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隆基绿能集团高级副总裁佘海峰、实地资本集团董事长邵东亚率队到访长江产业集团,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苑楚就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及创新投资布局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佘海峰介绍了隆基绿能集团的发展历程、核心科研成果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表示,隆基绿能深耕新能源行业二十余年来,在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绿氢制备与应用等领域已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期待与长江产业集团在BC电池技术产业化落地、绿氢产业链构建等方面深化合作,通过技术协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邵东亚介绍了实地资本集团发展情况与战略规划。他表示,双方优势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互学互鉴,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隆基绿能集团,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
隆基绿能集团(原隆基股份)的发展历程与兰州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名称、创始人团队及核心技术理念均与兰州大学老校长江隆基密切相关。
一、公司名称与兰大校长的渊源
1.命名起源
1986年,创始人李振国、钟宝申等入学兰州大学,在江隆基校长塑像前参加入学仪式。为纪念这位教育家(江隆基曾任兰州大学校长),他们约定未来创业时以“隆基”命名企业。
2000年创立时,公司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后更名为“隆基”,直接体现了对江隆基的敬意。
江隆基(1905–1966)是兰州大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于1959年1月至1966年6月担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任期间,他以教育家的远见和魄力,将兰州大学从混乱带入“黄金时代”,其贡献和影响至今被兰大师生铭记。
1958年“左”倾错误导致兰大教学瘫痪,教师不敢讲课、学生不敢学习,科研停滞。江隆基到任后直言:“主要问题不是‘右倾’,而是‘左倾’;教学质量不是提高,而是明显降低”。
他恢复基础课教研组,制定全校教学计划,88门课程实现教学大纲全覆盖,结束“无教材、无讲义”的混乱状态。
要求老教师执教基础课,1961年全校44%课程由教授/副教授主讲,大幅提升教学质量。
1966年“文革”初被诬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遭殴打、戴铁帽游街,于6月25日含冤离世。
1978年中共甘肃省委为其彻底平反,兰大校园立其塑像,并出版《江隆基传》纪念。
被誉为“兰大灵魂的塑造者”,其治校成就被类比为“蔡元培之于北大”,开创的“黄金时代”至今为兰大人追忆。
2.兰大校友创业团队
李振国(创始人):兰大物理系1990届半导体材料专业,主导技术路线选择(如单晶硅)。
钟宝申(董事长):兰大物理系1990届校友,2006年加入隆基,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全球化。
李文学(副总裁):兰大金属物理专业1990届,负责制造管理与公益项目。
三人被称为“兰大合伙人”,校友关系成为公司核心凝聚力。校友经济的代表。
二、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
(1)初创与转型(2000–2012年)
2000年,李振国创立西安新盟电子科技,主营半导体材料。
2006年,战略转型光伏产业,成立宁夏隆基硅材料公司,专注单晶硅片。当时多晶硅主导市场(占95%),但李振国基于技术研究认定单晶路线更具成本优势。
2012年,隆基股份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首家单晶硅片上市公司,募资15亿元扩产。
(2)垂直一体化扩张(2014–2020年)
2014年,收购浙江乐叶光伏,进军电池与组件领域,打破下游厂商对单晶技术的抵制。
2016年,推出“金刚线切割技术”,将硅片成本降低30%,单晶市占率从5%升至65%(2020年达90%)。
2020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单晶硅片及组件“双料冠军”。
(3)全球化与技术创新(2021年至今)
2021年成立隆基氢能,布局“光伏+储能+氢能”零碳生态。
技术突破:
2023年: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3.9%(世界纪录)。
2024年:HBC电池效率突破27.3%,叠层电池达34.6%。
品牌升级:2022年更名“隆基绿能”,定位全球绿色能源科技公司。
三、与兰州大学的深度合作
1.共建科研平台
隆基未来技术研究院(2021年):聚焦太阳能高效利用、储能材料等领域,为“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绿动陇原”能源创新联合体(2024年):联合国家电投甘肃公司、兰州大学,推动甘肃省风光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
2.人才与公益联动
兰大物理系、材料学院为隆基输送大量技术骨干(如中央研究院团队)。
李振国发起“隆基百分之一基金”,资助兰大贫困学生及能源研究项目。
四、兰大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公司使命“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延续了江隆基重视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
兰大物理系背景使团队坚持“技术领先”战略,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授权专利超4,500件。
核心管理层均为兰大校友,形成稳定的决策体系,推动公司穿越行业周期(如2018年“531新政”危机)。
隆基绿能从西安小厂成长为全球光伏龙头(2024年组件市占率33%),其成功根植于兰大校友的技术信仰与江隆基校长的精神感召。公司通过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反哺母校科研,形成“技术–产业–人才”闭环,成为校企协同推动能源革命的典范。
一所大学的校长,能够被塑像,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