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胥甜) 人物名片:余红梅,38岁,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人,武汉登辉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园长”、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古玩鉴定估价师,曾被授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民俗博物馆
8月17日上午,记者一行人驱车前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之后,到达了凤娃古寨旅游景区。稍作休息后,我们见到了余红梅。
余红梅个子小巧,披肩长发,打扮朴实,面带微笑,活脱就是一位邻家大姐。不曾想,这位看似普通的余大姐,却是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身家过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富婆”曾经是个“破烂王”。
“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余红梅和我们聊起了自己的成长,还有那些被人称为传奇的经历。“我一直觉得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句感悟,是对余红梅贫寒的少年成长经历以及十多年艰苦创业的完美诠释。
余红梅出生在普通的农家,8岁时母亲去世,家中5姐妹,余红梅是老大。14岁的余红梅便辍学当了保姆,巧的是,雇主家的女儿与余红梅同年同月同日生,这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孩子,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二十多年过去了,余红梅回想起来仍颇多感触,眼中噙满泪水。余红梅很努力地做好保姆这份工作,同时,她也一直在思考,要怎样才能过上这样富足的生活。
很快,雇主发现初中都没读完的余红梅能做女儿的作业,于是介绍她去一家机械厂打工。余红梅是厂里为数不多识字的,老板让她管账。为了不记错账自己贴钱,余红梅练坏了好几个橡胶算盘。在机械厂的两年多时间里,她学会了与人打交道,管账。到了16岁,余红梅信心满满,觉得可以自己开始做生意了,刚好父亲工作的蜂窝煤店要转让,余红梅找亲戚凑了三万块钱,买来做蜂窝煤的机器,和父亲一起在凤凰镇开起了蜂窝煤店。几年下来,余红梅慢慢还清了家里的外债,日子渐渐好起来。
“水桶给了我人生第一桶金”
到了适婚年龄,余红梅不顾别人惊讶的眼光,嫁给了村里最穷的小伙。余红梅说,“我不介意他家境贫寒,反而觉得‘门当户对’,两人可以一起奋斗”。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余红梅的父亲出了车祸,煤气也开始在农村普及,蜂窝煤店的生意难以为继。接连的灾难对余红梅一家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几年的奋斗一下子化为乌有。那时,她的儿子才三个月大,父亲又躺在病床上,余红梅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挣钱。最无奈的时候,余红梅顾不上面子,背着蛇皮袋出去捡破烂。“没有想着丑不丑,就是想着我今天能捡点钱,能回去给我爸治病,救济下家里。”
在捡破烂的时候,余红梅一直在想,什么东西最能挣钱。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挖掘出了水桶。
余红梅捡回的旧水桶被一个山东的刘老板以5元钱买走,并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自此,余红梅拾荒的时候就开始留意旧水桶,各种各样的都要,她以每个5元钱收来,再8元钱卖给刘老板。后来她干脆不捡破烂,专门收旧水桶,一年最多能卖出七八万个桶,收入几十万元。
“他们收这么多桶,一定很值钱。”余红梅一直在琢磨这事。有一次,她专门跟着收桶人去结账,一来二去总算发现了其中玄机:他们把桶收去后,经过打磨、加工制成工艺品,出口到国外,每个木桶能卖到几十美元。
后来,余红梅自学技艺,开设翻新旧家具的作坊,找了合伙人,成立了一家仿古家具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出口贸易权。现在,小作坊成了大厂房,公司常年雇用上百名工人,产品销售到了北京、山东,还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真的做梦都想不到,每家每户都有的都丢的水桶,它会给我创造一笔财富。”余红梅感叹道。
把千年搬进凤娃古寨
收水桶、收马口窑罐子、收格子门……从捡破烂到做仿古家具,再到做古建,注册园林仿古公司,一步一步的,余红梅走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
曾经想赚很多很多钱的余红梅,现在赚到了。在赚钱的过程中,她看到了这些旧物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它们的消逝感到心痛。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余红梅想着要做点什么,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现在的余红梅醉心于收购老宅子,“我联系拆迁办,哪里要拆,我就去看,看中了哪一栋我就去收,整栋给搬回来,然后异地复建。我一直在做抢救文物的工作,至少我自己是这样在想。这些东西本身要拆,没办法,要开发,社会是在不断的进步,我就要想办法把它们留下来,不让它们消逝在挖掘机下。”余红梅讲到这里非常激动,“我将把我毕生的精力都放到这些老宅子上!”
2012年,余红梅注册成立了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2014年,园区开始兴建,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1800亩,其中一期已建成1300亩。包括官厅、国学馆、粮酒坊、土窑、御医坊、四君子园、石来运来园、农耕年华、凤娃游乐园等等。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示范基地的标准设计,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明清徽派古建群落、最大的国学、民俗体验基地以及古玩集散地。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一个捡破烂的哪有那么高的情操,其实我更多的不是为了做景区,也不是为了赚钱,我们不仅要把这些宝贝留下来,还要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余红梅耿直地讲。
“之所以叫凤娃古寨,也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后代的教育都非常重视,这也正好应了我最初的想法。”余红梅解释道。
当问及十一是否能顺利开园时,余红梅表示有一点点压力,因为前段时间的洪水,延误了两个月工期,会有点赶,但是没问题的,十一一定能开园。“卖油翁熟能生巧,我们是给人家做景区的,虽然百分之六十的人都觉得十一我这儿开不了园,但我创造过很多奇迹,有什么不可能?我所接触的圈子,我手上有的精兵强将,都是很有能力的人,经常帮别人抢险一样地去抢建景区,我自己的景区要是都抢不起来的话,以后还怎么说余红梅速度呢?我们内部有这样一句话,‘深圳有深圳速度,凤娃古寨有余红梅速度’,我们的速度是让很多人都感到惊奇的。做景区就像织毛衣,我会织毛衣我就知道该怎么织,做景区我也知道怎么做。十一一定能成,一定能开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有心,我们这个团队有心,现在离开园只剩下四十多天了,我们的口号‘凤凰凤凰,幸福吉祥’,跟施工无关,我们幸福着忙绿着快乐着。”
对于凤娃古寨,余红梅表示会一步一步来完善,要经得起推敲,留些白更好,让大家来思考,觉得这里应该再做些什么。这里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让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