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日前,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上,“中国人经济”这个词备受关注。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一字之别,是对我们发展落脚点的进一步凸显,也是对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投资于人”的进一步呼应。
通俗一点理解,GDP与GNI被双双重视,就是让“生产”与“收入”两头亮眼,既“做大蛋糕”,又强调“分好蛋糕”。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重要指标。将GNI的显示度提高,让老百姓在国家发展的大潮中,收获真实的幸福感,实现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更大提高,正是发展的题中之义。
“十五五”时期将有更多税收、养老金、保障性住房、育儿补贴等触及根本的再分配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何激发消费潜力?四中全会将扩大内需明确为战略基点,要求大力提振消费。
“中国人经济”,要从“中国老人经济”入手。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最新信息,当前在养老服务与民生保障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给钱,企业来做,这些都是商机。
一是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
为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刚需,民政部与财政部在2025年7月联合推出了一项普惠性政策,并已在多个地区开展试点。
补贴对象与形式:补贴面向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或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补贴通过“民政通”平台以电子消费券的形式按月发放,用于抵扣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费用。
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服务,以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包括长期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上)和短期服务(即“喘息服务”,入住机构时间在30天以内)等。
补贴标准:电子消费券的抵扣比例一般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30%至60%。如果老年人同时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消费券可用于抵扣保险支付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试点进展与资金:目前试点已在浙江、山东、重庆等省市先行开展。中央财政首批补助资金11.6亿元已下达支持试点。截至2025年10月8日,试点地区已发放消费券36.51万张,有超过8600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项目。
二是民生兜底保障: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
救助实施情况:2025年1月至9月,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372万人次,为1564万人次发放了临时补贴,为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及时支持。
低保与特困标准: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的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28元和616元;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4094元和10696元。
三是如何对接长期护理保险,也是长期的商机。
2016年起,我国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建设,在2016年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基础上,202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覆盖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惠及超过200万名失能群众,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超过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万人。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于2023年12月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具体要求,推进评估机构定点管理规范统一。
2024年,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长期照护师需要综合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基础护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元服务场景中,为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等提供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基础医疗护理、心理照护等复合型服务。
但客观来看,当前护理队伍年龄偏大、流动性强、招聘难等问题仍然是当前影响长护险制度加速发展的一大症结所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深度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迟缓,空巢、独居老人超1.3亿人,他们面临的“吃饭难、照护难、就医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机构养老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养老机构面临用地、融资、审批等困难。
与此同时,人才短缺成为养老行业“卡脖子”难题。有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实际需求超过300万人,而目前从业人员仅约50万人。更严峻的是,行业年均流失率超过35%,部分地区陷入“招不来、留不住、干不长”的恶性循环。
四是养老立法滞后
虽然目前尚未有全国性的养老服务立法,但地方人大结合本地特点积极开展了养老服务立法。2014年12月23日,《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获得通过。此后,地方养老服务立法数量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已有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就养老服务领域开展了立法。多个地方政府发布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这些法规政策为全国养老服务立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