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做一名让病人放心的医生
2018-01-21 09:51:0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专访武汉同济医院口腔科主任马净植教授

□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蔡敏  田娟

 

人物名片:

马净植,主任医师,教授,199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1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牙学院学习一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口腔系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口腔科主任,《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牙体牙髓病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老年口腔医学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生物材料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湖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擅长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保存治疗;复杂的根管治疗;显微根管再治疗;牙体美容修复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生物膜,根管冲洗,镍钛根管器械及口腔生物材料等。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20.jpg

马净植教授近影

提起马净植教授,患者们常常这样说:她年轻有为,是口腔领域的知名专家;她态度和霭,总是替患者考虑;她虽不能像外科医生一样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但每一次接诊,都真心为患者服务,以最优质的医术为患者解决病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患者对她的评价。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在采访马净植教授之前,记者一直在想,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既专注于教学又时时刻刻不忘做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真让记者佩服。带着这样的心情,记者走近了马净植教授,对她进行了专访。


21.jpg

出席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22.jpg

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全国青联第十一届党外委员招待宴会

勤奋苦读源于军医梦想

 

儒雅温和,笑容温婉,这是马净植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是部队培养了我,让我圆了军医梦!”谈起自己的从医之路,马净植心怀感激。

马净植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带马净植去看病。跨进诊所室,一个身穿白大褂的阿姨正专注地批着病例,两边还有“守护”她的白衣天使。当时的马净植什么都不懂,只依稀记得妈妈说那位阿姨是医生。当医生的手轻轻抚摸马净植的额头,一股温暖的感觉荡漾在马净植的心头。接着,医生又拿起笔不知道在写些什么。这时,落日的余晖照在医生的脸上,映着医生长长的睫毛……医生,对于那时的马净植来说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名词,而在医生的身上,马净植看到了那种熟悉的温柔。

1988年高考,马净植的成绩远远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何选择专业,她陷入迷茫。当时,她的父母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恰在那时,第四军医大学的招生人员在一次咨询会上发现了富于灵气和爱心的她,并极力动员她报考该校最好的口腔医学专业。

于是,马净植有了一个朴素的想法:“家里没有人学医,但总有人要生病、要跑医院,只有学医,才能帮到身边生病的人。况且,自己从小向往军营,渴望有一天能穿上潇洒漂亮的军装。”

也正是这个愿望,马净植最终在志愿书上填写了“第四军医大学”。经过六年本科的刻苦攻读,马净植以每年专业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分配到部队医院工作。

#p#分页标题#e#


在很多人心目中,医生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刚刚工作的马净植却没有感觉到这些。报到后,马净植被分在一间10平方米、4个人合住的集体宿舍里,每三到四天值一次夜班。在病房工作时,常常在手术台上一站一整天,脚肿得鞋都穿不进去,更别想吃一日三餐规律吃饭,落下了多年的胃病;在门诊工作时,那个年代简陋的牙椅造成8小时不变的特殊体位,很年轻就患上了肩颈疾病,颈椎失去了正常的生理曲度。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她也动摇过,“说没有一点想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她还是冷静下来思考:看看身边的老医务工作者,吃的苦比自己多,奉献得更多;而自己想当一名好军医的愿望,岂能因为一点生活条件上的困难就放弃?想清楚了,她选择了坚持,一坚持就是7年。

“20多年前,当我面对人生一次重要选择,在救死扶伤和献身国防精神感召下,我毅然选择了第四军医大学,只为穿上橄榄绿,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服务军民的人民军医。”谈起部队生活,马净植说,少了些自由,但学会了坚毅和笃定,再不像从前那样面对困难容易退缩。


23.jpg

马净植在工作中(陈思炎摄影)

岗位诠释责任使命与奉献担当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俗话道出了牙病的厉害,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口腔科医生工作的重要性。在马净植心中,口腔医学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浩瀚世界,一个需要穷尽毕生精力去探索的蕴藏着无穷奥秘的世界。“每一个口腔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就是同一种病,不同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和预后也各不相同。口腔就相当于一台录音机,录音机不出声了,可能是磁头的问题,也可能是磁带的问题,即使确定是磁头的问题,是修一修就好了还是该换了,这都需要一个人的技术学习和经验积累,我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她说。

科室同事胡医生告诉记者:“马主任医术精湛,找她求诊的病人总是很多,医院规定的接诊时间往往不够用,为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下班后她加班几个小时是很经常的,以至于同事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叫‘马两点’”。

还是“小医生”的时候,马净植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患者刘女士着急地来到同济医院口腔科找到她,要求她把自己的一颗痛牙拔掉,这颗牙已经折磨得刘女士吃不下睡不着很多天了。马净植为刘女士做了检查后认真的告诉她,这只是简单的急性牙髓炎,没必要拔牙。刘女士当时脾气很急躁,对着马净植发脾气:“这是我的牙,我想拔就拔了,用不着你废话!”但是马净植还是劝说刘女士不要拔牙。刘女士开始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她,马净植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可她还是耐心的表态:“如果我给您处理完您还是觉得疼痛没有减轻,就给您拔牙。”刘女士骂骂咧咧地勉强同意了,经过马净植的处理,刘女士的牙疼控制住了,几次的治疗后,刘女士的牙髓炎治好了,一颗病牙在马净植的坚持下保住了。

