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堰文化
理想之花在乡村绽放
2018-01-21 10:24:03   来源:十堰日报

1468892795243947.jpg

  为了父亲的嘱托,她放弃考大学的梦想,毅然挑起繁荣家乡文化事业的重担,兢兢业业,倾情付出,为乡亲们打造精神家园。

  她,就是房县窑淮镇文化站站长薛燕。

  一个弱女子的人生选择

  1972年,薛燕出生于房县窑淮镇后河村,这里山大人稀,地处偏远,能走出大山拿“国家工资”的人屈指可数,其父薛继文算是一个“吃公家饭的人”——窑淮镇文化站站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薛燕看到家乡贫困的面貌和人们生活的艰辛,产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一心要考取大学。

  薛燕在学校勤奋好学,其父薛继文的工作也是十分出色。1990年,薛继文把窑淮镇(当时为窑淮乡)文化站建设成了“湖北省山区一级文化站”。随后,窑淮镇文化站按照全省“山区一级文化站”可增配一名临时工的政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招贤纳士。但当时,很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不愿在家守着清贫的日子,更看不上临时工这个“待遇”。

  无奈之下,薛继文想到了正读高中的女儿薛燕。“这工作总得有人做,你不帮我,谁还能帮我呢?”一个周末的傍晚,父女二人促膝长谈。看着为了家乡文化事业日夜奔波而渐渐苍老的父亲,薛燕心一软,答应了父亲的请求。

  1990年4月,薛燕放弃了大学梦,在窑淮镇文化站成为了一名临时工。虽然只是临时用工人员,但薛燕心里想:“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像父亲一样,为繁荣家乡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值班、排练节目、下乡放电影……工作虽然辛苦,但薛燕却从中体会到了文化工作的乐趣。她深感基层文化工作是一份平凡而伟大、光荣而自豪的工作。“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始终坚信我的理想之花能在农村文化事业的沃土上开得更加鲜艳。”薛燕说,她要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跟随父亲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1992年,全省实施乡镇文化干部招聘,薛燕成了窑淮镇文化站正式职工。

  一个老父亲的殷切嘱托

  2010年3月,年满60岁的薛继文退休了,薛燕接替父亲成为窑淮镇文化站新一任站长。3月25日上午,薛继文在县里办完正式退休手续后,匆匆赶回文化站,对薛燕说:“你过来,我要好好地嘱咐你几句。”一场只有父女二人在场的工作交接仪式,就这样在薛继文对女儿的叮嘱中开始了。“窑淮镇文化站是老先进,一定要保持始终处在先进行列;群众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作为文化站负责人,一定要尽到责任;文化站这个阵地不能丢,一定要发挥好它的作用。”薛继文的“三个一定”,让薛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父亲的嘱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珍藏心中,不敢忘怀。”薛燕说。在她的努力下,窑淮镇文化站积极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本土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得到了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及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2013年7月,薛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至2015年,窑淮镇文化站连续被房县文体局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个乡镇文化站的精神引领

  为了让窑淮镇文化站成为乡亲们的精神家园,薛燕对文化站重新规划改造,将一楼改为多功能活动厅,确保群众排练节目有场地;二楼增设图书阅览室,为乡亲们提供学习场所;三楼增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常年开展“QQ亲子热线”活动,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搭建了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儿女交流的平台。

  窑淮皮影戏是濒临失传的市级非遗项目,为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薛燕经常与刘兴龙等传承人交流,并在文化站专门开设了皮影表演室。“以前我们都是露天演出,日晒雨淋,很辛苦。现在,我们演皮影戏有‘家’了!”刘兴龙高兴地说。

  为壮大基层文化团体,薛燕申报成立了1个文艺分会、4个文艺团队,将其纳入文化站管理。有了社团组织和团队,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归属感,他们通过文艺活动更好地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薛燕还深入全镇14个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3年中指导兴建了“村民活动之家”14个,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薛燕的努力下,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她自己的家庭生活却不尽人意。2005年初,因感情不合,薛燕的丈夫离她而去。文化站离不开薛燕,照料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她年迈的母亲身上。2015年5月4日,薛燕的母亲在河边洗衣服时不慎跌倒,头部受重伤,于当晚9时去世。“尽管感到对母亲、孩子亏欠很多,但为了乡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了给乡亲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精神家园,我义无反顾。”每当回忆起这些事,薛燕总是满眼泪水。

  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坚守

  至今孑然一身的薛燕,依然奔走在繁荣基层文化事业的道路上。她明白,在乡镇文化站,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有干不完的事。

  翻阅薛燕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一览表,文化活动场次、电影放映场次、校园文化辅导、广场舞大赛、农家书屋工作安排、文体设施配置与管护、非遗项目保护、田野文物看管、民间艺人评审、民间文化保护示范村申报、阵地活动量化管理等工作安排得很详细且一目了然。

  为了父亲嘱托的“三个一定”,在窑淮镇文化站工作20余年来,薛燕放弃了很多“发财”的机会,一心扑在她已深深热爱的基层文化事业上。她的同学中有当老板的,想让她一起经商,她断然拒绝;有的大企业高薪聘请她负责企业文化工作,她婉言谢绝。

  “忙成这样图个啥?”经常有人这样问薛燕。“人的一生,做一件事就要成一件事,这样才能过得安心、充实、快乐。”薛燕说。

  始终让薛燕感动的是,父亲薛继文虽已退休多年,但心却从未离开过窑淮镇文化站。每逢薛燕下乡、开会或出差,薛继文就主动到站里替她值班;薛燕进村入户扶贫,薛继文就帮其排练节目……

  在父亲的支持下,薛燕对繁荣家乡文化事业的信念更加执着,更加坚定。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