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中西结合 传承创新
2018-01-21 09:46:20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专访首届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巴元明教授

□本刊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胡梦

1462881729120149.png

  人物名片:

  巴元明,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理事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副组长等。先后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担任《中国现代医生》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湖北中医杂志》编委,在国家级、省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论著13部。

  巴元明是省内公认的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他以全国名老中医邵朝弟教授为研究对象,率领科研团队历时18年,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平台。创立了“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确定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补肾祛邪法的治疗法则,并多次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1462881794105169.png

应邀在湖北电视台作健康讲座

  师承名家  博采众长

  “学中医很苦,一旦你跨进这个门槛,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不断参悟。”巴元明说。1984年,他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分到省中医院大内科。刚入行,他主要从事脾胃临床治疗,由于是党员身份,他经常接触到时任科室党支部书记、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邵朝弟教授。

  1997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邵朝弟教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通过严格选拔,巴元明有幸成为了邵朝弟教授的“第一批全国师带徒”弟子。在邵朝弟教授的眼里,成为一代名医要有四个条件,即“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有悟性”。她相中的巴元明这个得意门生正好具备了这些条件,而邵朝弟教授又是巴元明一直仰慕的中医大师。追随了邵朝弟教授后,巴元明更明确了自己一生的主攻方向:中医药防治肾病。

  接受过8年院校教育的巴元明跟着邵朝弟教授,自然学到不少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比如,不少肾病患者伴随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吐黄粘痰,一般中医都会添加黄芩清热解毒,但黄芩有苦寒伤胃的弊端。邵朝弟经过多年摸索,发现有一种药材叫鱼腥草,不仅清热解毒,疗效与黄芩相近,而且不会苦寒伤胃,所以邵朝弟多使用鱼腥草而不用多数人用的黄芩。“许多‘不传之秘’,都是邵朝弟教授从医几十年的经验,她都无条件地传授给我。”巴元明说,师徒很讲究缘分,一批批“师带徒”结业是需要考试验收的,验收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师和徒弟共同坐诊开方,开出的方子要有85%以上的相似度才能合格。

  谈起这一选择,巴元明有太多的感慨。他说,在医学界,对肾病特别是晚期肾病几乎束手无策,常常看着病人最后死在冰冷的透析机前。而且随着社会的生存压力加大,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这种现象让他痛心,也增强了他的信心,一定要发挥中医自身的优势,攻克肾病的难关,给病人以生路。

  2003年,国家为了培养新一代名医,开展了首批200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全省、全国统考,巴元明以优异成绩成为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年内,巴元明共接受了全国99位中医大师、名师授课,每堂课都认真做了笔记,笔记本至今保留。

  “这些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理念,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一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另一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继而创新,即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这便是中医传承的另一层含义。”巴元明说。

1462881905426961.png

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合影

#p#分页标题#e#


  透析机外  寻找生路

  2007年,全国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争创工作,巴元明作为中医临床研究技术专班负责人,带领研究团队,完成4册共约60万字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中管局公布:湖北省中医院为全国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成为国家“重点研究肝病的基地”。

  “‘肝肾同源’、‘水不涵木’说的是肝肾相互滋养的关系体现。”巴元明说,对于肝炎病人来说,特别是急性、重症肝炎患者,湿热与疫毒是致病的外因,而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或气血两虚是发病主要内因,故重点要扶正祛邪。

  巴元明领导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基地及名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期间,历时2年,经张伯礼院士为首的专家5次全国论证,最终确定了补肾祛邪法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方案。2010年,业务建设方案通过国家中管局批准。2012年通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英文国际注册,临床研究经费共1539万元,在全国15家单位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

  2013年,巴元明主编的《邵朝弟肾病临证经验实录》正式出版,书中首创并完整论述了“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肾病即便有实证,也是虚实夹杂,治疗上要攻补并施。“典型医案书写规范,按语水平高;临床经验丰硕,学术思想新颖,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分会主任委员韩丽华教授说。

  在治疗肾病方面,巴元明主张“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走上透析之路。他讲了个病例:2000年,患者张某因患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十分严重,到多家大医院寻求治疗,病情反而加重。万般无奈下,张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巴元明。巴元明采取内服外敷的办法,连透析都没用,便使患者病情长期稳定。16年过去了,张某依然健康地活着,一次都没有透析过。这些年来,张某每年都要多次来省中医院,除了复查身体,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巴元明道谢。用他的话说,“是巴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每次到医院我都要找到他问声好、道声谢,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对他的感激。”

  2014年,巴元明主持的“基于‘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应用”,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西汇通  医术不凡

  中西医之争虽然由来已久,但学中医出身的巴元明却没有这种“门第之见”。他倡导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中医学术、西医学术都需要古为今用、精益求精,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但绝不是相互凑合。作为一名现代中医,可以利用现代医学诊查手段,配合四诊合参,有利于中医诊断;但不能唯检查论,丢弃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归类、诊断等各有自己的观点,不顾客观实际、生搬硬套的“对号入座”是对中西医学的亵渎,不但治不好病,还会贻误病情。

