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团队:与数模结缘
2018-01-21 09:48:40   来源:珞珈人物

2003年至2011年,武汉大学平均每年组建33个队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全国一等奖32项,平均获奖率为10.8%,获奖项数和获奖率均居全国第一,2004年还获得全国唯一的特等奖。

1468640513722589.png

谈及此,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团队队长胡元明副教授眼中充满自豪之情:“我们这里面都是干货,绝对不水。”

该团队包括羿旭明、黄崇超、陈士华3位教授,胡元明、程学光、钟六一、胡新启、邓爱姣、罗壮初6位副教授,涉及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和概率统计等专业。多年来,团队带领学生屡创佳绩,今年,团队获得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

  锻造数模弄潮儿

“数学建模,一次参与,终身受益。”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002级本科生战东元这样形容自己与数学建模相识、相熟、相知的过程。或许,这就是给坚持数学建模培训20年的“教练”们最好的赞语。

每年暑假,团队教师都要指导数学建模竞赛,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答应陪孩子去旅行,却终究未能成行;也不知道第几次把自己的科研进度,往后一拖再拖。“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暑期中20多天和学生们在一起,个人得失都无所谓,只要他们有收获。”团队教师们甘之如饴。

武汉的七八月,暑热难耐。“每天早上,我们满心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到机房一看,老师早已经到了。”数学与统计学院2011级硕士生沈鹏飞回忆起参加培训时的情况。

已经退休的高成修教授,2012年6月因病住院接受手术,躺在病床上的他仍心系培训工作。7月初一出院,不顾家人劝阻,坚持给研究生上课。“当时老师还未完全康复,但他一直坚持站着给我们讲课,”2011级硕士生吴艳杰说,“看着他不时停下来喘气休息,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尽管培训异常艰苦,团队教师却咬牙坚持下来,学生的成绩就是对他们的最好鼓励。“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毕业生,约六成被保研或考上研究生,约三成留学,约一成就业于高新科技公司或机关事业单位。”胡元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是我们的态度,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是我们的宗旨。老师们会一直与你们在一起,做你们坚实的后盾。”在2012年“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动员大会上,教师们如是说。这是对学生的深情寄语,更是对他们的千金之诺。

 奋战教学第一线

团队成员多年以来都沉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他们担任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专业课、全校理工科的基础数学必修课、还有所有相关的选修课的教学任务,羿旭明告诉记者,他们所教授的课程占全校所有课程近七分之一。

“学生感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教师们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黄崇超认真地说。

团队努力践行“以问题为驱动”的数学教学理念,尝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团队教师授课各有特点,一直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评教分数平均在95分以上。

在学生眼中,胡元明讲课很有激情,声音洪亮,可以连续讲三四个小时。他一边慷慨激昂地讲着数学原理的推理过程,一边不停地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公式定理,不时插入一些数学史知识和笛卡尔、希尔伯特等名人的趣事。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们在课堂上十分注重的,他们通过各种实例告诉学生,一个个枯燥的定理也许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讲到统计的处理问题时,羿旭明举出“飞机的雷达定位问题”实例,并加以分析,让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以前不理解学数学有什么用,羿老师的例子让我明白抽象的原理和现实问题息息相关,也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学与统计学院2009级本科生张亮说。

邓爱姣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教师,平易近人,是学生眼中的“大姐姐”。她所教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安排在下午,一上就是三节。下课后,嗓子虽已干涩,她却忙着给学生答疑解惑,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问题,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演算公式,一步步推导。当一个个学生满意而归时,不知不觉已过去近一个小时。日已西斜,她急忙收拾好教案,行色匆匆地赶去接还在小学里翘首期待的儿子。

 助力学子做科研

课余,团队教师们不遗余力地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不仅义务指导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比赛,还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2008年,羿旭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手写阿拉伯数字识别的模型与算法研究》。他发现,本科生在科研方面比较懵懂。刚开始,有些学生甚至不能区分论文中“摘要”与“引文”的区别,也不知道“关键词”怎么写,他就手把手一点点地教。

该课题负责人计算机学院2004级的舒浩告诉记者,从选题、研究到最后的项目审核,无不倾注了教师们的心血。

团队教师不仅指导本科生做科研,还在自己的课题组中吸纳本科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程学光、胡元明主持《铁路货车自动化编组管理》项目时,选拔了两名本科生进入课题组。程学光说:“大学生多参加课外科研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吸纳学生参与课题,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责任。”

团队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之外,还要求学生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学与统计学院2009级本科生刘进及电气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杨鋆、吴可的论文《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经过指导修改后,被推荐发表在《工程数学学报》上。胡元明告诉记者,我校学生在该学报发表的数模论文篇数全国第一。

“不论是培训、做科研,还是指导我们修改论文,老师尽心尽力地为我们指引方向。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学生们的眼中透出无限敬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