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甘晓燕)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县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菜园子”如何流通?“菜篮子”如何保障?牵动着全县人民的心,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县依托农业技术人员,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春耕备耕,让“菜园子”直达“菜篮子”。
农时不等人,春耕战役打响之前,开通农资供应绿色通道是关键,为此我县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建立了县、乡、村、户农资配送网络,组织农资批发企业将种子、农药、肥料、地膜、农机、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及时配送乡镇,乡镇再配送到村到户,有效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我们要求办证人员和审核人员全天后岗,随叫随到,尽可能简化办理流程,但在办理过程中,也会严把资质关,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等假冒伪劣商品”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介绍道。
2月25日,在槐树林特场茶叶基地,3台微耕机、1台拖拉机正忙碌着,机器所到之处杂草除净,整理好的土地平整松软;另一个茶园,10多名工人正在修枝剪叶“这些工人都是本村村民,上班之前必须测体温、消毒,戴口罩。”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汪浒说,结束后各自回家,不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关防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孙英明既是关防乡的联防联控人员,也是农业技术骨干,在防控间隙,他正前往各大香菇大棚指导菇农晚出菇技术,“疫情期间,建议停止喷水或浸袋补水,加大通风量,推迟出菇期。疫情缓或结束后,再采取温差刺激、补水、降温等措施,争取晚出菇,出好菇”。对于人员管控,关防铺村书记江成和介绍,本村人员严禁外出;“四类人员”人员严禁作业;作业人员必须防护和监测。
在香口乡,蔬菜批发商老张正在等待上货,“这批蔬菜一部分运到县城,一部分调到十堰、襄阳”老张说,沿途虽然有很多卡口,但只要看到是运输农产品的车,在全车消杀,测过体温后,都会放行。
“技术人员要引导农民充分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前提下,分时、分段有序下地进田,分片分地推进农业生产。”县农业农村局王晗再安排春耕备耕时再三嘱咐。据统计,目前全县已落实蔬菜2万亩;播种茶叶1000亩,改造茶园1000亩;落实红薯3万余亩,完成烟叶育苗5738亩。
此前,县农业农村局创新蔬菜销售模式,组织蔬菜种植大户,成功建立了30个“无人值守”蔬菜销售点,每天配送20种时令蔬菜近万斤,深受居民青睐。
“全县9个草莓园,每天可生产4500斤草莓,如不及时销售,按照现在市场最低价估值,每天损失都在9万元左右。”接到草莓合作社的求助后,我县借鉴“无人值守”蔬菜扫码销售的成功经验,由社区“网格员”把草莓供给信息发布到居民群,很快得到了居民的响应。县农业农村局发挥智慧农业检测中心作用,到各大草莓基地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后,又协调三辆专车,将新鲜草莓直供各村、社区、小区。
连日来,我县火线集结12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城关镇21个社区(村)组建173个网格,以远程订单、线上交易、标准化包装和套餐组合等方式,通过配送到家来满足居家消费,既可确保安全防疫,又可实现产品流通。
编辑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