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不是网络红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然而,因为她的善心之举,在她的朋友圈里,她却不是网红胜似网红。
她叫石清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二科的副主任医师。短短八个月内,她已经在朋友圈里发动了两次募捐,为的都是自己接诊的贫寒可怜的白血病患儿。如今,前一个孩子病情已经稳定,后一个孩子还在危险期。她说,我不知道我能帮多少个,但只要我付出努力,他们就能多一丝希望。
单亲白血病男孩触动她的心
“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上学啊?”11月6日,10岁的白血病患儿小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问爸爸胡吉平。
40岁的胡吉平一脸愁苦又心疼地看着儿子,他也想带儿子回家,但是他还不能。儿子的脸,因为化疗药物的原因显得肿胀,儿子的原本浓密的头发,也因为化疗而少了又少,正如他银行卡内渐渐消逝的金额。
据胡吉平介绍,他们家住江夏区法泗镇,3年前,妻子与其离婚去了外地,多年来,胡吉平独自打工供儿子和年迈的父母生活。今年4月,小立出现头晕、高血压症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时已是高危性质。经两个疗程化疗,病情得到控制,可是因无钱继续化疗,尽管医生再三劝说,胡吉平还是为孩子办理了出院手续。当9月再来复查时,小立病情复发进入超高危,再次入院化疗。这意味着,小立的病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期可能要花费近百万元。
为给孩子看病,家中已举债20多万元,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胡吉平和母亲严传华每天在医院只吃一顿饭,其他时候就吃点红薯、稀饭充饥,只为省点钱给孩子看病补身体,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当卡里最后的万余元用完后,孩子该怎么办,他们全家该怎么办?
没妈的孩子,触动了小立的主管医生石清照的心。11月6日,她在朋友圈发了微信,开始为小立募捐。
并非第一次爱心募捐
同事500元、同学300元、朋友200元……一个月来,石清照在微信朋友圈呼唤爱心,并公布了胡吉平的银行账号后,已收到善款近两万元。石清照将捐款全部转到小立的住院账户,并在朋友圈中实时播报捐款数额及使用情况。
这其实,并非石清照第一次在朋友圈发动爱心捐款。今年3月中旬,她就曾在朋友圈里,为自己负责的另一名13岁白血病女孩发起过捐款,和小立一样,这个女孩同样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是个泥瓦匠,全靠爷爷奶奶拾垃圾将她拉扯大。如今,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这个女孩的病情稳定,只需要每几个月来进行一次巩固治疗即可。“儿童白血病治愈率达70%-80%,患儿通过及时的正规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而能否早期诊断是关键。”石清照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多年来她手上接诊了很多白血病患儿,不少来自贫困的家庭。作为医生,她不忍看到这些生命因贫困无法治疗而凋零。在科室姜毅主任的支持下,该科室医生每次都尽所能的为患儿申请武汉市红十字会的“0-14岁儿童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也会帮他们积极争取社会上的白血病患儿基金等。
令她欣慰的是,这次给小立的第一笔1000元捐款,就是13岁白血病女孩的父亲刘光元捐的,“医生也不容易,他们每天面对这样的事,不能总把这份压力丢给他们。既然我们和小立父子同病相怜,更要出手相助!这也算一种爱的传递吧。”刘光元说。
石清照告诉记者,爱心涓流还在缓缓聚集,一名市民不仅自己捐款并看望了小立,还将小立的故事发到微信“轻松筹”里,希望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目前微信筹里已募集了4万余元。“只要医患一起努力,不放弃,总归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