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周光有:我给自己贴了学生的标签
2018-01-21 09:47:25   来源:华大在线   分享:
0

少有的提前半年从中科院毕业的博士生;近五年,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国际排名第一学术论文ACL上发表了5篇论文,是中国大陆学者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ACL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参与研发的“推荐系统”获得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国际顶级赛事ACM KDD-CUP 2011的亚军……这些都是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周光有身上的标签。

但是这个80后的副教授笑得一脸随和,他说,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仍还有很长的路走。

200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随后保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再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一路过来,周光有一直践行着“不断学习”的信念。

从现实出发 却不止步于现实

2004年,那时中国互联网刚走过十个年头,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是空白,很多新事物方兴未艾,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值高峰。和许多高中毕业生一样,周光有选择了这个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就读。

 
  其实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少从理想抱负这些形而上的角度去考量,什么专业好就业就选什么专业,这才是现实。而不同的是,一些人选择了从现实出发,最终也屈从于现实;另一些人同样选择了从现实出发,却没有让现实成为束缚自己前行的枷锁。周光有属于后者。

2004年,填报志愿时,以一分之差,周光有与中国科技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东北师范大学。“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人学计算机,那这个人就很牛,黑客啊、会修电脑、打游戏很厉害之类的”,没有过多纠结于那一分之差,周光有笑着说起了在学习了计算机相关课程后,和之前自己所想的出入,“学了之后知道这些都是谣传。”

现在再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周光有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印象倒没有很多,而大学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就业热门程度让周光有印象很深,很多同专业的同学在大四上半年就已经找到了薪资不错的工作。

周光有也不例外,他可以去高中任职老师,也可以去比如百度之类的互联网公司,但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保研,他想多学一点东西,可能进入公司就没有很多时间搞科研。

周光有看来,读研就是学知识、学技术和搞科研,所以他选择了研究氛围较好的中科院。“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也许不读博士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他也坦诚这样说。但是在中科院的科研经历,为他以后跟长远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机会垂青努力的人 再加上一点运气

读研究生时有很多研究方向选择,周光有列下了所有导师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对比,考虑到研究生毕业后自己仍然要找工作,他选择了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方向,当时移动互联网基本没有,但发展前景却很好。

百科在线工程是周光有在中科院开始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也是他学习计算机专业以来开始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他拿着教材上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去请教老师,老师却回答,自己哪儿懂这么高深的东西啊,这是你们年轻人应该懂的东西。

“实际上,老师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懂,只是知识面更广。”周光有明白了计算机是一个发展很快的事物,需要不断学习,越年轻越有优势。在中科院读研时,很多学生都要同时交叉进行多个科研项目的,周光有也不例外,“其实大部分人都会参加多个科研项目,所以在中科院读研究生是很辛苦的。”早上八点多一点到实验室,晚上十一点多才会寝室,每周六天,硕博连读的四年半,周光有就这样走过来。

并不是什么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多个科研项目,周光有说,但是那个氛围下,大家都抓紧时间想多做一些科研,你不努力反而像异类。边做科研,周光有边抽时间准备毕业论文,论文写完后,他就找导师申请提前毕业,答辩完成后,周光有四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博连读,“更多的是运气吧”,周光有笑说。

随后他参加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并成功通过了微软公司的网上面试和笔试,面对国外的工作环境和优渥的酬劳,周光有却并没有选择微软。“因为我实在吃不惯西餐”,他笑着强调,“去国外交流学习时,我都一定要找个中餐馆吃饭。”加上在中科院还有一些没有结束的科研项目,周光有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中科院工作,任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教师的身份不是科研和学习的止步点

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半左右,周光有慢慢觉得北京的生活压力像雾霾一样,让人喘不过气。周光有的住所在北四环附近,距离单位较近,每天出门前戴上口罩,再快步跑到办公室。而他的很多同事住得较远,每天骑自行车到达办公室都是满身大汗,“都很辛苦”,他说。

决定离开北京后,周光有选择了武汉,当时他面临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三个选择。他最后选择了华师,“考虑到我的科研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华师在这方面的积累相对较多。”

目前周光有在计算机学院任副教授,主讲本科生专业课《云计算》、《信息安全导论》和《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课程全英文授课。他上课除了建议学生买一些教材辅导教学外,主要按自己的科研研究成果和国际相关领域的相关成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信息安全导论》并不是周光有的研究方向,曾有学生就了一个密码学相关的问题来请教他,他坦言自己也不会,但经过查找资料和请教他人,周光有最后都会解答学生的疑问。平时上课一周一般7到12节课不等,课余时间周光有便用于科研。对于教学和科研,他认为,就理工科而言,年轻老师应该更注重科研,珍惜年轻时期的创新活力,精讲一到两门课程但不宜太多,只有你自己把知识吃透了,才能更好地去教授学生。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五年前的授课内容,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当年大学学的很多东西,现在都已完全过时,但那些内容却为周光有日后的科研和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周光有已经在ACL、IJCAI上发表3篇,ACL、IJCAI是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公认的顶尖论文,也是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首次发表的论文。

 目前周光有正在和学院相关老师进行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让计算机达到理解人的程度,比如自动点餐、自动评卷和自动购物等,“现在还只是很多组块,慢慢做吧。”周光有对于未来,有耐心,更有去尝试和去付出的恒心。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