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杨学荣:百岁教授的爱国情
2018-01-21 09:46:55   来源:华大在线   分享:
0

12月21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学荣先生百年寿辰座谈会在该院召开,学校领导、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杨学荣先生的学生及家人等40余人参加,共同祝福先生百岁生日快乐。


                                      爱国:女儿取名叫“胜英” 小儿子叫“超美”

   杨学荣祖籍福建永定,1915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西省安远县版石坊一间小烟草店。1922年,他进入版石重华小学读书,后因故辍学。此后,到唐心余先生开办的家馆接受传统教育达8年之久。唐心余先生是他毕生难忘的第一位恩师。
     1936年,杨学荣以前三名考入赣南中学学习,次年爆发7.7事变。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赣州的中学生成立了中华抗日革命青年同盟军,杨学荣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后来,抗日主要成员受到打击迫害,他被迫退学。
    1938年春,杨学荣得到族人杨福祥的帮助,转学插班到南雄中学。1939年春季毕业,考上遂川的江西高中。1939年毕业前夕,他在学生会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大会上发表抗日演讲,受到校方警告。后前往广西桂林,以抗战流亡学生名义借读于桂林高中,于1941年冬毕业。
    其后,杨学荣到桂林省立图书馆当助理编目干事。不久,他考入培训远征军翻译为主的公费东方语、越语系兼修法语的培训班学习。期间,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和墙报主编。
    1942年,杨学荣由国文老师孙福熙先生带领,去昆明中法大学理学院学习。投奔到理学院院长兼生物系主任夏康农先生门下,在生物系就读。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他曾在理学院图书馆当工读生。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中法大学迁回北平。国民党发动内战,进步学生筹组民主青年同盟(民青),开展学生运动,成立了“六二全国大罢课最高行动委员会”。中法大学分工负责联络部,杨学荣代表中法大学参加会议,成为民青的一员。后经人介绍,在驻南京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谋得一个助理编辑的职位。
    1948年夏,平民教育促进会一位姓唐的同事调任广西南宁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邀杨学荣去任该馆的西文编目员,帮其编完近万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赠与的英法文图书后,改任该院博物系助教。
    1949年深秋,经教育学院中共党团组织介绍,杨学荣应邀前往桂西办学,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桂西指挥部驻地—平沿县古河镇,他被委任为桂西干校指导员及桂西日报总编。百色解放后,奉命负责接管原国民党的西南日报,任总编,负责报社日常工作,恢复了报社的正常运转。这段时间正值二野刘邓大军进军云南,报社负责过境大军所需报刊资料供应。
    杨学荣虽已百岁,但仍口齿清晰、思维清楚。他调侃说自己一个穷乡僻壤的“市井小儿”最终能成为一名教授,并且以相当健康的身体过百岁生日,首先要感谢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杨学荣一生热爱国家,从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胜英”,小儿子叫“超美”,就可见一斑。他谦虚地说,大家对他的“溢美之词”他承担不起,只觉得自己做了一点点事情,而且希望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点工作。谈及他的坎坷经历,他说:“这比起祖国母亲所经历的都不算什么。”

治学:培育高蛋白水稻品种 年过八旬下田选育稻种

云南解放后,南宁教育学院合并到广西大学,考虑到自己是做自然科学的,杨学荣申请辞去报社工作,于1950年4月回到合并后的广西大学,在校本部做政治学习委员工作。1950年下半年,博物系改为生物系,并迁到农学院上课,他任生物系助教,协助系主任处理一些日常工作。

1951年夏天,生物系拟新开设植物生理课,杨学荣被派往北京大学生物系,师承罗士韦先生学习高级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物技术。在北京大学学习两年,扩大了知识和技能。期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广西大学生物系被调整合并到华中师范学院。1953年夏,杨学荣回到华中师院生物系工作,教授植物生理学课程。当时华师没有开过植物生理学这门课,学院给了四千元人民币作为开设这门新课的开办费,经过一番精打细算,植物生理学在当年下学期正式开课。

1955年夏,学校开展肃反审干工作,杨学荣被停职反省。半年后,审查完毕,郭抵副院长亲自谈话,勉励杨先生放手工作,不要有顾虑,同时由助教升为讲师,又派去北京参加首次植物生理学年会,他在会上作了发育生理的专题报告。当时审干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直到1977年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平反,并晋升为教授,1987年作为正厅级干部离休。

杨学荣一直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长期教授植物生理学课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受到师生的好评,主编出版了《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这是文革后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相继发行的三套《植物生理学》教材之一,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学术影响。

杨学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桃李满天下,许多人成为学科领域带头人和中学骨干教师。同时,他坚持开展科学研究,从事水稻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培育了高蛋白水稻“华03”等优良品种(品系),创制了水稻组织细胞“通用培养基”,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1982年,杨学荣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到1987年离休,共带了四位硕士研究生,分别是何光源、李学宝、扶惠华、杨广笑。目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较大的成绩,成为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侨联常务副主席、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光源作为国内学生代表首先向老师表达了感激和祝福之情。为此,他特地写了一首《师恩颂》现场朗诵:“谆谆教诲耳边响,三十二年前伊始;师恩师魂浇灌处,圣地华师校园殊。”扶惠华博士为了给老师祝寿,专程携先生从美国赶回,作为国外学生代表,她说:“老师言传身教,除了手把手教会我做学问,更教会我做人。”
    1987年,杨学荣退休后,仍长期坚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选育出一些优质稻品种,在多省种植。直到1996年左脚不慎受伤,不能亲自下田选育稻种为止,当时他已是81岁高龄。
   杨学荣为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学科发展,特别是植物生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系友和杨先生的1979级学生,该校副校长蔡红生教授向杨学荣先生表达了敬意,也转达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79级学生们对杨先生的祝福。 

养生:生活宁静淡泊朴素 打太极几十年
    杨学荣今年百岁,老伴姚老师90岁。姚老师退休前是学校夫妇幼儿园的保育员。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请保姆,而是靠自己买菜做饭生活。两位老人的生活简单朴素,“我们吃的饭很普通,没有什么特殊的,以蔬菜水果为主,也吃鱼和大肉”,姚老师说。
    问及杨学荣老人的养生诀窍,姚老师说:“没有什么诀窍,他生活有规律,每天9点多就睡觉,早上5点多起床。他比较注重锻炼,打太极拳几十年了,现在年龄大了,冬天衣服多,打不动,夏天打一下。但他每天都至少上下楼梯两次,我们家在7楼住,他每天都爬楼梯锻炼。”
   “除了锻炼,他喜欢读书看报看电视,爱学习爱思考。他还喜欢养花,花养的很好,他不干家务活,就是养花”,姚老师说,“他自控力强,再好的东西也不多吃。家里一日三餐是我做的,很普通”。
    姚老师介绍,杨学荣虽不做饭,但自己做糊糊,还有营养糕。因为他是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知道各种植物果实的营养,所以就自己制作了营养糕,里面有水果、枸杞等十余种。
    女儿杨胜英认为,父亲能长寿除了自身保养,也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桂子山的环境。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桂子山树木成林,空气清新,有益于身体健康。该校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说,截至今年10月底,90岁以上的离退休教师有36人。
    曾经的学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广笑则认为杨学荣老师的心态很值得学习:“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一辈人。老子、庄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让他豁达地面对生命中的起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