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州网站>荆州文化
【百味人生】 师恩难忘
2018-01-21 10:27:22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师恩难忘

——记我初中时代的匡计洪校长

 文 / 谢从永

 

一个寒冷剌骨的早晨,我碰到在柘木乡政府工作的儿子岳成,他递给我一本《监利人》。当我翻到老校长匡计洪俩老像片时,我凝视许久,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匡老那熟悉的面容不禁揭开了我儿时尘封的记忆。

 

那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也恰逢我的初中生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沿着崎岖的小道步行五六里到白庙子(柘中)去读书,尤其是路过周家挺至龚塘这段田径小道时,经常见到裂开的坟穴内死人的尸体和没有烂掉的衣服。当晚上路经这段时,我们只能结伴而行。即使这样,有些女同学也被吓得哭爹喊娘!

 

就是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我们艰难的走读了三年,但因天气因素,我们也偶尔迟到。

 

有一次,我和谢丑和同学迟到了,生怕匡校长抓住。我们只好沿着学校小河旁的堤背面爬着前行。正当我们翻堤进入校园时,不巧还是被匡校长发现了,匡校长严厉地问我们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我只告诉他我的小名。没想到匡老记忆力如此惊人,以后无论是我的壮年或成年,也无论在哪里碰面,他都能直呼我的小名。匡校长在师生中威信极高让人可敬可亲。但他又俨然像钟馗,只要哪个同学做坏事听说匡校长来了,就会毛骨悚然。就是人们心目中这样一位长者,他当时也才不过二十六七岁呵!

 


 

在那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区委拨给我们学生每人每天八两大米(十六两制秤的,相当于半市斤)。为了响应党的“半工半读”号召,也为了改善学生生活,匡校长带领我们去八姓洲开荒种地,我们累得实在受不了。一天深夜,我跟谢丑和同学从干柴棚内踩着其他同学的身子爬出来往外逃,一望无际的柴洲又是漆黑的夜晚往哪里逃,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走了一段突然遇到一个村姑,求她把我们带了出来。

 

那时,我们每天从家里带一钵子青菜拌在饭里吃,有时为了能填饱肚子,我们还绞尽脑汁地制作假餐票偷吃“夹钵子”。

 

如果说我们学生苦,那还好些,可匡校长就更苦了。他担负着学校繁重的领导任务,当时他已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在那个年代,只要家里添了一口人,吃饭就成了这个家庭极大的问题。当时,他的家属居住在龚塘一间破旧窄小的老“洋房子”里,并靠生产队挣工分和养蚕为生。匡老跟学生一样靠几两米硬撑着,即使这样,匡老也能做到清廉自守,不抽烟不沾酒,衣着朴素。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对子女从严管理。有这样一段趣事——他的儿子进平当时小饿得没办法。一次,他趁父外出开会时拿了爸爸几张餐票“偷”吃了。事后,匡老斥责孩子不诚实竟将他拉到野外,揪了孩子的耳朵硬训了一顿。以后的几天,匡老一天饿一餐肚子才总算将餐票凑齐。

 

当时,匡老有好几种病,经常带着药罐子去外面开会或上课。说来也奇怪,就是当年这位老病号竟然奇迹般地活到了现在的耄耋之年,可谓是好人一身平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匡老算是媒体新闻人物,得过不少国家级奖项,但最能影响我的还是他的讲话风格。匡老讲话措辞严谨,通篇充满哲理,讲起话来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气吞山河。

如今,我已年近七旬,经历过不少人和事,聆听过众多领导和名家演讲,但总感觉匡老讲话堪称经典。

 

匡老对自己所奋斗的事业鞠躬尽瘁、治学励志、淡泊人生。匡老的崇高思想品德是他难以计数的海内外莘莘学子学习的楷模,更是我和我的子女做人的准则!

 

本文结束时,让我深情地道一声匡校长您好!愿您和您的老伴健康长寿!

 

(作者系湖北省劳动模范、荆州市首届人大代表、柘木乡肖桥村原党支部书记)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