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春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自2013年受聘我校“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后,便以长江大学为第二科研基地,携手科研团队成员,与长大共同进步,为推动学校有机硫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团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勤勉尽责,情牵学生培养
蔡教授非常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长江大学指导培养毕业了1名硕士生、正指导2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已经毕业的硕士现在已经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了。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优质的科研条件,以便他们潜心于学习和科研中,蔡教授在北京为部分研究生安排了住宿、办公点并提供较高的生活补助和科研津贴,使其生活无忧,从而更好地融入国家级科研基地的氛围中,更好地与科研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大大促进了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
蔡教授还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学术前沿信息的传播,每年2次在武汉校区作学术报告,让师生最快地了解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有机硫、硫同位素在油气生成、演化和油—源对比等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活跃了科学研究的氛围,使师生能以更高的视角看待、认识科学问题,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锐意进取,心系科研创新
蔡教授每年到长江大学2—4次,工作时间一般为3—4周,与创新团队成员共同商讨未来的工作计划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申请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并与团队成员协商建立了分离不同结构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在国内提供了第一批原油硫代金刚烷的定量数据。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地球化学顶级刊物(I区期刊)GCA上。迄今国内外石油领域在这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都很少,我国不到6篇,显示了蔡教授领导的长江大学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楚天学者”任职期间以来,蔡教授以长江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和第二单位共发表国际SCI论文6篇;研究成果以长江大学第一单位,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楚天学者”任职期间,蔡教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以长江大学特聘教授的身份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作了2次大会报告,在国内会议上作了4次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蔡教授应2016年国际地球化学Goldschmidt大会组委会邀请,公开竞争获得了“Geochemistry of Hydrocarbon and Non-hydrocarbon Gas in Petroleum Systems”分会场的召集人资格。该分会场得到了国内外当今该领域最活跃的专家的积极响应,与会人员中多人在Nature、Science发表过论文。
蔡教授生活朴素,在武汉校区工作期间,住在教师公寓,吃在学生食堂,与青年教师探讨生活,与在校学生交流琐事,融入了长大生活的方方面面。
武汉校区的生活条件虽然有限,但蔡春芳教授置身科研进步和学科发展的信心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