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沈国良:爱折腾的80后创业者
2018-01-21 09:46:45   来源:华大在线   分享:
0

留着平头,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沈国良,看上去就是一个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普通大学生,很难发现,这位打扮普通的80后,是拥有武汉顶尖团队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还在本科大一时,他便倒腾着成立兼职家教中心,为身边的同学提供极低价的家教信息。而本科四年,除去刚上大学时的学费,他靠着兼职未曾找家里拿过钱。
   研究生毕业后,他去了上海盛大网络公司,已经做到公司高管层的他,不想“浑浑噩噩地上班”,毅然辞职,来到武汉,潜水在一家网络公司做产品总监,为自己的创业梦铺路。
    2013年,带领着在武汉市帮助传统行业进行移动互联网改造方面首屈一指的团队,沈国良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经历过濒临倒闭的绝处逢生,沈国良的公司开始蒸蒸日上。而事业正上升时期,爱折腾的他却选择回校继续深造,并于2014年考取我校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胡小华的博士生。而还是博士生的他现已成为多位研究生的导师。

“没有华师,就没有我现在的样子”
   本科,他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第一届学生。“热爱学习,但又不是死读书”是他留给带了他三年本科的辅导员,现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君华的深刻印象。搞学习、做学生工作、兼职,他总能游刃有余地兼顾。
  刚上大学,由于家里穷,他只带了6000多块钱,学费和军训一交,所剩无几。他便做各种兼职,忙的时候,每周要做两份家教,好在一个月能挣六七百块钱。剩下四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这样每个月靠兼职积攒的钱支付的。
                          

  还在大一,他成立了家教中心。跑去新华书店之类的地方,一个一个家长地问是否需要家教,如此辛苦得到的家教信息,沈国良近乎免费的提供给年级的同学,一个星期只收五块钱。做了一个学期,有了几百块钱的盈余,他却把赚的钱全用在大一的年级晚会上。
  他是一名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他向来任劳任怨。每次有活动,布置会场、贴海报,甚至贴横幅、剪字他无一不做。而每次活动结束,搬凳子、扫垃圾、清理现场,他往往是留到最后的人。
  关心同学的他,因发现年级某宿舍四位同学学习状态不好,特意找到韩君华,建议她对这个寝室多加关注。“当时整个年级200多人,如果不是他主动找到我,我很可能没法关注到他们”,韩君华回忆道。
   正是因为忙着各种活动和各种学生工作,大一上学期时,沈国良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学习成绩都搞不好,就不要搞学生工作了”,辅导员郭庆的话给了他一个警钟,但还是给了他机会,继续留任学生干部一年。沈国良回忆,如果没有当年辅导员给他警钟和鼓励,也就没有后来的种种。
  于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每天一有空,沈国良就在图书馆里泡着,从不回寝室。疲倦了他就在教室里小憩会儿,“中午趴个30分钟就醒了,然后就重新进入学习状态”。从那个学期开始,他的专业课成绩就基本稳定在年级前几名。与此同时,他也将时间安排的得井井有条,上午上课,下午打工,晚上开会,一周七天都是如此。
  苦,是在华师读本科时留在沈国良心中的印象。当时,图书馆10点熄灯,7号楼10点半熄灯,很多人从图书馆出来后,会在7号楼继续自习,沈国良也不例外,“大家拼的就是每天晚上谁最后一个从教室走出来”。
  “我们那届学生称得上是艰苦朴素,刻苦学习”,沈国良说,“华师很苦,但必须说,没有华师,就没有我现在的样子”。

不想浑浑噩噩地上班

 2008年硕士毕业,沈国良去了上海的盛大网络公司,已经做到公司高管层的他“不想浑浑噩噩地上班”,不安于现状的他,想要创业。
   2011年他选择辞职回到武汉,但他并不是武汉本地人,考虑到上海的市场处于高度饱和状态,而武汉对于人才的待遇和创业的政策更好,他一个浙江人“回到”武汉。武汉的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使得妻子最初并不怎么赞成他这样做,但她依旧支持他创业,为了照顾他的饮食,每天中午都会从家里带来做好的饭菜。
   他在武汉本地一家网络公司做产品总监,蛰伏了两年,把在企业该学的都学了之后,“创业就成了件水到渠成的事”。2013年伊始,为了实现做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这一理想,带着从盛大一起出来的四五人组成核心班底,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需要资金,做过产品、公司战略,还担任过上市负责人的经历,让沈国良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吸引到投资方的兴趣,并很快得到其信任,第二天他们就开始洽谈投资的事情。在还没正式开始创业时,就已经有投资方的资金进来,“企业工作过的人创业比起大学生更有优势”,他说。

然而,“创业是九死一生的”。2014年12月,团队所制作的第一个游戏项目在整个项目进度和美术风格上出现问题,几百万的投入几乎颗粒无收,公司走在倒闭的边缘。
  未曾预料到的打击使得整个团队有些“军心涣散”,“我就告诉自己,继续努力,一定能挺过去”。到处调度资源,该找人帮忙的找人帮忙,该调人的调人,保留核心班底,他裁掉了几近一半的人,并重新招募,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投资方在此时对是否继续投资摇摆不定,为了让公司继续运转下去,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出去找资源和人脉。他去跟投资方说,“要坚持下来,要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靠着武汉顶尖移动互联网团队的信誉,对方继续投资。最终,沈国良和他的团队绝处逢生,度过危机,赚了170多万。
  以前工作时期在网络公司做高管,虽然工作有压力,但是沈国良心里还是比较轻松,如今每个月仅仅支付公司30个员工的薪水就需要30多万,责任的压力有时压得他踹不过气。
  但创业和团队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看着自己描绘的蓝图一步步实现,是对他疲惫不堪的身体的慰藉。

为理想充电
  在外创业久了,不安分的沈国良又想要回校深造。
  多年的工作,使他对数据挖掘很感兴趣,想要结合专业知识做一些产品,提升全世界人们的网络工作效率,“这会让人很有成就感”。但他“需要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突破自己专业上的能力”,考博,是他完成这一想法的铺路石。
  备考时,全年无休的他不仅要从早到晚工作12~16个小时,还得尽量每天抽空看书做题。坐飞机、动车、等人的时间对他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时间,但他并不觉得辛苦。
  大学时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的读写给他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考前集中复习了三天,英语就过了。博士考试都是专业知识,平时工作用得多,对沈国良而言难度不大,2014年他考取了我校计算机学院特聘教授胡小华的博士生。
  现在工作比较忙,加上导师不在国内,他基本上每天是在公司打拼,尽管如此他每年都会在校举行一两次讲座,为后辈传授经验所得。今年下半年,如果公司稳定,他想去美国呆上几个月,去找导师胡小华做些合作的访学,在美国学些新的东西,了解全球的移动互联网和IT行业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眼界,对国内发展也有较大帮助”,他说。
  40岁之前做个世界级的企业是沈国良的理想,“如果40岁之前做不到,我就不做了,希望能回华师教书”。原本可以留校做老师,但他选择继续折腾他的事业。“我这么爱折腾的人,要是过安逸的生活那才会受不了”。从华师讲完课,沈国良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他想,多找些事做,忙碌起来是很好的。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