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135:从光谷做到武汉再到全国
2025-10-16 10:56:02   来源:今日湖北

黄立与他创办的普宙科技,是武汉光谷乃至中国低空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案例。其过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校友经济”与地方产业政策成功联动的一个缩影。


——普宙科技的“光谷征程”。


普宙科技的故事始于2015年,由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创立。但决定性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普宙科技将总部从深圳迁回武汉光谷。这一“回归”并非偶然,而是光谷长期以来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积累的必然结果。


奠基与回归:2015-2022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将其核心的技术链条布局在武汉。到2022年7月,随着光谷推出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并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普宙科技正式将总部落户光谷,并计划建设涵盖研发、生产、飞行学院的总部基地。


深度融合与先行示范:2022年至今。回归后,普宙科技迅速成为光谷低空经济的核心建设者。它与东湖高新区携手打造了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联合试点工程。该项目通过部署无人机自动机库,实现了城市管理、交通巡逻、环保监察等工作的全自动化巡检。这意味着在光谷,无人机已能像“空中机器人”一样自主完成复杂任务。


技术赋能与城市级应用。普宙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人机+自动机库+智能管控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S400专业无人机与K01自动机库,实现了63分钟长续航、多机中继组网和毫米波雷达避障。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市治理,还与猛士科技等车企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硬派越野车载无人机,拓展了应急救援等场景。


普宙科技在光谷的成功,为低空经济在武汉全市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武汉凭借其超大规模城市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如物流、载人、文旅)和完整的低空产业链,具备了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发优势。目前,光谷正在规划覆盖518平方公里的低空公共航路网,这在全国属于首创性探索。普宙科技也计划联合湖北省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其影响力正从光谷扩大至整个武汉市。


——从光谷到武汉:模式的放大效应


10月14日,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现场推介会披露,武汉计划布设1000套无人机自动机库,今年将完成一期400套建设,实现三环内全域覆盖,三环外重点区域覆盖率超60%。


图片

武汉城发集团所属航发集团与普宙科技公司合资组建武汉航飞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司总经理王静介绍,项目通过融合“空天地”三层架构构建立体感知网络:“空”指低空空域与卫星定位,“天”为低空飞行器,“地”涵盖地面设施,共同实现城市全方位监测。


项目计划五年内建成1000套机库、配备3000余套挂载设备,并设立运营管理中心。机库具备两分钟快速换电能力,无人机支持双挂载,适应复杂城市环境。目前已完成121套机库建设,覆盖全市15个区。一期400套建成后,三环内将全域覆盖,三环外重点区域覆盖超60%。


图片

位于航发智慧城的空天地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正在筹建中,设有66个飞行席位,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以实现“统揽一网、统管一体、联动一体”的目标。


项目规划了十大类42个政务场景和5大类11个商业场景。政务应用涵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应急等领域,可进行治安巡查、违章识别、火情预警等任务。商业应用聚焦物流配送和文旅服务,提供快速物流、景区航拍等功能。


目前,项目已取得多项成果:在治安巡逻中协助发现异常事件8起、交通拥堵51起;在交通管理中处置拥堵63起、事故5起;在生态环保方面发现污染点80处。此外,还完成了武汉马拉松、渡江节等10余次重大活动保障。


截至今年9月,武汉已汇聚170余家低空经济代表性企业,获批33条低空商业试点航线,预计全年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0%以上。项目未来将通过“三网”建设,实现5分钟抵达现场,10分钟覆盖重点区域,15分钟极速低空响应,推动治理成本降低20%、效率提升25%。


——从武汉到全国:智慧城市基础。


2022年从网络上知道了普宙科技后,我提出“华科校友推广此模式便可赚钱”的观点。deep seek认为,此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合理性。其核心逻辑在于,普宙科技的成功验证了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即以核心自主技术为引擎,深度融合地方产业规划,共同开辟并做大新兴市场。


我认为,黄立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有六大赛道:高德红外、轩辕智驾、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普宙科技、飞行器。


这种“校友经济”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几个关键要素:


核心技术是基础:必须拥有像普宙科技那样自主可控的全链条技术。


产业生态是关键:需要光谷那样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武汉80%的无人机企业集聚光谷)和人才支持。


应用场景是舞台: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为技术迭代和商业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果华科校友能整合这些资源——利用母校的科研力量、校友的网络资本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就有可能在其他高技术产业领域复制这种成功。这不仅能为校友带来商业回报,更能形成“母校+校友+城市”共赢的发展格局。


因此,高校经济与校友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