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追记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曾凤珍
2018-01-21 09:48:08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曾凤珍到社区留守儿童学校与孩子们玩耍。(孝感三里社区供图)

2012年2月18日凌晨,噩耗传至孝感市孝南区三里社区:历经10个小时手术后,社区书记曾凤珍与世长辞,年仅48岁。

干部们不相信,刚毅坚强的“铁娘子”怎会轻易就走?居民们不相信,热心泼辣的好嫂子怎会舍得牵肠挂肚的父老乡亲?儿女更不相信,妈妈暖和的手怎么再没有一丝热度?

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命,定格在灿烂的春天里。

真爱如火——

谁有困难,她就和谁交朋结亲

三里社区本是孝南区一个城郊村,因距旧县衙三里路而得名。1994年曾凤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任村支书,2005年改社区后任党总支书记。

在她的带领下,这个以脏乱差出名的城郊村蝶变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社区党总支被授予“全省社区党组织十面红旗”。去年6月,她作为省委表彰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参加了“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

荣誉并不代表全部,三里人更记挂的是“我们的凤珍,那个风风火火、贴心巴肺的好姐妹、好嫂子、好媳妇,那个谁有困难就和谁交朋友结亲戚的‘直肠子’”。

2005年3月,居民汤文斌承包了学生食堂,没想到每个月亏损,最多时亏7万元,全家人都丧气了。凤珍急了,连续四次拉着他到武汉的大学食堂考察学习,2007年8月帮他跑贷款跑了20多天,最终跑下来50万元,到2009年食堂开始盈利,步入良性循环。“我人生的最低谷,是嫂子带领我走出来的。”汤文斌说。

在三里人看来,凤珍是个偏心眼,对有困难的居民她总是更亲一些。

潘享林以前在外做小生意,与凤珍并不熟。2009年丈夫病逝后,凤珍隔三岔五来看她,慢慢成了贴心姊妹。凤珍不仅帮她申请经济适用房,还为过渡安置费的事与开发商交涉了半个多月,房子办“两证”时,又找有关部门减免部分税费。“为了我们这些困难家庭,凤珍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累,我唯一的报答就是她住院时帮她洗了一次头发……”说着说着,潘享林浑身发抖,泣不成声。

李度凤婆婆眼睛失明30多年,可凤珍的手机号她记得清清楚楚,一有事她就给凤珍打电话。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深更半夜,凤珍接到电话就会跑来,在第一时间帮她解决。“前几年拆迁时我不愿意,凤珍跑来磨了50几回,磨来磨去磨成我的亲姑娘,家里的米和油还是她年前送来的。”得知凤珍去世的消息,婆婆哭啊哭,哭了一整天,现在一提起,眼窝全是泪水。

上善若水——

哪有矛盾,她就在哪冲锋陷阵

全长900多米的三里冲沟,过去人称孝感“龙须沟”,蚊蝇滋生,污水横流。2005年,三里冲沟列为老城区重点改造工程,需拆迁182户,迁坟上百座。

凤珍一下冲到了“火山口”,坚持不搬的、漫天要价的、说风凉话的,天天上演。一天,她被丈夫的亲舅点着鼻子大骂一场,面红耳赤回到家,女儿以为发烧了,一碰她额头,她眼泪就滚落下来,转身蒙在被子里恸哭。

丈夫回家,火冒三丈,非要找老舅上门算账,她一把拽住:“现在不理解,总有一天会理解的。”

空前的压力,让她整夜整夜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亲友劝她:不当这个书记,日子就过不去?何苦受这个冤枉气?

她在《工作日志》上写道,“做群众工作群众不理解,说些难听的话,让自己酸得掉眼泪”,“我这个社区书记是居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他们选了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一趟一趟地跑,一家一家地磨,凤珍最终把所有拆迁户都劝动了。丈夫取笑她:“我家床单只用洗半边,因为你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一年后,“龙须沟”变成时尚的商业步行街,拆迁户全住进了新楼,其中85%盘下了门面房。当年骂了凤珍的老舅上门赔不是,“你是真心为大家好,真不该让你受委屈。”

靠着这股子百折不回的拼劲,三里社区集体经济连续十年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在孝感社区中首屈一指。

抓经济发展,凤珍能赶上新潮。眼见社区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她两年前将目光投向孝南开发区,征地80亩建设三里创业园,现已建成两栋标准厂房,正紧锣密鼓招商。

抓社会管理,凤珍称得上新锐。她在全省首创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制,首创居民点社会服务站,力推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凤珍很“抠门”。2003年社区修公寓,为了省钱她每个休息日都领着班子成员当小工,锤砖渣、夯路基,丈夫见她满手血泡不歇手,只好自己跑来帮忙。

凤珍又很大方。这几年社区公益设施投入上千万元,老年居民的生活补贴从每年400元一路涨到3000元,创孝感社区最高纪录。

大美无言——

最无情的时刻,她的内心最柔软

2005年春,三里学生食堂对外发包,六七个老板投标。凤珍的丈夫过去一直在外跑货运、开的士,这时也动了心,找她软磨硬泡,坚决要求承包。“你承包,我这个书记还怎么当?!”凤珍一口回绝。

丈夫气急了,晚上不许她上床睡觉,她硬是睡了一个多月的沙发。后来,她和知心朋友提起这件事眼泪就直掉,“难啦!老公帮我那么多,我连一次都帮不了他啊。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了!”

凤珍有个姐姐子女多,家庭困难,三个孩子先后交给凤珍抚养。凤珍从不让自己的儿女欺负他们。女儿罗琼清楚地记得,六岁时,与寄养在家的表姐吵架,正骂得起劲,刚下班回家的妈妈听到后不容分说就抽了她一耳光,打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说一个脏字。

“孝敬老人时,就当只有自己一个儿女;继承老人遗产时,就当老人有十个儿女”,这是凤珍常说的一句话。公婆去世早,她对公爹格外孝敬,不管多忙,每个星期她都要亲手煲一锅汤,让孩子们送去,第二天又嘱咐孩子们取回保温桶,担心老人自己走路送回来受累。

但去年老人与凤珍较上了劲。老人给一个厂子看大门,厂子垮了,找社区要工钱,凤珍坚决不给,闹得沸沸扬扬。今年春节的年夜饭,凤珍菜没炒完,老人生气要走,她轻声细语,奉承话说了一箩筐,酒敬了好几杯,全家才暖乎乎团了年。

困难户鲍小莲身体不好,丈夫智障,女儿在上学。凤珍知道后,筹措一万多元,帮她维修了房子,让她出租有些固定收入。今年春节前,凤珍到她家慰问,看到楼梯没装栏杆,又掏出2000元,让她请人焊个扶手。

其实,当时凤珍就感到咽喉不适,以为是感冒,打了7天针。过完年还忙个不停,直到2月7日才到武汉检查,不想竟是食道癌晚期。

就在2月16日晚上即将做手术之前,凤珍还向社区主任刘宏海叮嘱,“鲍小莲家的楼梯扶手到底焊好了没有,要盯一下,千万别让她丈夫摔下来。”

三里社区悬挂的责任牌上依然贴着曾凤珍微笑的照片。在她离去的这些日子里,刘宏海每天默念无数遍:书记,你放心吧,你交代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替你办好!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