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玲娅
人物名片:
闸东山,1952年出生于武汉,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凤国际联合会副主席、中华龙文化博物馆馆长;作家、书法家、摄影家;汉口龙王庙“住持”。他曾与中国哲学界泰斗级人物北京大学博导黄枏森教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汝信及王树人、叶秀山等教授合作编写《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讲话》《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等著作。编撰出版的《中华龙文化集萃》大型图书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赞扬,提出建立世界华人公拜龙王(汉口)活动中心的方案,得到了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的肯定。
他,是一个无比执着、勤奋好学的文化人;他,是一个孜孜不倦、永不言败的追梦人;他,有着平常人不可企及的高远志向;他,归根到底不是一个怀揣平常心的平常人!
他一生在工农兵学商政党各部门工作过,龙王庙是他最后一站,一干就是十几年。2002年,在知天命之年,这个时任武汉某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大腕被组织调到汉口龙王庙管理站工作,这真是始料未及的。从此,他这个属龙的人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任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曾开玩笑地说:你姓闸守闸,这是天大的缘分啊!——他就是闸东山。
打好龙王牌 做足庙文章
汉口龙王庙,是江汉平原之眼,是大武汉之心腹,是大汉口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因此这里既是中国城市少有的自然景观,也是长江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以至于武汉市乃至水利部都把龙王庙定格在一个“防汛险点”的位置上。
新走马上任的闸东山却不是这样履职的。在他眼里,龙王庙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他站在龙王庙亲水平台上,一眼收尽两江三镇四岸,在他眼里江水不是水患是奇景,龙王庙展现在眼前的有很多个中国第一,有长江这个中国第一大母亲河,有万里长江第一桥,有荆楚第一名楼黄鹤楼,有史称亚洲第一塔的龟山塔,有天下第一街汉正街等等。
他上任半个月就写出了“打好龙王牌 做足庙文章”的论文。在武汉市组织的万名处级干部开展“我为武汉发展献一策”活动中,他的这篇文章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他立志要把这个著名险点变成武汉三镇第一景点,于是,他开始思考着手打造龙文化。
态度决定行动,说干就干!闸东山发挥他的宣传强项,首先把光秃秃的防水墙变成了文化墙,文化墙上内容丰富多彩——展示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武汉好比美国的芝加哥,开发武汉必须从龙王庙起,水上架多座桥梁,水下开两条隧道,规模约如纽约和伦敦;展示着中央历届领导来龙王庙的画面,近16年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 基、吴邦国、温家宝、李克强、乔石、李长春、俞正声等30多位副国级以上领导;展示了德国角与中国角的风景照片比较图等等,其知识性、趣味性、真实性、可读性前所未有,以期增强市民对汉口龙王庙的了解和理解。
光秃秃的堤顶上也建起了休闲长廊,早晚时分,江风徐徐,纳凉的人们在长桥卧波旁胜似闲庭信步;聊天的、跳舞的、唱戏的、阅读文化墙的……由于他的立体式宣传,市委市政府很快就授予龙王庙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9月,他在“龙王庙”原址上竖起全国第一座“水府碑”,水府碑座落在两江交汇处。水府,即水神和龙王的居所。碑文题刻铭文——“两江水府 三镇福地”。闸东山立此碑不仅是发思古忧情,而是把历代抗洪英雄都视为水神,让人民缅怀祭祀。
闸东山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并不满足,他总在思索:神秘的北纬23度上的三座庙宇曾经何等繁荣,现如今,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繁荣依旧,而汉口“龙王庙”消失殆尽……绝不能让国家珍贵文化遗产丢失,他油然升腾起历史责任感。他暗下决心:为汉口龙王庙的恢复重建倾注心血奔走呼号,殚精竭虑做出设计。
吃住在龙王庙
为了彻底弄清龙王庙的前世今生,他放弃回家直接住进办公室,一有时间就到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网站上去查阅资料;向知名的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古建筑家,甚至街头巷尾的婆婆、爹爹打听龙王庙的来历和传说,龙王庙历年来遭遇的险情,龙王庙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等等。
2008年3月26日,时任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任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等领导视察了龙王庙。李鸿忠认为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汉江在境内的流域面积也很大,湖北人不能单纯防水、治水,应该依靠水、利用水,向水要效益,做好水文章。 他问管理部门的领导:“你们在这么好的地方搞水利工程的时候,为什么不像都江堰那样考虑文化元素?”
