉立即为他做了颈静脉插管进行透析。当晚,她不顾白天已累了一天,跟张丽萍一起守在ICU病房。大约凌晨零时许,张强血压突然忽高忽低,心率也时快时慢,显得非常烦躁,陈文莉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随时调节透析参数。

“那一晚真是无比漫长,几乎每隔5到10分钟就要根据病人状况调节一次,非常紧张。”张丽萍说,临近凌晨4点,张强状态才趋于平稳,陈文莉这才坐下来休息一下,当时整个后背湿了一大片。当得知儿子顺利闯过险关,张强的父亲激动得老泪纵横。

到肾病与风湿内科住过院的病人,大多和陈文莉成为了朋友,将陈文莉当成了亲人,患者和家属对她医术和医德的双重信任,为她增添了非凡的人格魅力,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离不弃,“治身”也要“治心”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患者的满意和群众的认可是陈文莉永恒的追求。她常对科室的同事说,“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为他们治病的同时我们积累了临床经验,提高了医疗水平”。她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热心接诊,一视同仁,做到仔细询问病情,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耐心解答。

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陈文莉从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不断提高与医患沟通能力,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同时她还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不但医治好了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

陈文莉介绍,她所在的科室就是两个极端,一些患者积极做透析治疗,很爱惜生命,这类患者求生。但一部分患者很不爱惜自己,一心就想放弃治疗,放弃生命。“我们科室一部分尿毒症患者心态很积极,每周都要进行3次透析,每次要花4个小时,且透析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他们都不愿意放弃。”陈文莉说,生命是宝贵的,大家都要爱惜,也正是他们这种对生命的追求,更加激起了医生对患者的爱护之心。

“我经常都会和患者拉家常,和她们谈心,因为见面的次数多了,所以大家都很熟悉。看到患者受疾病折磨而痛苦,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看到他们通过治疗后病情好转了,自己也会跟着开心。”陈文莉说,医生就是要充分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这样经常换位思考,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血液透析是高风险、高责任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为了使病人更安全、更方便、更及时地得到治疗,作为科主任的陈文莉,将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精髓,创造性地应用到临床工作,她的患者常说:“在这儿透析心里踏实,家里放心。”

同时,陈文莉还带领科室自制疾病预防宣传小册、肾病食谱、食物成分含量表,对出院病人进行回访或者用微信进行点对点的服务,力求使每位患者在院内得到精心治疗,院外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做到了医患零距离、诊疗零缺陷、服务零投诉。20多个春秋,她用仁心妙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被患者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精益求精,打造一流医疗团队

 

陈文莉十分重视团队培养和科室文化建设,处处体现在细节服务患者。现代设备和最新技术都可以是相同的,但让人温暖的是细节,就是人文关怀。陈文莉说,科室每年不但要派医生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医院进修,还要请外地的专家学者到科室给医生授课,提高科室医生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她特别注意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为了尽快提高年轻同志的业务水平,她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并通过三级查房、病历讨论、现场技术演练、批改病历等形式,提高年轻同志的医技水平。每次查房她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年轻同志认真讲解,并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在陈文莉的带领下,肾病与风湿内科先后成功举办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目前在研各类科研基金8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等,完成多项科研鉴定,获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风湿科获风湿病专业“武汉市重点专科”称号,2013年肾内科获首批“湖北省血液净化培训基地”称号,同年获肾脏病专业“湖北省重点专科”称号。

经过13年的发展,肾病与风湿内科从最初的48张床位,3名医生(包括2名中医),护士6人,只有9个病人;到如今107张床位,28名医生,58名护士,年门诊(含专科、专病、专家)38000人次,成为武汉市拥有床位数最多的肾病与风湿内科。同时,科室还帮助五峰县、利川市等当地人民医院肾病科室的建设指导。

陈文莉感叹:一路走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科室的医护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积极争创省级重点专科,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开拓创新的发展模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