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希望给硕士毕业小孩介绍工作。我给她推进霸王茶姬的故事。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的创业故事非常励志,他从一个历经困苦的流浪少年,成长为一家国际茶饮品牌的掌舵者。
1993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他童年不幸,10岁时父母相继离世,此后经历了约7年的流浪生活,期间甚至睡过桥洞、翻过垃圾堆,依靠捡拾残羹冷炙维生。由于这些经历,他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直到18岁才开始自学识字。
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2010年到来。17岁的张俊杰在昆明的一家台式奶茶店找到了工作,从最基础的店员做起。因为不识字,他初期记菜单和配方都靠图形符号和强记。但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凭借惊人的努力和学习能力,仅用了3年时间,就从店员一路晋升为店长、区域督导,最终成为区域运营负责人,并最终成为了加盟商。
这段经历让他深入了解了奶茶行业的整个运作链条。之后,他有意识地拓宽视野,于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加入上海一家机器人科技公司工作,担任合作部副部长,负责亚太区业务。这段经历让他学习了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投融资知识以及国际市场洞察,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至关重要的商业知识和视野。
2017年,新式茶饮风口渐起。张俊杰注意到了喜茶在上海引发的排队热潮,这让他坚定了创业的想法。同时,他观察到当时茶饮市场多为粉末冲泡或水果茶,而“原叶茶+鲜奶”的健康饮品存在市场空白。
作为一个云南人,他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年轻人喜欢的中国茶饮品牌。于是,2017年6月,他在家乡云南昆明创立了霸王茶姬,品牌定位“原叶鲜奶茶”,主打产品价格带设定在16-25元之间。
在初期,霸王茶姬发展缓慢,至2021年,全国门店仍不足500家;甚至在2022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全年营收5亿元,亏损4800万元)。
面对困境,张俊杰坚持了两大核心策略:
大单品聚焦:他力排众议,砍掉多项复杂产品,聚焦资源打造“伯牙绝弦”等超级单品。这款产品最终在2023年卖出约2.3亿杯,占总销售额的30%,成为品牌爆款和引流利器。
标准化与供应链深耕:他坚信茶饮可以像咖啡一样标准化。引入全自动制茶设备提升效率,并自建茶园、中央工厂,狠抓供应链,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成本优化。
转机出现在2023年,霸王茶姬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当年总销售额达108亿元,门店数量急剧扩张。其采用的“托管加盟”模式(总部为加盟商提供选址、培训、供应链全托管服务)也加速了扩张速度。
2019年,霸王茶姬就在马来西亚开设了海外首店,并成功引发了排队热潮。
品牌于2025年4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CHA”,寓意鲜明——希望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张俊杰的目标是让霸王茶姬成为“东方星巴克”,让全球消费者爱上东方茶。
能从底层逆袭,离不开他的一些核心特质:
超强学习与进化能力:从目不识丁到能驾驭国际资本和市场,他持续疯狂地吸收新知识,不断迭代自我。
深度的战略聚焦与定力:在面对质疑和短期诱惑时,他能坚持长期战略,如在亏损时仍坚持投入供应链、聚焦大单品。
“反共识”的勇气与洞察:他敢于避开当时最火的水果茶赛道,选择并深耕原叶鲜奶茶,最终开辟出蓝海市场。逆向思维。
极度的坚韧与拼搏:早年的苦难磨练了他异于常人的坚韧性格。
还可以举两个例子。
周长青:从退役军人到科技公司创始人
周长青曾是一名军人,有长达30年的军旅生涯。
退役后,周长青并没有立即创业。他深知社会与军营的不同,采取了务实的“先就业,再创业”路径。他带着“空杯心态”前往北京,与年轻人一样挤地铁、住地下室,在就业中重新寻找方向和定位。
2018年,周长青创立了青岛军融昌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聚焦虚拟仿真、模拟互动、数字化展示等核心业务,深度服务于国防教育、应急安全、智慧党建等领域。其团队曾为青岛港智能化码头“连钢创新工作室”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并承接了天津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重点项目。
张荣明:从科研教师到爱慕内衣创始人
张荣明是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一名理工科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首钢大学当老师。虽然当时已有创业想法,但他还是先选择了就业,同时保持着强烈的创业意识。
他没有选择上讲台,而是在研究领域做实际技术的研究。这段科研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业积累了重要资本:他从事的多是与市场有关的研发,并通过科研成果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经验后,张荣明才开始创业。他回忆,创业是一个艰苦和渐进的过程,并非一夜暴富。他最初是挂靠别人的公司,自己负责寻找投资和销售渠道。1991年底,他正式决定经营企业,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街道集体小厂。作为工科研究生管理街道小厂,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不懂管理、需要亲自兼管车间甚至和工人一起连夜赶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将爱慕发展成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企业实体。
先就业再创业的优势
积累经验和技能:就业期间可以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核心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未来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
储备初始资金:工作收入可以为未来的创业提供最初的启动资金,降低初期的财务压力。
建立人脉网络:在工作中积累的同事、客户、供应商等资源,都可能成为未来创业的宝贵人脉。
验证和明确方向:通过实际工作,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发现真实的市场需求,从而找到更靠谱的创业方向,降低试错成本。
磨练心智: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能锻炼坚韧的心态,为应对创业的艰辛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