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骆艳玉:我把青春献纺织
2018-01-21 09:53:03   来源:武汉先模

武汉裕大华集团江南纺织公司细纱车间教练工 骆艳玉

 我是骆艳玉,来自武汉裕大华集团江南纺织公司。2007年,我刚满16岁就从新洲农村到纺织厂当了一名细纱值车工。从此,在狭窄的三尺弄档里,开始了我的人生。那时候,虽然与轰鸣的机器为伴,天天做三班倒的工作,但我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发誓一定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我买了专业书籍刻苦学习纺织技术,利用点滴空闲练习操作,别人休息时逛街、上网、看电影,我就在宿舍里练习掐头、包粗纱等基本功,手上磨出了血印子还坚持练习,从没叫一声苦。进厂不到二个月,我的操作技能已优于同时进厂的小姐妹,达到了一级水平。此时,我没有满足,要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向能手请教,拜能者为师。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我的操作技能上了一个新高度,达到了“心、手、纱”合一的境界。处理掐头28秒,处理包粗纱45秒,都比行业标准快了近16秒。我还根据棉、麻、化纤等不同品种的配比和工艺要求,总结了一套捻纺操作法。我看管的机台“稳、齐、净”,在车间里像一道亮丽的风景,被大家赞为“样板机台”。2011年,我参加市第17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二名;2012年4月荣获市劳模称号,2015年10月被团市委授予“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曾多次获公司标兵、状元称号。

荣誉面前,我感到自己的压力更大了。我知道,奖章不是随便能得到的,是用汗水和心血铸成的,在我的人生字典里,荣誉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责任与奉献!

近几年,纺织行业不景气,一些员工的思想波动很大,有些同龄人选择了离开,我仍然坚守承诺,吃住都在厂里,很少回家。有的同事就劝我:“你年轻又聪明,名和利都有了,在哪里都能找到比这好的工作”。怎么说呢!我热爱我的岗位,我喜欢和姐妹们一起并肩工作,因为,我的劳动与众不同,我要把青春梳成一根根长长的纱线,纺成温馨,织成快乐,给人们送去温暖。

2015年春天,公司举办职工操作运动会,我作为教练员,带领队员们争分夺秒地进行赛前练习,就在这关键时刻,我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我的父亲在2014年6月份查出得了恶性肿瘤,治疗了9个月也未见好转。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在我们老家90后的独生女是很少见的,因此,爸爸妈妈把我当成掌上明珠,特别疼我爱我,我上班后,他们还天天打电话,问寒问暖,并叮嘱我好好工作。当得知爸爸得了这个病,就像晴天霹雳,难以接受。下了班,不管有多累,我都要到床前陪着爸爸说说话,让他开心,尽量忘记疼痛。病在爸爸的身上,疼在女儿的心里呀!!

爸爸离开的那一刻,他还用眼神鼓励我好好工作,不要给领导添麻烦。安排好爸爸的后事,我爱人就去了外地上班,家里有刚满周岁的女儿、有近80岁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这时妈妈看懂了我的心思说:“孩子,你放心上班去吧,家里有我呢”!

父母总是这样痛爱我,理解我,我愧疚不已,我为这个家做的太少了。我现在之所以有点小小的成绩,与爸爸妈妈的苦心养育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啊!我要用行动回报他们。

我擦干泪水,化悲痛为动力,全心投入到比赛中。我所带领的团队,在春季操作运动会上,有5名选手获得了公司能手称号,有8名选手获得了车间能手称号,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成绩。

去年7月,我积极报名参加武汉市第19届职业技能大赛。第17届我是第二名,我不甘心,第18届因为生孩子没有赶上,我心不甘,这次我是奔冠军去的。结果,我如愿以偿。

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妈妈看到我的获奖证书高兴地笑了。

我现在仍坚守在纺纱生产第一线,做三班倒的工作,尽管很苦、很累、很脏,只要我在机台上梳理那些细柔、雪白的纱线,就像梳理、编织我心爱的秀发一样,感觉特开心!特幸福!特爽!

我喜欢纺织,我要做一辈子纺织工人,和我的工友们、姐妹们一起努力,为企业的发展,为振兴武汉纺织奉献青春和力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