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3086:郧西思考之一:了不起的下营村
2025-08-28 22:30:31   来源:今日湖北

在十堰的市县中,我去的最多的是郧西县。


能够吸引我去的,无非是郧西人的创新与机遇。


小小的下营村我前前后后去过四次,而且见过两次村主任刘庭州。还给郧西县工商联的企业家讲过课。


当时一条消息吸引了我。


2014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全国淘宝村名单中,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正式入选,也是我省唯一一个“淘宝村”。理由是,全村339户村民开办了淘宝网店68家,占全村总户的20%,其中一半以上转型开起了微店。有540人直接从事绿松石开采、加工、销售等工作,2014年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直接开办者是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80后、90后。以前,村里淘宝网店联盟只卖绿松石,形成了集绿松石采购、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淘宝网店的带动下,申通、圆通等物流企业纷纷在原本偏僻的下营村设立物流点。这一年郧西淘宝协会成立,将地域特色产品核桃、马头羊等通过网上销售。


2015年1月14日,我提交了一篇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关于推进大学生电商创业的建议》。其中提到: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可见,大学生在读创业、休学创业,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将进入常态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电商领域涌现出“21岁”现象,这个现象一方面表明年青人愿意进入电商领域创业就业,另一方面也说明电商产业发展需要激情洋溢的年青大学生。可以说,抓住大学生,就是抓住了电商产业的未来!


一个年轻人通过电商带动一个村致富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曾经封闭、落后。


下营村附近的姚家坡出产绿松石。多年前,下营村部分村民就在北京、拉萨等地开店经营绿松石。28岁的王涛大学毕业后曾在十堰一家单位工作,但很快就辞职回乡创业。王涛辞职后在西藏开销售绿松石的实体店。当时,网络营销在内地并不多见。王涛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2008年10月王韬在下营村开了第一家淘宝店。2009年一年,王涛的网店销售额达到20万元。网店因为没有门面等房租开支,费用比实体店低很多。


22岁的王杰是王涛的堂弟。2010年,王杰应邀去拉萨帮王涛看店,后在拉萨另起炉灶开店销售绿松石,随后也开了网店。2011年10月,王杰关了实体店回到下营村开网店。2012年,王杰的网店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2013年达到70多万元,2014年达到120万元。


一台电脑、一部相机、一台打印机,王杰静守家中,轻点鼠标,一单生意就顺利完成。一时间,下营村年轻的村民纷纷拜王杰为师,339户村民有32户开了网店,下营村的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村民们迅速致富。


2015年1月28日,我又提交了一篇信息《农产品电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其中提到:


电商让中国的中等收入者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类的商品,电商比店商要便宜不少。随着电商进农村,我觉得我们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道路。不信可以看这个例子。


湖北省郧西县地处湖北省西北角,自然及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却诞生了一个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民致富的“淘宝村”——涧池乡下营村,成为了电子信息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范例。目前,该村共注册淘宝网店32家,利用当地丰富的绿松石资源,主要从事绿松石加工、销售等,投资总额1455万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48万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态势好。2008年至今该村共开设店铺32家。仅2014年新增20家,从业人数由40多人迅速发展到400人左右。电子商务销售额呈加速增长态势,2013年销售总额429万,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总额648万,是上年全年的1.51倍。销售半径迅速扩大,远销至北京、上海、西藏、广东等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国家。


二是走精品路线、利润高,绿松石资源稀少,并限制开采,导致绿松石价格逐年迅速攀升,作为绿松石的主产区,下营村电商抢抓机遇,对绿松石进行初、精加工,通过网上销售,利润率较高。2014年以来,平均每家网店销售额度20.9万,平均纯收入13.7万元,平均纯利润率达65.74%。


三是重诚信经营、信誉好,该村严把绿松石采购、加工质量关,全村32家淘宝网店平均好评率达99.25%,好评率最高的100%、最低的也达90.01%。


四是创新意识强、活力足,该村拥有相对较多的年轻人,其中8名大学毕业生回村从事电子商务。


2017年1月18日,我作为湖北省政协常委提交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到:


现在淘宝村最多的是浙江省,506个。作为中部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湖北只有一个。确实不应该。


