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松县中心幼儿园正在举办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这是湖北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建起的全市第一个县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新华社记者李伟摄影)
新华网武汉6月25日电(记者李伟)平均海拔4200米,是湖北省对口援藏条件最为艰苦的县。六年前,这里道路不通,面临着发展被边缘化的困局。六年的湖北黄石市对口援藏,这里慢慢起了变化:2010年在山南12县经济社会综合排名第9,2011年上升到第2位,如今全市第1位。
曲松之变,始于2010年。这一年的7月,来自黄石的援藏干部柯东海等一行五人来到曲松县开始了对口援藏,柯东海担任了曲松县委书记。
“胸闷气短流鼻血、头昏脑胀睡不着。”为了尽快了解曲松的县情民情,柯东海强忍身体不适,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曲松县的5个乡镇、21个行政村。别人劝他多休息两天,等身体好了再下乡调研,可柯东海不这么认为。柯东海告诉记者,自己当时的心情是,看到当地的落后面貌,他觉得“不干不行,不快干也不行,当时心想在西藏工作也就短短几年时间,休息的时间长了,干工作的时间就短了嘛”。
当时担任堆水乡党委书记的欧珠给记者讲述了一件柯东海的故事:2012年的一个冬天,柯东海原本约定要到堆水乡来指导援建项目,但是来之前突然大雪,从县里到乡上的路当地非常难走,其中几段路紧靠悬崖,司机只能凭印象开车,非常危险。欧珠心想,书记可能不来了,谁知道,柯东海还是如约而来,让全乡的干部非常暖心。
“书记没有把自己当做援藏干部,而是按照在藏干部要求自己,书记为了曲松这么拼命,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欧珠说,在柯东海的带头下,全县干部干事创业劲头都很足。
“天不帮忙人努力,抓发展、要项目很难,别人出一分力,我们就得出五分力。”柯东海说,在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曲松县的发展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如果作为主要领导干部不主动作为,最终耽误的就是曲松全县的老百姓。于是,柯东海提出了“突出三件大事、狠抓三大建设、打好三张牌”的发展思路。
如今已经成长为副县长的欧珠向记者坦言,不少当地干部习惯了援藏干部直接给钱给资源,缺少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理念,一开始私下认为柯东海提出的规划思路太超前、离谱、不可能实现。结果不用三年时间,这些杂音和疑惑一一消除。
在产业发展上,柯东海带领曲松领导班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实项目库。投资1.2亿元的“雅砻神水”矿泉水项目已竣工投产,投资300万元建成了藏鸡养殖基地。投资5000万元的现代苗木花卉和12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签约落地,为曲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一批的援藏干部、曲松县委常务副书记陈荷泉陈荷泉用数字说话,阐释了黄石对于曲松带来的变化。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率领党政代表团于进藏考察援藏工作,带来了计划外的200万元援助资金和10万元慰问金。黄石各县(市、区)、部门、乡镇、企业等,已组织了25批120余人到曲松考察交流。仅协调计划外援助资金,就达500多万元。
如今,黄石实现了乡镇对口支援全覆盖,曲松的5个乡镇与黄石的乡镇签订了每年支援20万元的协议,三年累计达300万元。
援藏干部、曲松副县长王斌说,工作队还争取到多家黄石部门到曲松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黄石市法院支持曲松法院120万元用于法院基础设施建设,黄石市检察院向曲松县检察院一次捐赠80万元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黄石市总工会牵头,黄冈、荆州、咸宁四市将连续四年(2015年—2018年)对口支援曲松县工会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30万元。争取到了劲牌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对曲松贫困大学生开展劲牌阳光助学活动。
在曲松县的新建县级妇幼保健中心,记者看到项目已经主体建设和室内装修安装工程完工,不日可以投入使用,这也是山南地区第一家县级妇幼保健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510.17平方米,床位36张,总投资96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既提升曲松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也打造了黄石对口援藏,改善民生的一张新品牌。
“援藏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投入了多少资金,更重要的是当地干部群众理念的转变。”柯东海说,援藏干部把先进的理念带到这里,也就留下了永远不走的援藏工作队。随着援藏时间的增加,柯东海深感援藏不仅是修一条路、建一栋房,投钱、投项目,更重要的是思路和理念,要把“有限”和“无限”相结合,在有限的援藏时间里,为当地留下长久的无形资产。
据了解,近两年多来,共计3批近20名黄石专业技术人员在曲松卫生、农牧、水利、国土、教育、文广、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援藏工作。援藏技术人员积极开展“传、帮、带”,为曲松培养了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曲松之变,是黄石多年接力援藏的结果,作为来自湖北黄石的援藏干部,在曲松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是身份,作风却不特殊,他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勤政廉政,胸襟宽广,脚踏实地,争创一流业绩,为全县党员干部做榜样、树标杆。”县委书记李世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