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柴利:有才给力的“杰青”
2018-01-21 09:54:03   来源:校园人物   分享:
0

 

 

 柴利在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上 

翻开柴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报材料,主要学术成果一栏写着简单的介绍:“以第一作者在《IEEE》发表论文8篇,其中7篇长文,主持5项国家基金项目……”

在外行看来,成果似乎有些“单薄”,而在同行眼里,实则是他在信号处理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性成果”。

今年5月,一位控制理论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到武科大讲学,认真地对武科大的校领导说:“柴利的研究水平相当不错,不管他能否评上‘杰青’,希望武科大都把他当作‘杰青’对待,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这次,柴利评上了“杰青”,业内的朋友们纷纷来电来信,“名至实归”是收到的最多祝贺语。

做“拿得出手”的研究

科研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做“创新性”研究是柴利一直坚持的,正如他所说,做的工作要“拿得出手”,与同行聊天,可以自信地说:“我做……,做的还不错。”

用相机拍照,因为聚焦不好,拍出来的照片模糊不清,这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业界采用“迭代算法”设计弥补照片清晰度的软件,循环计算耗时多,还存在误差。

柴利研究出“解析公式”使得瞬间完成计算成为可能。业内人士称之为“创新性地摒弃传统的迭代算法,直接利用解析公式实现了信号的最优重构”。该成果使得相关软件变得更快速、更准确,并将带来终端产品“高清视频、高清图片”等的效果大幅度提高。

在回转窑中高温焙烧水泥、石灰,一直通过“人工观察火焰形状”,凭经验识别和调整火焰大小、烧制时间,造成质量不稳定、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近年来,众多学者尝试运用电脑“在线识别火焰图像”,实现自动控制焙烧过程。因为要进行图像分割、提取,存在计算复杂、处理时间长等缺陷,影响焙烧质量的可靠性。

柴利研究出“解析公式”,通过火焰图像数据瞬间识别烧成状态,为烧制状态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在其获批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书上写着“提出了基于回转窑火焰图像的烧成状态识别的创新性方法,为实现高温焙烧过程的全自动化提供了可能”。该成果获得两项专利。

从事信号处理领域“滤波器组框架理论”研究十多年,柴利坚持“寻找解析公式,探求问题本质”,找到了滤波器组框架界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框架界比值优化的方法,对滤波器组框架的工程应用有着重要影响;找到了综合滤波器组框架的解析表达式,解决了信号抗干扰难题,实现了信号的最优重构;还找到了图像结构相似性的最优滤波的解析公式,结果在理论上非常漂亮,在应用中也很有价值。

信息学院院长王斌教授评价说:“柴利的研究方向非常有价值,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是信号处理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的论文发表在信息领域国际最权威的学术期刊《IEEE》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80%以上的研究没有成果

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是大家对柴利的印象。很难让人想象的是,“找不到可做的研究”“所做的研究没有任何结果”是柴利十多年科研工作的“常态”。

2003年到2006年,柴利每天看文献,写算法……常常工作至深夜。“经常有很多想法,但是就是找不到头绪。”他把凡是感兴趣的文献,都拿来读;凡是有兴趣的算法,都拿来算。

“不是算不出结果,就是算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将近四年,柴利就是找不到可做的方向。每当感到失落时,他暗暗给自己打气,“坚持,一定能找到值得做的研究。”

2006年底,他才在信号控制方面有了想法,后来成果发表在《IEEE》上。这是四年里,他做出来的唯一的科研成果。之后的8年,柴利迎来科研成果连续的“产出”,每年在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

最近,柴利又确定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图结构信号处理”。而这个想法也经历了前后四年才有了“突破口”。2013年他参加国际图像处理学术会议,听到国外专家的报告中提到相关内容,引发他极大的兴趣。

随后的几年,无论在国内做研究,还是去国外访学,他积极关注相关研究动态,查阅涉及数学、信息等方面数百篇的文献。直到半个月前,终于有了初步的满意结果。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他兴奋得沉迷于研究中整整7天。

回忆自己的研究经历,他淡然地笑着说:“我所做的研究,80%以上都没有成果。”停顿了一下,他若有所悟地说:“也许,这正是吸引我不断探索的地方,也许下一次,我会很幸运地有了漂亮的结果。”

执着、乐观,不仅使柴利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绩,而且支撑着他在申请“杰青”路上终有所获。

2012年柴利第一次申请“杰青”,至今申报了5次,其中3次进入答辩环节,直到今年终于如愿。据2015年数据显示,仅信号科学部申请人数达316人,申请者都是信息领域杰出的青年学者,而且大多来自国内外名校和科研院所,最终只有28人获批,由此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

谈到申请“杰青”的经历,柴利没有讲述其中的艰辛,而是兴奋地说:“与很多优秀的青年学者们一起答辩,结交了不少朋友,之后大家经常交流,启发颇多。”

2013年柴利第二次落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周克敏专程来到武科大,对他说:“你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我来给你加加劲。”优秀学者的交流和鼓励,不断给他注入新的活力。

保持最好的状态

因为工作需要,柴利在澳大利亚、美国分别长住了一到两年。他坚持,自己在哪,就要把家人带到哪。

“没有陪伴孩子成长,没有和睦的家庭生活,人生将是不完美的。”柴利认为。女儿小时候,每晚都是在他讲故事中进入梦乡。在家里,只要女儿需要他的帮助,即使再忙,他都停下手中的事,伸手相助。

女儿四年级时,跟着他去了澳洲,插班就读了半年。回国一个月就是期末考试,女儿竟然考了第一。去年,初二的女儿又跟着他去了美国,插班就读带来语言困难,女儿两个月后才慢慢适应,但是很快成绩遥遥领先。“女儿在适应不同的环境中有了很强的自制力。”

柴利随身带着一个手掌大小的电子书,里面下载了科普、历史、人文等英文书,“看看优秀的人做了什么,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感受其他人的思想、生活” 。女儿深受他的影响,也喜欢读书,父女俩经常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爱丽丝怯生生地走到门口,敲了门。门外的仆人说‘假如,你在里面敲门,我就能让你出来。’”读到这,父女俩哈哈大笑。这是家里经常出现的温馨场景。

柴利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一个人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回到家里,和家人相伴;想放松时,出门散散步。他说:“特别感谢武科大给了我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我可以沉下心,做感兴趣的事。”

去年,一个寂静的夜晚,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柴利一时兴起,写下诗《冬梦》:黑夜静,听白雪漫飘。冷酒孤,伴热血长聊。脑皮质海马环路神经元前末梢的,几个弱脉冲信号,化出她嫣然的笑。颞叶积分,却被风声求导,初醒的眼角一丝恼!

这首诗情景交融,专业名词生动地穿插其中,别有一番趣味,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渊博学识和浪漫情怀让人动容。

“不是花时间越多,就能出好的成果。”他认为,“把科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保持最好的状态,科研的产出水到渠成。”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