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贩几乎都带凶器,大都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会用大量金钱贿赂民警……李光铸无异于行走在金钱诱惑和死亡威胁之中。前日,记者与这名禁毒斗士面对面,试图记录禁毒民警们真实的工作状态。
面对持枪毒贩毫无惧色
昨天,45岁的李光铸再次赶到武汉,这是唯一一次不因为抓贼,而是去领奖:这名宜城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的大队长,被省公安厅授予“湖北最美警察”和个人一等功的荣誉。
3年来,李光铸无数次往返于宜城和武汉、襄阳、广东、云南等省市之间,他几乎总做着同一件事,但并不容易:在宜城发现贩毒、吸毒的线索,顺藤摸瓜,捣毁背后的制贩团伙。
这两天,李光铸的心情还算轻松,除了领奖,还能抽出时间看看电影。去年底上映的纪实性质的贩毒电影《毒战》,属于李光铸比较喜欢的电影类型。与很多影评者批评该电影与实际不太相符不同,李光铸认为,电影里的情节虽有夸张,但与他的真实工作十分接近。“电影最后的枪战场面,太惨烈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但毒贩随身带枪的情况,则十分普遍。”李光铸对于电影中如此设计抓捕毒贩的情节表示理解:“按照刑法标准,制贩280克毒品就是死刑了,大部分毒贩被抓到基本就是无期或死刑,拼死抵抗是肯定的。”在李光铸与毒贩打交道的几年里,几乎没见过不随身携带凶器的贩毒、制毒者,至少也要带一把匕首。
这个工作风险很大,每次抓捕毒贩前,他与同事总要制定十分详细的作战计划。2011年6月,为了办理一起省厅督办案件,他们在襄阳一小区内蹲守多日,对住在这里的4名毒贩进行布控。
抓捕那天,等到毒贩大约在吃午饭时,他们打开大门冲了进去,用辣椒喷雾器往4名毒贩的脸上喷去,几名正在吃饭的毒贩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李光铸几人控制。在一张床的枕头下,李光铸找到了一把手枪。
面对毒贩试探巧妙躲过
除了一些谍战、警匪类影视剧,李光铸也时常在网上关注相关新闻、资料,学习各地禁毒民警抓捕毒贩的好办法。“无间道是很常见的一种方式,你别以为这只会在电影中出现,只不过在宜城还实现不了,危险性太大。”李光铸到云南办案时听说过当地的一名缉毒民警,卧底打入敌人内部,结果染上了吸毒,戒不下来,最后被辞退。“就像《毒战》里孙红雷做卧底的情节一样,即使你自己能控制住,难保对方不试探你,逼你吸毒”。
虽然量刑十分重,但为了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仍然有不少人投入到毒品行业中。这些毒贩自然也十分警惕。
去年初有一次,李光铸等民警在武汉一家酒店里盯一名制毒者邹某。一天下午,邹某开车回到酒店地下停车场停好车,李光铸等人的车不久也跟着开进来,停在邹某车旁边。邹某下车后四周望了望,上楼去了。李光铸则指示民警们先按兵不动。
果然,几分钟后,邹某再次下楼开车出门,李光铸的车则没有动。10多分钟后,邹某再次开车回到停车场。
还有一次,邹某正在开车,李光铸他们开车尾随。遇到一处红绿灯,邹某突然猛打方向,从直行道上右拐离开,民警们则只好直行。就这样来回折腾几个月,李光铸等人终于找到了邹某位于黄陂的制毒工厂。
后来,邹某被抓后还向李光铸回忆,当时,他确实怀疑有人跟踪,但又不敢确定,只得每天不停地试探。
面对200万贿赂果断拒绝
李光铸带领的这支禁毒大队,是在2011年成立的。李光铸说,2007年,宜城开始有毒品流入,2011年,吸毒者人数增加很快,这一情况催生了禁毒大队的成立。
禁毒之前,李光铸干过10多年派出所民警和两年多的刑警,刚进入禁毒队,他也是“两眼一抹黑”。禁毒从哪禁起?李光铸与几名民警,首先从派出所抓的那些吸毒者入手。
在走访吸毒者一个月后,李光铸锁定了一名被他人称做“霞姐”的女子。“霞姐”姓姚,住在城区一出租屋内。姚某每次从襄阳购买毒品,再转手卖给宜城的吸毒者。姚某从不亲自出手,均通过当地出租车“代售”。姚某也成了禁毒大队抓获的第一名毒贩。根据姚某这条线索,几个月后,李光铸他们又破获了一起省厅督办案件。
为何会选李光铸带队?按照宜城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王绍洪的说法,李光铸的思想、业务素质十分过硬,敬业精神强。
禁毒民警接触的,是社会的阴暗面,时常受到极大的诱惑。去年有一次,李光铸等人在广东某镇蹲守一名制毒者,在守候了9天后,这名制毒者终于出现,当场被抓获。当时,这名男子被抓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给你们200万,现在马上拿钱,你们放了我。”
近3年来,李光铸带领7名民警,侦破两起部督、5起省督毒品大案,其中有建国以来襄阳最大冰毒案和最大毒品案,捣毁一个制毒窝点、一个制毒工厂,缴获冰毒半成品36千克,刑事拘留128人,收缴毒资500余万元,查扣运毒车辆5辆,禁毒大队一名同志荣获“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禁毒大队集体于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禁毒十佳警队”。
这两天,李光铸一边盯着手上的案件,一边还去社区帮扶几名吸毒者,宣讲吸食毒品的危害,其中有一人还是他多年的朋友。除了抓毒贩,李光铸最大的希望就是吸毒的人能少一些。
前几天,经李光铸联系,当地一家技术培训学校已经同意,将专门开投技能培训班,为那些接受社区戒毒者提供技能培训,保证日后这些人重新踏入社会不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