闸东山抓住时机汇报了打造长江第三庙的设想并呈上自己苦心构想的规划图,李鸿忠高兴地说:“这个想法很好,就是要站得高一些,用文化带动经济和旅游。” 当听到龙王庙有很多的历史传说与故事时,李鸿忠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应好好做点文章。原来的庙在哪里?”闸东山说:“就在龙王庙码头。”“这地方小了点,好做庙吗?”闸东山说:“不小,外地不少地方悬空都能建庙,只要能同意我们做就有办法。”李鸿忠说:“那你们就报批呀。”
李鸿忠在全面考察武汉水文化时,发现曾经给武汉带来繁荣兴旺的两江码头变成了城市的包袱。他认为解决这个包袱只有8个字:改制、转向、存大、汰小。挑选部分丧失运输功能的码头转向为文化、景观、旅游功能;淘汰迁移一些小码头,扩充深水大码头,使江城的码头文化焕发新姿。
闸东山给李鸿忠写信,建议在武汉举办“世界华人公拜龙王”的活动。2008年8月22日,李鸿忠在闸东山的建议书上批示:“这个建议很有价值,应予高度重视,大力策划推动。建议以此为题,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兴旅游、发展城市经济结合起来。”2008年8月25日,原省委书记罗清泉批示:“同意鸿忠同志意见。”
李鸿忠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后,从来不为个人题词的他,为研究龙文化的闸东山题词——中国龙不是神话,它是亿万个炎黄子孙心中的情结;龙文化不是宗教,它是八千年中华文化精髓的积淀。
修建龙王阁公园
好事多磨。致力于汉口龙王庙的恢复重建工作曲折坎坷任重道远。时间在流逝,蓝图难实现。然而,聪慧睿智的闸东山换了思路:他放下“龙王庙”蓝图, 积极为修建龙王阁奔走,多次给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相关部门写信、打电话,谈规划、谈设计、谈资金的筹集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006年,修建龙王阁的项目立项,中间虽然几起几落,2009年年底,主体建筑终于建成,定名为龙王阁。2010年元月,龙王阁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成的公园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达16500余平方米,属仿清代北派风格,高20米,由三层阁楼建筑组成,亭台楼阁掩映在红花绿树之间;“万龙壁”“汉口文化墙”“汉口源点”“八龙献瑞”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游玩。在闸东山的蓝图中,龙王阁未来可成为世界华人公拜中华龙的主体建筑之一。他建议背靠龙王阁,跨路建一片架空广场,两边分别是防汛博物馆、龙文化博物馆;江边还要建一个20层的“龙型楼”观光塔,楼体是鳞柱形,顶部做成龙头造型,龙口上一个观景平台,成为两江四岸制高点;下方1公里长的水泥防水墙,可以加上顶盖,建成国内最大的水景文化长亭。
走进龙王阁,到处都是以“龙”为主题的实物和字画。2015年6月,闸东山从西安日报的朋友处弄到了贾平凹的手机号,立即发短信向贾平凹讲明原由并诚恳地求赐墨宝:“由于此次活动是为弘扬龙文化而化缘,没有报酬,听说您的书法作品明码标价,所以我迟迟不敢问津……”之后不久,闸东山收到贾平凹回复的短信:“字已寄。字市场价十万。不收你的。”
“不爱烟酒茶,只爱龙文化”
有人也许说闸东山是在碰运气,那么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旅游时的经历让人更不可思议。2015年8月的一天上午,天气预报说圣彼得堡全天大雨。导游通知大家带雨伞,闸东山说绝对不会淋雨,不要带伞。同行者笑说:你是长江龙王,难道还能管住波罗的海的龙王不成?结果每次参观进入室内,外面就大雨倾盆,参观结束要出门时,天就立刻放晴,丽日高照。同伴们戏称:“中国龙王还能调节俄罗斯的雨水啊!”
如今,闸东山退休后干脆搬进了龙王阁,废寝忘食全身心地研究龙文化,筹建龙文化博物馆。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和积蓄全部投入到龙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上,并准备身后无偿交给国家。他幽默自嘲:我不爱烟酒茶,只爱龙文化!现在他已经是全国几个省市龙文化建设项目的顾问。
一位老领导感慨地说,你这样无私忘我地工作,在职时没评上劳模,真是有点可惜。他只是憨厚地一笑说,人只能赤条条的来,不能赤条条的去。为人一世,总得给社会留点有用的东西,人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我追求的是没辉煌没富贵没懈怠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