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汪铭录:丹青彩墨描绘人生
2018-01-21 09:47:53   来源:今日湖北网

1466863543102101.png

汪铭录:丹青彩墨描绘人生

——专访著名书画家汪铭录

人物简介:汪铭录,笔名汪洋,1959年出生,湖北咸宁人。现为中国党建画院执行秘书长,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院国画创作室副主任,国际美术家联合总会中国执委会副主席,美中教科文促进会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民协民族艺术创作中心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安徽新华学院特聘教授。其书画作品二十多次获全国性书画大赛金银奖,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书画作品300余幅,被授予“国际金奖艺术家”、“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和“20世纪国际书画名家教授成就大奖”等荣誉称号。书画作品交流和出售到台湾、澳门、香港、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为《匹夫英雄》、《京华烟云》、《武媚娘传奇》等多部热播电视剧题写剧名。

1466863019135657.jpg

今日湖北网讯(汪如扁  张静怡)有这样一个人,谈吐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为人特别随和;也是这个人,谈及书法、国画时津津乐道;握起画笔时,神情间泰然自若,笔落可惊风雨。他就是著名书画家汪铭录。采访他时看到他的书画,从直观就能感受到汪铭录先生定是一位心思细腻,以平和静远为修的智乐之人。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韵生动”所营造于人的感知吧。

1466863045106946.jpg

不忘初心,执着书画

出生在农民家庭里,没有先天的物质条件,没有书香门第的文化氛围,农村的生活成长环境给予他的只有面朝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然而,与村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在那个物质和学习资源都相当匮乏的年代,汪铭录从小就痴迷书画,哪怕是简单的作品也栩栩如生,他的绘画天赋深得老师的赞扬。每当新出一幅作品,就会高兴好久。在一次去南京出差的途中,他恰逢赖少其办书画展,在其中徘徊了近两个小时,忘乎所以,沉迷其中。那时深受震撼,回来后沉溺在书墨之中无法自拔。自此以后,他一直潜藏在心底的艺术禀赋逐渐壮大。19岁时,汪铭录是部队文书,当时部队领导与战友都无法理解他对于书画狂热的追求,他们认为这条路太难走,以后不一定有前途,甚至是荒废。然而,执着的汪铭录不曾动摇,也从那时开始,他就始终未曾停止过对书画艺术的研习和追求。只要有业余时间,他就到处参观名画展览,博众家之长,闲暇之际常常去书店里翻阅书籍画集。离开部队时,汪铭录已经积累了较扎实的基础,后来获得了一份电影公司美工的工作,凭借精湛的艺术功底,他的电影宣传海报反响热烈,在调入行政机关工作以后,还连续三届被评为工作所在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此之后,汪铭录渐渐从一名书画爱好者转向职业书画艺术道路,他的名气,也日传千里。正是由于他当初的执着以及对初心的坚守,才有了后来这些惊人的成绩。

1466863228613891.png

书画同源,画由心生

汪铭录在国画上造诣颇高,其中当以葡萄、虾和荷花最为著名,被人誉为“当代虾王”、“当代葡萄王”、“当代荷花王”。众所周知,著名的书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当以虾出名,他所画的虾极为形象,很多人都问汪铭录是不是齐白石的门派弟子,其实是不是门派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遗余力地把先人的绘画精髓钻研透彻。

汪铭录画笔下的虾栩栩如生,把虾体的鲜活感与透明感诠释得恰如其分,似乎把画纸轻放水中,虾群便能弓身出游,活蹦乱跳。这需要高度的笔墨技巧,数笔之内将虾之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画好虾,汪铭录无数次临摹齐白石的真迹,用心去感受,力求感悟他在动感与神态上的表达。

与虾齐名的还有汪铭录的葡萄,自从深受苏葆桢葡萄画的触动,汪铭录对这一题材再也无法放手,他特意去新疆采风,细看各种葡萄在肉眼上几乎可忽略不计的细微差异,不知道穷尽多少画纸,汪铭录才能准确把握住如何最好的表现葡萄的真实感、立体感和透明度,让葡萄看上去有种沉甸甸的重量感。汪铭录的葡萄画与他给人的感觉很相近,喜庆而快乐。这种表达和谐社会欣欣向荣景象的葡萄图,也坚定了汪铭录走群众喜闻乐见艺术道路的决心。

1466863249333367.png

作画或许容易,可是要画好就非常不简单。汪铭录接受采访时说,艺术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生活不仅仅是艺术的题材库,还是培养和调动艺术情感的根本所在,想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只有投身于生活中,贴近自然,观察自然,然后仔细体悟,随着阅历和体悟的加深,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越真实越生动,这就是所谓的画由心生。他会用尽一生的精力,在色彩运用与构图布局上注入自己新的理解,去攀登更高的层次。

1466863270936844.png

 融情于墨,寄情于字

 除了国画,汪铭录的字也让人过目难忘。汪铭录的国画之路有多远,“汪体”书法的存在便有多久。‘变’是书法中的灵魂,‘变’是传承的目的,因为有‘变’才能有创新和发展。但这种‘变’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水到渠成,不是乱变。而汪铭录正是因为懂得‘变’,独创了“汪体”。 “汪体”,书风雄强劲逸、古朴浑厚、气势恢宏,以隶书、行草见长。隶书讲究笔力和笔势,遵循“多力丰筋者圣”、“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原则,巧用力学原理去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张力。“汪体”隶书深谙北方的“中原古法”,追求形式的美感和笔势雄强的整体效果。业内人士称其整个作品“周密中见疏落,凝聚中有流动,沉稳中不失空灵”。

1466863288662130.jpg

近年来,“汪体”被各大影视投资公司看重。收视率超高的《匹夫英雄》、《京华烟云》、《武媚娘传奇》等多部大型电视剧的剧名都出自汪铭录的妙笔。“武媚娘”三个大字,取法于汉隶,融于魏笔,透露出一种醇正古雅之风;“京华烟云”四字,看那苍劲的用笔、流畅的线条、醇厚的韵味、严谨的法度,实乃融合王羲之、文徵明的行草之道。

1466863312270928.jpg

书法并不是单纯的写字,其中包涵着一个人的气韵和思想的贯穿,而要能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必须要有触类旁通的学养底蕴。如果没有这些做支撑,写出来的字笔法再好,技巧再高也都会显得很干瘪和空洞。几十年来刻苦研习名家之帖,让汪铭录在轻重、虚实、干湿、粗细、疏密、浓淡、张弛等尺度把握上游刃有余,仿若每一个字到他笔下,都能获得比例最恰当最完满的结合。没有临池尽黑的韧劲,便难有“汪体”的炉火纯青。   

从汪铭录的书画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与人生的执着,从这个简单生活着的人身上,解读出的是充实和丰富的意义。对书法的孜孜以求,勤研不辍;对美术的潜心钻研,都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后的他,会一直探索和创作下去。

1466863336401056.png

在美术和书法两个领域,汪铭录都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只是做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他的心性始终淡远平和,从不去刻意追求市场认可,这似乎与古人之高洁德品互有通融。他心中永远有一方净土,能让他在平阔开朗的山川中,在溪透松青的旷林间极尽“澄怀”和“荡涤”之静享,让神思在随意漫漶中孕育出清朗的纯澈,转而化为胸中逸气,最终成就在宣纸上的迁想妙得。而这样的心境,也延续着他对于艺海无涯的追求和理想。

1466863353959952.jpg

1466863405687690.jpg

1466908578994550.jpg

1466908592276823.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