经历了这件事后,马净植发现,要赢得病人的信任,除了有精湛的技术之外,还需有博大的爱心和胸怀,钻研业务之外更是博览群书,历炼心性。

每天给别人看牙,会不会觉得枯燥呢?马净植笑了笑说,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天职;做能让别人更美丽健康的工作,是天使。“我是一名医生,能给人消除身体和心理病痛,我很满足。”

 

对患者负责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看到病人痛苦无助的样子,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他们重新展露自信美丽的笑容。”是马净植铭刻在心中的座右铭。

做一名医术高明、受人尊敬的好医生,是从医者的至高追求,从医22年的马净植也不例外。然而,在她看来,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却并不难。“首先,不管面对怎样的病人,都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并保持对病人基本的尊重。” 马净植说,治疗绝不是医生对病人的一种恩赐,病人最痛苦的时候把康复的希望都托付给了医生,对于病人的痛苦,医生应该有充分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病人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我们的眼中只能有病症的不同,这是一名医生医德的根本。”

有了这样的心态,高水平的医术就成为保证患者治愈的关键。马净植强调医生要在良好医德医风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本事:“用拔牙来说,同样拔一颗牙,好医生的特点是创口小、术后反应小,病人痛苦少。”

#p#分页标题#e#


“要知道我们是全国一流医院的口腔科,如果病人在这里都得不到最好的治疗的希望,那他们要怎么办?”马净植说,她的态度就是:在同济医院口腔科做医生,就要负起更大的责任来。 “现在大家都怕承担责任而回避风险,虽然我们不能轻易拿病人做试验,但在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最基本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是一定要试着去突破的。”

“发生一次医疗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带来麻烦,医生更要面临来自患者、医院和社会的压力,是无法想象的,科室也很难正常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到最好。”在马净植看来,别人同样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可以解决的更好,这就体现一个医生的价值。

2010年,马净植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牙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时,接触到了“牙本质小管感染模型建立”的前沿问题,按当时常规的做法是将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培养生长至牙本质小管中,但往往无法达到满意可控的效果。马净植和她的导师突破常规思维,经过大量摸索,设计了一个特殊装置,将细菌用离心的方式送达牙本质小管深处,从而成功地建立了“牙本质小管感染模型”,在牙体牙髓病学顶尖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并被广泛引用。

 

悉心指导年轻医生业务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虽然是很简单的誓言,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马净植说,口腔医学是一级学科,在病种和诊疗方式上虽然与大内、大外科有别,但同样是一个需要高超医术的活儿,一个需要极端负责任的工作,当病人在饱受病痛折磨或对自己牙齿的美丽有着极大期许时,你会深深地体会到因被需要被信任而背负的责任感。

她时常提醒科室同事:“只要在每次诊治病人的时候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家人躺在这张诊疗椅上,我会怎么对他。每当这样去想时,你制定的治疗方案才更能践行保存的理念,你在实施治疗的时候,才会不自觉的轻柔许多,才会更认真、更仔细。”

在多年的口腔科临床诊疗中,马净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将自己在牙体牙髓疾病、口腔粘膜疾病的诊治以及牙齿美容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归纳总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们,答疑解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促进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尽快提高。

马净植所带的研究生技术团队在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她都会亲自把关。只有达到了她的要求,才能允许继续下一个步骤。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有一个技术尚未纯熟通过病人学习实践的过程,对于初学者,她总会亲自手把手地教授,尽可能使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

今年3月份,科室一名年轻医师接待了一位乳牙龋齿的儿童,患儿治疗完乳牙龋齿后回家出现了牙疼症状。当天下午患者家属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怀疑医生治疗有误,该年轻医师认真查找了半天并没有发现问题。她在倍感困惑的情况下,赶忙咨询马净植。马净植指导她检查一下其它牙齿有没有龋损,在仔细检查之后,最终确认是对颌牙齿引起的牙髓炎,找到病根后,小孩的牙疼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作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范围享誉盛名的口腔专科,马净植非常重视学科的专业化及精细分工,目前口腔科已建立若干分科及特色门诊。包括: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粘膜科,儿童牙病及预防科,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放射科。除了各专家门诊,还为一些年轻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年轻医生开了颞颌关节病特色门诊,美学门诊等。既满足了患者的要求,也培养了年轻医生。在科室形态上形成了兼容并包、重点突出、良性竞争的格局。在科室管理上,马净植始终坚守慎独、公心、格物、道义,以做一名桥接者,牧守者和同行者。

“在主院区,我对各分科的治疗程序进行了统筹优化,使患者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体验而又不影响治疗效果。而对于光谷和中法新城分院区的病人来说,因为离主院区较远,如果错过了在分院轮诊教授的时间,往往就要等很久,或者要在主院区与分院间来回奔波。” 马净植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在同济主院区和两个分院区进行了一些革新,提出了建立仓储化服务理念、推广一站式治疗体验等新举措。口腔科派遣到分院的常驻医生,在各个分科轮值超过半年以上,他(她)们将作为同济口腔的仓储化服务站,为患者进行口腔科的常规治疗以及部分特殊治疗前的预备工作。此外,同济医院口腔科还建立了快速协同机制,在常驻医生与轮值教授间建立通畅的交流通道,在治疗初就完善合作方案,不让患者在各分科甚至两个院区间来回奔波。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