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韶华
中国画坛革新家与理论建树者
访构建中国画时代坐标的著名艺术家——周韶华
文|康巴汉子
面对周韶华先生创作的这些时间上贯通古今,题材上联天接地的中国山水画作,你会感到画作中汇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似千年涛浪由远及近扑面而来。追寻崇高大美,呼唤民族大灵魂,彰显中华文化,把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实现中国画的世界性,这是周韶华先生为之一生的探索与实践。
《山中一夜雨》 纸本水墨 65cmX112cm 2000年
周韶华,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家,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艺术创作,确立了在中国画坛的独立地位。其艺术作品对比强烈,大开大合,既吸收版画的概括,又利用西画的构成,形成构图的大格局、大张力,画面雄浑苍茫、壮美激荡,既有齐鲁文化的浩气,又有楚文化的浪漫;突出了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
《祁连山上雪橫飞》 纸本水墨 65cmX112cm 1983年
周韶华先生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学者,一位具有深邃思想和强烈责任感的艺术家,一位中国画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过半百的他就置身于天地间,行程数十万公里。沿着黄河探本溯源,在巴颜喀拉山,在黄土高原,在雪山之巅,在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群山中一步步孕育着心迹。以天道宇宙的意识切入,去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的过去,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寻找最辉煌的点,将远古文明与当代文明连结起来。一路沧桑浩然,将渗透着笔痕墨迹的雄浑生命倾泻于宣纸之上,把华夏文明初始至华夏民族精神融汇在时代的笔墨中,用刚正大气的笔墨写下了《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征服大漠》《大山大河》等一大批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历史内涵,一种崭新画风的水墨画作。
《黄河魂》纸本水墨 80cmX94cm 1982年
周韶华先生认为创新就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去探索新的语言、新的表现方法,要跟前人拉开距离。我们赞赏前人,学习、继承前人,不等于就是去模仿前人,那样绝对超越不了真正的经典作品,真正称得起大师的作品是不可逾越、不可企及的。必须走新路,去攀登你自己的峰。
《世界屋脊》之二 纸本水墨 68cmX68cm 2006年
周韶华先生以赤子之心行程万里,于历史与时代之体验,以思想深度之思考,先后提出最有影响力和最具学术价值的“隔代遗传”论、“横向移植”论和“全方位观照”论等三论。
《矿泉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00年
在40余年探索实践中,周韶华先生以这“三论”为基础,讲大历史观、文化观。超越时空,连接古今,把中华五千年历史连接起来,把天上、地下、人间联系为一个统一体。跳过一些时代,去寻找那个最光辉的时代,而不是把历史的所有东西都继承。他认为艺术家要有一个大意识、大思维,中国画创造出来不仅仅是给中国人看的,还要给世界看。要敢于吸收别人的优点,要去寻找一些共同语言,吸收东西方好的东西,既要有坚定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又要画出的艺术作品中国人说好,外国人也看得懂。这“三论”既是向中华五千年文明对话,也是向人类文明对话,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艺术形态,为中国人服务,也为全世界人服务。
《河源诗韵》 纸本水墨 69.5cm×137cm 2000年
周韶华先生不仅从形式上的层面进行文化溯源,也从方法论的层面进行传统的继承与开创。在周韶华先生看来,中国传统绘画的线和墨与西方绘画的面和色的结合,中国水墨画的章法与西画的结构融合,是当代中国画继承与创新的支点。这种大格局思维、东方巨人意识是周韶华先生的审美理念。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周韶华先生一直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定位在宏大和崇高的审美追求上。在纵观历史和俯瞰中西的纬度中,从文化心性、笔墨心性去梳理法度的踪迹。为此,周韶华先生一改常法习惯,以意立法,以笔立象,建立以大写意形式的大笔墨方式为系统结构,创作出《雪域之光》《唐蕃古道》《九龙奔江》《黄帝陵》《精卫填海》《江汉抒情》《荆楚狂歌》《不尽长江滚滚来》《天地通流》等时代笔墨新语境的画作。周韶华先生的创作始终像一个东方哲人一样,观照着民族文化,做到中西交流,自然与人的和谐。
《铃响西天》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7年
面对周韶华先生创作的这些时间上贯通古今,题材上联天接地的中国山水画,你会感到画作中汇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似千年涛浪由远及近扑面而来。追寻崇高大美,呼唤民族大灵魂,彰显中华文化,把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体现出中国画的宽阔与包容性,显现出老子“德若赤子”的纯真之美。这就是周韶华先生的艺术精神,艺术语言,艺术境界。
《天苍苍地茫茫》 纸本水墨 68cmx68cm 2000年
中华文化精神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也是周韶华先生完整的理论核心与艺术精神之所在。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从汉唐的雄浑、博大和包容的气象中发掘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国现代美术所缺失的滋养,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理解笔墨的意义。周韶华先生就是这样以知识分子的忧患感去感悟我们华夏民族伟大的历史和创造精神,也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造就了周韶华先生独一无二的笔墨思想与天地境界。
《报春归》 纸本水墨 69cmx68cm 2010年
中国美术经历了清末以来的巨大震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依然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艺术家更愿意用自己的创作来探索和表达,但无疑,继承与创新依然是艺术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春在千门万户中》 纸本水墨 50×50cm 2016年
周韶华先生这位时代的诗人、思想者,这位中国画的传承者、开拓者,这位具有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著作等身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处于中西交汇、新旧转型的节点时,已自觉承担起了为中国当代美术探索出一条道路的责任,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先锋。他为当代中国美术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参照,解开中国画百年来继承与创新的难题,这正是一个艺术家的真正价值所在。
《万物回春》 纸本水墨 68cmX136cm 2005年
《火焰山下》 纸本水墨 178cmX96cm 2006年
周韶华简介: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2008年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评“中华文化人物”。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先后成功举办“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等画展。相继出版文集《抱一集》《面向新世纪》《大河寻源》《感悟中国画学体系》等以及出版《大河寻源画集》《周韶华画选》《周韶华六十年艺术探索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周韶华》《周韶华梦溯仰韶画集》《周韶华汉唐雄风画集》《荆楚狂歌——周韶华画集》《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周韶华全集》等个人画集十余种。
康巴汉子:康平,艺术评论家。近年来,专访过国内数十位名人名家,撰写出近百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和书画艺术评论刊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香港中外美术研究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被艺术评论界誉为"用优美文字去讲述一个艺术家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