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楚人物
董熙远:秉承“不知足”的精神
2018-01-21 09:44:56   来源:网络

 编前:2015年12月23日,在2014-2015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彰会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济医院2013级博士生董熙远作为获奖学生代表,畅谈自己的科研梦想。新闻网特邀请他撰文分享在科研学习中的点滴心得。

 

 

通讯员 陶继东 摄

 

  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研究生,我的小小梦想,就是治好每一名患者。正如同济医院的泰斗裘法祖院士所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同济的研究生,这种“不知足”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敦促我坚持不懈、努力前行。

 

我的科研信念:医者誓言

 

  在大多数人眼中,作为医学研究生,不论是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亦或是临床研究,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研究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一种新药的治疗效果等,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我总保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我们的医者誓言。在我心中,只有心持救死扶伤的医者承诺,才能在学医、行医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推动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一点科研成果、改良一种治疗、治好一名患者,都是在践行医者的誓言。


我的实验情怀:苦涩中的坚持

 

  曾有人如此比喻生物科学研究:就好像手里拿着上万把钥匙去开一把锁,拿着钥匙的我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打开锁,什么时候能够打开锁。5年的学习中,面对实验过程中的曲折、苦闷、单调和彷徨,我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小鼠在体子宫内膜蜕膜化作为动物模型。虽然在体蜕膜化模型的构建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但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诱导失败、干扰数据质量等诸多问题。研究之初,我们构建蜕膜化模型时采用的是对小鼠进行手术去势,外源性激素多次、重复干预,再进行蓖麻油诱导蜕膜化的方案。该方案干预过程繁琐,且诱导成功率较低,经常出现模型构建失败,严重影响后续实验进展。

 

  面对研究因模型构建问题停滞不前的困境,我们也曾有过放弃动物实验的想法,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根据文献中描述的不同方法,我们反复试验,但经常出现人工干预时期与小鼠生理周期不同步的现象。我们改良干预方式,从去势术后人工干预方案转为直接利用小鼠动情周期的方案,渐渐摸索到了规律,提高了干预时机的准确性。在蓖麻油诱导的环节又因为操作困难,构建了半个月的模型常常功亏一篑……困难一次次出现,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改良并建立了适合实验室的操作方案,成功构建了蜕膜化模型。

 

  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总是让我欣慰。每一次的失败,总是让我离成功近了一步。在过去的5年中,我以生殖医学为研究方向,已正式发表SCI论文13篇;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工作3项,还参与湖北省首例PGD试管婴儿的临床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一次次失败中的坚持。

 

我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

 

  医学发展离不开研究,研究问题源于病人也回归于病人。随访、收集和统计工作都是开展医学研究创新的基础。这些工作常常由我们这些研究生承担,这也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所在的团队对同济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和统计,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努力,目前已经收录了数万例的临床病人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给患者提供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也可以为医生提供临床诊疗选择的依据。

  

  随访的过程中,我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患者联系方式缺失、错误、虚假等,如果选择放弃随访,虽然能够节省人力,但也会影响整体数据的质量。二是有些患者出于隐私的原因,对我们的随访工作配合度较差,尤其是一些孕、产先天畸形的患者,往往抵触情绪很高。“没有随访不到的病人,只有懒惰的医生”。因此,我们在电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怀诚意的说明我们的随访目的,解释我们的工作内容,解答患者的问题,告诉他们未来可能从我们的研究结果中获得的潜在帮助。对于情绪极为激动的患者,我们采取先短信沟通,再电话联系的方式。最终成功获得了绝大多数患者的有效信息。

 

  在后期数据统计中,我们力求每个患者的信息准确无误,力求数据质量精益求精,把新近获取的信息与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和匹配。如果遇到信息不匹配的病例,需要翻阅患者的原始病历,对错误的信息予以纠正,充分发挥了“匠人精神”。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努力,我们目前已经收录了数万例的临床病人资料。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