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之声记者 李丽
2013年7月,以柯东海为总领队的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从荆楚大地来到雪域高原。三年来,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保持和发扬历届湖北援藏工作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创新援藏思路,严格管理队伍,着力打造湖北援藏升级版,书写了山南发展新的篇章。6月初,湖北之声特派记者进藏采访。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直击湖北精准援藏”,今天请听第一篇《山南的三年之变》,由湖北之声记者李丽采写:
本文作者和采访团记者在乃东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奇松社区采访(楚学摄影)
6月1号,离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离藏还有一个月时间。从武汉市过来的援藏干部,现任乃东区常务副县长陈春辉又一次来到自己结对帮扶的泽当镇赞堂村村民巴桑卓嘎家。听说陈春辉就要走了,巴桑卓嘎拿出洁白的哈达给陈春辉戴上,紧紧握着他的手颤巍巍地说:
【出录音】“巴:非常感谢,真是找到了亲人,真的特别感谢。
陈:感谢共产党。我们都是共产党的人。我们援藏工作队虽然是一批一批的,但藏汉的感情确是永远的。”【录音止】
在巴桑卓嘎心里,过去三年的经历太难忘。三年前,巴桑卓嘎的丈夫因病离世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下葬,加上大女儿身患残疾,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泥巴房里,生活十分艰难。得知情况后,我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武汉市援藏工作队领队陈春辉主动和巴桑卓嘎一家结对认亲帮扶。三年来,在陈春辉带领的援藏工作队帮扶下,巴桑卓嘎住上了宽敞的砖木房,大女儿进了村里的编织合作社,每个月有了约3000元的固定收入。去年,小女儿也入伍参军,全家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赞堂村村支部书记次仁见证了巴桑卓嘎一家的变化,也目睹了与此同时发生的村庄面貌的改变。次仁:
【出录音】“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路、停车场、养鸡场、宾馆都是陈书记带队帮助修建起来的。”【录音止】
这也是山南三年之变的缩影。三年来,山南的变化翻天覆地。在“省对地、市对县、县对乡、部门对部门”的“多层全覆盖”精准援藏模式下,山南黄牛得到改良,湖北丰华能源有限公司、湖北襄阳宏宝源有限公司相继在山南市琼结县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山高路远的曲松县和加查县,我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黄石市援藏工作队和宜昌市援藏工作队克服各种恶劣自然环境影响,为当地发展出资出力,曲松县学龄前儿童有了现代化的幼儿园、曲松县妇幼保健中心拔地而起、加查县崔久乡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柯东海:
【出录音】“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湖北认真落实中央战略部署。依法治藏、长期建藏、富民兴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在企业收入,人均月工资突破5000元。”【录音止】
数据显示,近三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条件下,山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湖北对口援助的曲松、琼结和加查综合实力和发展速度位居山南前列。三年,仅是历史的一瞬,但却成为了山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山南市市长普布顿珠:
【出录音】“咱们第七批援藏干部进来三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山南经济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山南民生民力极大地改善,有力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