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来了!湖北再次遭遇入梅以来的大范围强降雨。6月27日,长江云和湖北之声联合推出了特别节目《2016防汛应急大直播——迎战暴雨》,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分析最新雨情、灾情。跟小编一起看网友们最关注的8个问题吧。
问题一:“本轮降雨的范围有多大?时间有多长?”
昨天(6月26日)晚上开始,湖北自西向东迎来入梅第二轮大范围强降雨!昨晚的主要降雨带在鄂西南地区,集中降雨区在恩施和宜昌。今天起(6月27日),鄂西南以及鄂东北一线都将迎来大到暴雨,具体包括荆门、孝感、恩施、宜昌、武汉、黄冈北部、荆州西部、潜江、天门等地。根据气象预报,本轮27号降雨强度最大、范围最广!到明天(6月28日),雨带东移南下,江汉平原以东包括荆州、武汉东部、黄冈南部、黄石、鄂州、咸宁等地会有大到暴雨,其他地区雨势减弱。
问题二:“为什么我家今年雨水不断?”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周兵认为,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不少地区的环流系统可能出现异常。当厄尔尼诺改变区域环流时,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可能稳定在某一区域而不再南北游走,雨带也将相对稳定,导致某些区域出现集中而持续的降水,另一些区域则降水减少。
问题三:“入梅以来湖北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哪里?他们还好吗?”
湖北6月18日入梅后,遭遇了两轮强降雨。其中首场暴雨集中在英山(185毫米)、麻城(147毫米)、黄梅(115毫米)、罗田(104毫米),位于鄂东暴雨中心的蕲春降雨量达到了252毫米,暴雨已造成该县死亡4人、失踪9人。洪灾造成部分乡镇人畜被困、失踪,房屋受浸、倒毁,农田水打沙压,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全县因灾造成116825人受灾。
第二轮强降雨带从鄂西南地区向鄂东北地区扩散移动,包括荆门、孝感、恩施、宜昌、武汉、黄冈北部、荆州西部、潜江、天门等地,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巴东县、建始县、鹤峰县等地。
两轮强降雨均产生了泥石流、山体塌方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两天,湖北省民政厅组织的救灾物资也正在陆续运抵受灾地区。昨天(6月26日),800床棉被,50张折叠床等物资已抵达鹤峰。今天,1000床棉被、200张折叠床等物资抵达建始。目前,受灾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能够保障。
问题四:“万一我爬山时碰到了泥石流该咋办?”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遇到降雨出现泥石流的时候要果断的判断出安全路径逃生,路径要是与泥石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不要往地势空旷,树木生长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
遇到泥石流的时候要立即丢弃身上背着的沉重的旅行装备及行李等,选择安全路径逃生,但是通讯工具不能丢弃,以便与外界联系求助。
问题五:“太可怕了,今年会出现像1998年那样的洪水吗?”
在六月的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召开的长江防汛形势会上云朵了解到,长江流域今年3到5月水雨情主要特征与1998年十分相似。
不同的是,1998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暴雨过程仅为2次,较今年同期明显更少。历史资料表明,1998年强降雨过程主要从6月中下旬开始爆发,先是长江中下游连续暴雨,随后雨带西移至四川、重庆等长江上游地区。7月下旬再次东移到中下游地区,8月份又回到四川、重庆、汉江流域。汛期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使长江洪水形成“峰连峰”的态势,抗洪形势极为紧张。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分析认为,主汛期(6至8月)长江流域降雨明显偏多,长江中游大部地区偏多二成以上,部分地区偏多五成。
问题六:“一年一个说法,三峡工程究竟能抵御多大的洪水?”
关于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媒体有过多种解读,从“万年一遇”到“百年一遇”,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三峡工程抵御洪水的能力究竟有多大?”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说,这几种说法都有据可查。
他说,说三峡工程能够抵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是从工程本身而言。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按可防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说的是在遭遇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时,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不会被破坏,在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工程仍能正常运行;说三峡工程可将长江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是就工程对长江整体抵御洪水能力的提升而言,两者有本质的差别,但常常被媒体及受众混淆。
就实际情况而言,三峡水库蓄水13年,迄今为止没有经历过大洪水的考验,陈桂亚介绍,如果遇上1998年的洪水,包括三峡水库和堤防可以从容应对,如果遇上1954年的洪水,光靠这些不行,还有335亿立方的超额洪量需要我们的蓄滞洪区来进行消纳。
问题七:“形势这么严峻,我们会不会有危险?”
随着三峡工程以及上游21座水库的投入使用、堤岸的加固和修缮,湖北的抗洪能力相较于98年已经大大提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针对目前严峻的汛情,湖北做了周密的防洪部署。
一要加强小型水库巡查、防守,严格督导责任人履职到岗、防守人驻坝巡防,降雨期间日夜巡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出现险情及时抢护;彩条布、砂石料、桩木铁丝等抢险物料,要及时堆放到点到位,上坝道路、电力线路要准备到位,确保抢险措施能够顺利实施。
二要加强值班值守,确保24小时不断档、不空岗,分管领导、带班领导必须到岗到位,值班人员要全天候值守,不得擅自离岗;省防办加强督查、抽查,发现问题公开通报。
三要加强水雨情信息沟通、会商,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密会商频次,全程掌握降雨发生、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各级防指要因雨施策、因灾施救,第一时间安排部署、采取行动,把暴雨洪水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问题八:“听说洪水过后特别容易得传染病,怎样防治?”
一般来说,洪水过后容易出现疟疾、肠道疾病、红眼病等疾病,湖北的部分地区还要特别防范血吸虫病。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4.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5.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