为此,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省商务厅、各县级政府要把农村电商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展销会、订货会。有了互联网,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精准销售,供需对接,县域经济要发展,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一方面通过农村电商。商务部门让农村电商自生自灭是不行的。


二是湖北各县要多与电商四大巨头合作,消灭农村电商的“空白县”。具体是阿里的“千县万村”淘宝店计划、苏宁“农村电商学院”计划、京东“农产品进城”计划、腾讯的微信与“为村开放平台”公众号计划。利用其中的一种,就可以帮助农民致富。


三是把特色小镇与农村电商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争取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有电商的支撑。特色小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发展旅游、研发、电商、制造等产业链。比如,下营村就是绿松石小镇,赤壁的赵李桥就是砖茶小镇。


四是把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大学生、转业军人、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起来。武汉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如果有一半是电商人才,创业就不愁了。企业也要积极投入,如汉口北小商品市场就建设了23层的电商大厦,作为大学生电商创业基地,与实体批发商店合作,电商与店商共赢。近几年,全国下乡返乡创业人数已达570万。电商具有极大的魔力。


五是发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功效,拉动贫困人口的就业。农村电商少不了物流力量,可以优先考虑贫困人口。各大电商企业一再表示,只要愿意,有文化的可以当电商操作员,文化水平不高的贫困人员,可以当快递员。


我的一些报告、自媒体文章公布之后,引起了一些村主任的关注。


2016年12月的一天,我收到信息:


叶老师,您前不久,第二次去过湖北唯一淘宝村: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松滋市王家桥镇党委书记看到我转发您的微信后,展转找到我,希望找到联系方式,专门带人去学习、考察下营村。发展专业村、电商村!您这边可否有联络方式,最好是帮忙提前打个招呼。谢谢老师!


我把刘主任的微信转给他。


目前下营村已发展成集电商、文旅、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全国文明村镇典范。此次“郧西之行”争取去一趟。


一是多元产业体系:电商主导,三产融合


1.电商产业持续领跑


全村459户中,近700人从事电商行业,开设网店500余家,绿松石仍是核心产品,但农特产品占比显著提升(占电商总收入30%以上)。2024年电商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快递物流覆盖全村(申通、圆通、顺丰等日均穿梭)。


直播电商成为新常态,村民组建专业团队(如蒋春莉的12人直播团队),通过5G基站支持全天候直播销售,部分农户年销售目标超150万元。


2.农特产品品牌化升级


七夕美人茶: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土地流转带动5000亩茶叶基地,研发“怡美人”“瘦美人”等系列红茶,解决夏秋茶滞销问题,直接带动500余户增收。


文创农品延伸:开发“七夕故柿”“七夕艾”等特色产品,马头山羊、神仙叶凉粉等6种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二是文旅深度融合:生态引流,文化赋能


1.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


打造“荷塘月色”“七夕文化长廊”等景点,连片荷花池与周家寨古村落形成特色景观带,年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发展精品民宿(如12家周家寨改造民宿——刘主任曾经带我去看过)、农家乐、采摘园,暑期预订爆满,西安自驾游客占比显著提升。


2.七夕文化IP产业化


依托国家级非遗“郧西七夕”,推出喜鹊水杯、织女绣等千余种文创产品,中国七夕文化创意生活馆单日销售额达90万元。2025年“七夕文化”IP获评“全国十大年度IP”,与三星堆等IP齐名。


民俗活动活化:常态化展演《十里红妆》婚俗、花馍制作、放河灯等非遗项目,带动周边7村1200户吃上“旅游饭”。


三是民生与经济成效:共同富裕典范


收入水平:80%-90%村民从事电商或旅游服务,年收入普遍超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较2014年(5094元)增长近4倍。


就业全覆盖:电商扶贫中心提供“九免”服务(免场地、物流等),139户贫困户通过电商培训稳定就业,占原贫困户75%。


2026年,借力西十高铁开通,发展“避霾康养产业”,吸引西安客群周末游;推进“上津古城—陕西漫川关”跨省文旅合作区建设。建成“产业、生态、宜居、人文、和谐、幸福”六大家园,强化“南来北往·郧西做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下营村在进步。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