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丈夫双腿残疾撑起脱贫梦
2018-01-21 09:52:40   来源:楚天快报

网络配图

他,双腿二级残疾,靠一副拐杖前行;她,20年不离不弃,照顾家庭。南漳县板桥镇九龙观村贫困户张宝华和妻子王桂锐,面对不幸遭遇,相濡以沫,辛勤劳作,不放弃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

发展烟叶喜丰收

三伏天,太阳火辣辣的。8月11日下午2点多,九龙观村四组的烟叶基地,张宝华夫妇正在整理刚刚采摘的烟叶。“好热的天,喝口水,再弄。”张宝华坐在椅子上,额头上满是汗珠,地上放着一副银灰色的铝合金拐杖,王桂锐递过一个水杯,张宝华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九龙观村海拔1000多米,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烟叶。为了帮张宝华一家脱贫,市、县、镇扶贫工作队都主动上门,劝他家种植烟叶,而且要规模化种植。“以前也种过几亩烟叶,结果天公不作美,收成不好,家里本来就穷,亏不起啊!后来就不敢种了,也没钱种了。”张宝华说,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峰得知情况后,为他家作担保,让他放心大胆地干。

今年初,张宝华承包了20亩地,种植烟叶。现在正值采摘期,他家的烟叶丰收了。“一亩地收入3000块钱,这一季就是6万块,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宝华夫妇非常高兴,在众人面前相互拥抱。

勤恳苦干意志坚

说起张宝华、王桂锐的婚事,还真是有缘来相会。

1989年,20岁的张宝华是个健壮的小伙子,从九龙观村来到南漳县城一个建筑工地干活,碰巧遇到了同乡王桂锐,当年她也20岁。“我俩是老乡,经常说说话,他人老实憨厚。”王桂锐相中了张宝华。

1992年,张宝华和王桂锐结婚了。他们回到了九龙观村,跟父母一起种田劳作,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1994年,张宝华的女儿出生,全家人十分开心,给她取名张娟。

然而,就在张娟3岁那年,不幸降临了。张宝华在帮乡亲盖房子时从二楼楼板上摔下来,双腿膝盖以下严重摔伤。“当时我就懵了,感觉天塌了,男人的腿要是废了,一家老小可咋办呢?”王桂锐强忍着痛苦,背起张宝华,顺着山路直奔板桥镇卫生院。

因伤得太严重,张宝华被转到南漳县人民医院救治,医生说要做手术,但费用不菲。“哪儿有钱啊,根本不敢做手术。”王桂锐眼含着泪水说。

后来,张宝华拖着残疾的双腿回到家,只能用药物保守治疗。从此,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由王桂锐一个人负责。“难,生活实在太难了。”王桂锐说,一想到女儿才3岁,还有上了年纪的父母,就咬紧牙,硬扛着,一天天过下去。

每天,王桂锐起早做饭,给张宝华喂药揉腿,然后再下地干活,有点闲暇,她就跑到烟叶大户家里帮工,挣点买药的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王桂锐的精心照顾下,张宝华的伤情好转,但他再也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依靠拐杖。“看着她忙碌的样子,我心里难受。”张宝华慢慢开始走出家门,帮妻子干活。

山路不好走,张宝华就坐在地上,双手握住拐杖,一前一后,像滑雪橇一样前行,屁股经常磨出一个一个大血泡。到了地里,他扔掉拐杖,拿起锄头,坐在自备的凳子上,帮王桂锐除草松土。“有时候他双手当脚使,在地里爬来爬去,手都流血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王桂锐很心疼张宝华,多次劝他不要下地干活。

然而,为了这个家,为了还清看病借的钱,张宝华拼命干活。

邻里乡亲关爱浓

就这样,张宝华和王桂锐夫妇凭借顽强的意志,不等不靠,辛勤劳动,支撑着一个大家庭。

如今,女儿张娟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考进了南漳县人民医院,当上了一名护士。“从小看到爸爸艰难前行的身影,心里就像在滴血,我要立志从医,为病人服务。”张娟在大学报考了医学专业,她没有选择远行,而是在南漳县城就业,这样可以常回家看看,也想用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

张宝华和王桂锐夫妇在困难面前,相濡以沫,共渡难关,精神感动了九龙观村的乡亲,大伙儿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一家。“一到农忙季节,张宝华家的活儿干不完,左邻右舍都下地帮着干,没有一个人要工钱。”九龙观村党员王明发说,有时乡亲们还送米送面到张宝华家,能帮多少算多少。

8月12日,张宝华有一片烟叶要采摘,十几个村民前来帮工。中午的时候,王桂锐做了简单的饭菜,招待大伙儿。“不是什么好菜,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大家吃饱啊!”王桂锐说,因为家里穷,很少接乡亲们吃饭,以后日子好过了,一定补上。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