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龙脉”深扎毛坪村
2025-07-29 16:38:58   来源:今日湖北

幕阜山莽莽群山的怀抱中,阳新县王英镇毛坪村静卧于岁月深处。村中泉下湾组,藏着一座奇伟的天然溶洞——双龙洞。洞内空间奇阔,钟乳石千姿百态,如琼花倒挂,似玉笋丛生最令人瞩目的是洞中一根巨大的石柱,柱身布满细密裂纹,其纹理蜿蜒盘曲,宛如片片龙鳞覆体,成为洞内一绝。

1753778221773700.png

             伍世德烈士基本信息

正是这座状若潜龙蛰伏的溶洞,在抗日战争的血色岁月里,成为毛坪村民的生死屏障。当日寇的铁蹄踏碎山村的宁静,硝烟弥漫之际,村民们扶老携幼,仓皇涌入双龙洞的幽深腹地生死存亡关头,有人急中生智,目光落在那根布满“龙鳞”的石柱上:“推倒它!堵住洞口!”求生的本能化为磅礴合力,众人齐声呐喊,用肩膀,用脊背,猛烈撞击石柱根部。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石柱轰然倾塌,激起漫天烟尘,碎石如瀑,瞬间将洞口严密封堵。洞外,鬼子的咆哮与撞击声近在咫尺,洞壁震颤;洞内,人们屏息凝神,紧靠冰凉的石壁,在绝对的黑暗中,唯有彼此的心跳与那仿佛仍在低吟的“龙鳞”石痕相伴。奇迹般地,日寇最终未能破洞而入劫后余生,村民们在散落的碎石堆上,赫然发现一个巨大的凹坑,其形神似盘龙守护,昂首向天。从此,“双龙护佑”的信念深植人心,那布满“龙鳞”的断柱根基,成为洞中不灭的印记,更烙印下危难时刻众志成城的村庄魂魄。

而这份守护家园、共克时艰的精神,在村中另一处遗迹——“血树”古下,则化作了更为深沉的悲壮与永恒的记忆。时值1933年,红军战士伍世德的身影曾活跃于毛坪的山林间然而,革命的道路布满荆棘,伍世德不幸因叛徒告密而落入敌手残暴的敌人对他施尽酷刑,最终将他悬吊于村中那棵古老的树枝桠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伍世德的鲜血,仿佛浸透了古虬劲的枝干自那日起,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村民心中便超越了草木,成为一座无言的、浸透血色的烈士丰碑。这血染的忠魂,与双龙洞中那守护的“龙形”,共同铸就了毛坪人不屈的脊梁,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这份深植于血脉的坚韧与团结,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找到了新的沃土——那便是漫山遍野、生机盎然的油茶。毛坪村的山地贫瘠,传统作物收益微薄面对发展的困境,村集体没有退缩他们想起了祖辈在双龙洞前齐心协力的呐喊,想起了血树下凝聚的信念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反复考察论证,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耐旱瘠、效益长的油茶产业。

如同当年推倒石柱封堵洞口需要全村合力,开垦荒山、种植油茶同样是一场需要众志的硬仗。村民们积极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扛起锄头,顶着烈日寒风,将一片片荒坡开垦成整齐的梯田。资金不足,大家勒紧裤腰带,集体入股;技术欠缺,就请专家,走出去学。汗水浇灌下,油茶苗顽强生长,截至2024年底,毛坪村共种植油茶近3000亩,其中村集体种植400多亩,带动脱贫户30多户。

1753778274909942.png

               毛坪村油茶基地

这便是毛坪村的龙脉——一条由守护家园的勇气、铭记历史的忠诚、团结奋斗的智慧共同铸就,深扎于泥土、流淌于血脉的精神根脉。它从历史的烽烟中走来,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型,最终在新征程的沃土里,化作那漫山遍野、生生不息的油茶绿浪,为毛坪村注入蓬勃的生机与富裕的希望。龙脉深扎处,绿金生辉,毛坪村的脊梁,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挺立得更加昂扬。

 

 通讯员:倪锦阳  

 责任编辑:万星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