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堰文化
十堰最后一位老红军乔守恩辞世
2018-01-21 10:24:27   来源:十堰日报   分享:
0

1.jpg

  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享受司局级政治生活待遇、正部级医疗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原二汽医疗卫生处副处长乔守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0日4时40分在东风总医院逝世,享年96岁。8月22日上午,乔守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据悉,乔守恩同志为十堰最后一位辞世的老红军。

  1921年,乔守恩出生于四川巴中。14岁时,乔守恩随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爬雪山。1936年,他随部队在祁连山与反动军阀马步芳大战,不幸被俘,被救后来到延安。他先后在原“一汽”、“二汽”工作。离休前,他先后担任东风总医院副院长和东风公司卫生处副处长。

  1933年,红军在四川巴中建立苏维埃地方政府。当时,农民纷纷参加红军,乔守恩加入红军儿童团。由于年龄小,乔守恩没有去前线,而是在红四方面军第9医院当一名卫生员。

  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部队从毛尔盖出发向北行进,摆在部队面前的,是一片大沼泽。后有国民党的追兵,部队必须通过这片沼泽地,很多同志陷进沼泽里。

  在海拔3300多米的草地上,人会缺氧,健康人尚且行动艰难,更别说红军战士长途跋涉,缺乏给养,体质已极度虚弱。再加上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白天多雨,晚上强劲的寒风夹着雪花向露宿的红军战士袭来。红军从南方到这里,除了身上的单衣外,无御寒之物,每天清晨,宿营地都有身上落满霜雪、冻得僵硬的战士的遗体。

  红军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粮食。过草地之前,部队开展了筹粮工作,按每人5至7.5公斤干粮的标准筹集物资。当时那一地区物产不丰,许多部队的粮食储备远未达到要求,有的部队甚至仅筹到两天的干粮。行程未及一半,一些战士已断粮。加上连日降雨,积水泛滥,连野菜也无从寻觅。

  有的同志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路边休息,再也没有站起来……

  雪山,是红军在长征里遇到的一个障碍。在长征中,红四方面军是最早踏入雪山的部队,红桥山、夹金山、党岭山等20多座雪山上都留下他们的足迹。经过15天的艰难跋涉,乔守恩随部队走出了草地和雪山。

  在乔守恩的一生中,祁连山是他最不愿回首但又刻骨铭心的地方。1936年10月,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开辟河西根据地。红军一过黄河,便遭到西北军阀的联合围攻。青海军阀马步芳等调集重兵围攻红军。光马匪就有10万,我军只有2万余人。敌人大多数是骑兵,步枪上装有长铁叉,可架在马头上射击,下马在地上可以当支架,这样的攻击打得很准。

  2万多名西路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70余次血战,歼灭匪徒2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由于寡不敌众,突围出来的近万名红军战士集中在倪家营子与敌军血战9昼夜,绝大部分牺牲,剩余1400多人突出重围,撤退到祁连山上。

  当时,冰天雪地中,乔守恩等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被冲散,在祁连山里打游击,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1937年3月,乔守恩等人被俘。

  1937年,乔守恩被救回延安后,被安排在卫生所工作。卢沟桥的一声炮响,很快就传到延安。身在延安,乔守恩一直关注着前线战况。他得知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心里对日军恨到极点。

  1948年,乔守恩离开延安,到东北学习进修。新中国成立后,乔守恩先后在原“一汽”工作。1966年,为支持“三线建设”,他携家人来到十堰。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