  “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是增强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巴元明说,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巴元明擅长运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各种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肾病综合征、尿路结石、尿路积水、泌尿系感染、痛风、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血尿、蛋白尿、多囊肾、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少精弱精症、阳痿早泄、肾虚肾亏等病症。

  2015年,省中医院收治了一位来自广东的儿童肾病患者,年仅6岁。这名患者深受尿血、浮肿之扰,曾先后到多家大医院检查治疗,效果不佳。亲眼目睹幼童遭受病痛之苦,巴元明的怜爱之心油然而生。根据诊断结果,幼童为风热犯肺、肾阴不足,巴元明为其开了汤药,并结合患者特殊情况,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他自己研制的方子。短短10天,患者病情好转,水肿消失,患者家属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巴元明先后承担省级“敷贴治疗”课题5项,成果在《慢性肾衰竭》《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等20本论文论著中收录。“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2009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p#分页标题#e#


  炼药组方  研制“秘方”

  在各大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药”。这些药在药店并不销售,只能在医院内凭处方购买,这就是医院的“院内制剂”。

  作为全省中医龙头,省中医院也不例外。该院汇集了众多湖北中医大师、名师,进行包括膏方在内的中医理论研究。巴元明任组长,药事部、中药新药研发中心、中心实验室及肾病科、肝病科、针灸科、甲状腺科等12个临床科室为成员单位,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开始又一轮新的炼药组方。

  这些院内制剂虽价格低廉,但大有来头。有的组方来源于经方,最长至今1700多年,有的则是经医院“黄药师”之手代代相传或横空出世,一旦出招,往往能让各种疑难杂症“非死即伤”。

  省中医院共有“独门秘方”98种,其中近5年由巴元明牵头研制的就多达40种,在全国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排名第一。“简便廉验是院内制剂的特点,即简易、便捷、廉价、有效。”巴元明说。

  中医认为“肾病多虚”,各种慢性肾病都可在补肾的基础上变化使用。该院针对肾虚特制维肾膏,自2005年开始推广应用。九味维肾膏组方,来自东汉医圣张仲景,至今有近2000年历史;六味维肾膏组方,则来自清代名医吴瑭,至今220多年使用历史。

  该膏方于2011年获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在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下,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9位中西医知名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药疗效确切、药效稳定、经济安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溶石排石颗粒就是这40个“院内制剂”的1/40。这是一个30多年的老方子,曾经叫排石Ⅰ号,治疗尿路结石。2003年,巴元明带的第一位硕士生宋俐,开始做排石冲剂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13年被列为湖北省卫计委的重点课题。2015年,巴元明的博士生曹秋实、研究生夏晶又发现,这种药不仅溶石排石,预防结石也效果确切,于是开始做防止复发的研究,在湖北省卫计委组织下,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中西医知名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湖北省卫计委验收为优秀重点课题,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书。“最近,我们又发现肾结石常常合并积水,硕士研究生丁霑开展结石合并积水的省级课题,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巴元明说,中医是一个不断“发黄古义,融会新知”的过程,所以也要不断创新。

  据了解,仅肾内科就有8种秘方。“这些院内制剂耗时很长,做成院内制剂大约需要17项研究。除此,还要做动物实验、药物实验等各种实验,处方的命名认证以及药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等等。”巴元明介绍,40个院内制剂2015年8月全部获得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言传身教  培育后继

  巴元明既是一位临床大家,还是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家。他那种谆谆善诱、一丝不苟指导学生的方式,总让跟随他的学生们终身受益。“学习中医首先态度要端正,要戒骄戒躁,慢工出细活,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中医需要积累,要学好中医,可能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在巴元明看来,学习中医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精医”,即医术高明;二是“厚德”,即医德高尚。

  他反复告诫学生,学医先习德,学中医必须先“厚德”。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先怜悯病人,替病人难受,要把病人的病当成自己的病一样看待,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

  巴元明十分重视中医学术知识的传播、交流、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全国全省学术讲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他不仅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40名,还培养了大批本科生、进修生。

  在巴元明的办公室,放着一个大书柜,里面层层叠叠堆砌着厚薄不一、新旧不同的医学书籍。“德优怀远,才大博见”是他的格言。为了及时了解医学学科发展和提高自身医术,他自费订阅各种医学期刊,勤学苦读,至今仍每日手不释卷,精心钻研,常有新的学术简介与同行分享。

  交谈中,说起他的从医生涯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把病医好”。“帮病人把病治好,是当初选择从医的初衷,不用掺杂任何其他的附加的东西,”他说,“对病人最重要的是一视同仁,不论其贫富贵贱,要对得起‘医生’二字。”

  在结束采访后,记者不由得想起了中医界有人说过的一句话,“走近巴元明,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