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潜在需求达6亿人次、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反映了旅居经济正从细分领域升级为拉动消费与产业转型的核心赛道。
一、市场规模与需求结构
6亿人次需求,覆盖全年龄段群体,其中20-40岁年轻人群占比60%以上,成为主力军;老年群体(“候鸟式旅居”)与数字游民(远程办公者)构成重要补充。
人均日消费集中在201-500元区间(占比41%),餐饮支出占比43%,医养消费达18.1%,反映“物质+精神”双重疗愈需求。
3万亿元产值,涵盖住宿、餐饮、文化体验、康养服务等全链条产业。以云南为例,2025年上半年旅居收入236亿元,人均停留91天,消费留存率显著高于观光游。
西南地区旅居订单年均增长45%以上,民宿企业近3年新增占比超60%,成为供给端扩张的核心动力。
二、需求驱动与行为特征
年轻人追求“工作+生活”融合,重视目的地网络设施、社交空间及文化氛围(如大理艺术社区吸引超100位数字游民创业)。
银发族聚焦医疗配套与气候资源,云南、贵州避暑旅居项目中80%客源来自高温省份(川渝、长三角)。
亲子家庭研学旅居兴起,如森林科考营、非遗体验等业态,带动“家庭式长租”需求。
亲子教育与研学旅行的意义_燕郊网城
民宿订单平均入住10-15天,云南旅居平均停留91天,推动“短期游→中长期居”转型。
从景区隐居转向城市便利性,长三角、西南省会因医疗、交通配套完善,吸引力超传统生态区。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三、产业格局与区域实践
1、业态创新方向
康养旅居:贵州习水县依托森林公园打造28个避暑项目,入住3.6万户;攀枝花推出170个康养点,融合AI管家与温泉疗愈。
文化旅居:云南凤阳邑村通过影视IP激活扎染、茶艺工坊,带动村民收入增至75万元/年。
凤阳邑村航拍_3840X2160_高清视频素材下载(编号:10387506)_实拍视频_光厂(VJ师网) www.vjshi.com
数字游民基地:浙江莫干山、大理推出“共享办公+社群运营”模式,吸引自由职业者。
2、区域发展标杆
云南:定位“旅居云南”品牌,2025年推出滇中、滇东避暑带,长租订单增长67%。
贵州:习水县旅居地产吸纳3.6万外地业主,形成“森林康养+民宿托管”闭环。
四川攀枝花:整合“日光疗养+银龄游学”,配套智能监测设备提升服务精度。
四、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1、消费提振作用
旅居者餐饮消费占比40%(观光游仅10%),显著带动社区商业。
云南曲靖200万人次旅居客拉动周边餐饮、物流、非遗体验产业链,年收入236亿元。
2、乡村振兴赋能
闲置资源盘活:罗甸县整合农村空房改造575套康养床位;曲靖居民通过旅居公司出租房源,新增100张床位/社区。
就业带动:大理凤阳邑村吸引30户创业团队,村民年收入提升至75万元。
五、挑战与未来趋势
1、现存瓶颈
基建短板:乡村旅居地医疗、网络覆盖不足,13%潜在客群因配套缺失放弃选择。
服务同质化:多地盲目复制民宿集群,缺乏文化辨识度。
2、升级方向
智慧化配套:攀枝花试点AI客房管家、云南开发“避暑指数”APP,提升服务精准度。
政策赋能:需推动异地医保结算、REITs融资支持,破解旅居地产资金瓶颈。
全龄适配设计:未来空间需融合办公、疗愈、社交功能,满足“跨代共生”需求(如共享茶吧兼具健康讲座与社交场景)。
这是一个新机遇。
3万亿市场不仅是消费新引擎,更推动区域经济从“景观消费”转向生活方式供给。其核心价值在于:
对用户:实现“养身又养心”的高质量生活重构;
对地方:激活生态资源资本化(如气候、森林),重塑城乡经济品牌。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以差异化场景设计+全链条服务升级,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留量经济”。
最近,贵州安排了2025年发展避暑、森林、温泉等旅居业态的具体规划及重点项目,值得借鉴。
一是避暑旅居地产规划布局
贵阳观山湖区:打造首个避暑旅居标杆项目“小龙滩”,占地156.6亩,以“立体合院+共享社区”模式重构人居标准,融合金融城商圈与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资源,瞄准省内“5+2”客群(5天城市生活+2天乡村度假)及省外“火炉城市”人群。
毕节百里杜鹃:依托国家5A级景区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80%、夏季均温19℃),规划阳光云漫1660、恒邦百里春风等旅居项目,主打“温泉入户+全季康养”,均价3800–6000元/㎡,配套锶锂矿物质温泉及民宿托管服务,年租金回报率达5.8%–8.6%。
六盘水与遵义:发挥“中国凉都”气候优势(夏季均温19℃),开发野玉海、乌蒙大草原等生态旅居项目;遵义结合红色文旅(遵义会议90周年)推出“康养+红色研学”复合业态。
开发模式的创新:
政企合作:政府平台公司(如贵阳城投)与央企(中铁置业)联合开发,通过轻资产输出模式降低风险,整合央企资源与地方生态优势。
“村房短住”试点:罗甸县整合农村闲置房屋,建成352套定制化民宿,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如云泽康园)打造康养社区,满足短期旅居需求。
二是温泉康养产业集群建设
百里杜鹃温泉集群:划分为三大组团。
贵阳乌当区:打造“温泉康养第一区”,升级乐湾国际、振华万象等温泉项目,推动“温泉+医疗+养老”医养小镇模式。
引进豪生Rejuve全球首家温泉酒店(恒邦百里春风项目),依托国际客源网络提升服务标准,推动观光旅游向“深度康养”转型。
三是森林康养与生态疗愈业态
乌当区森林康养带:依托58%森林覆盖率,建设梅兰山运动公园、松溪河湿地公园,串联香纸沟、盘龙山等景区,打造“城在林中、泉在城中”的康养场景。
注重康养配套升级:
医疗资源整合:毕节项目接入三甲医院远程问诊;罗甸试点“公立机构托育+职工托育服务”,强化医养结合。
智慧化管理:乌当区推进“旅游+大数据”,通过全域智慧系统实现景点分时预约与个性化服务。
总之,贵州省通过生态资源资本化(气候、森林、温泉)、业态融合创新(旅居+康养+文化)、政策精准赋能三大路径,构建全域旅居网络。2025年重点推进项目集中在贵阳、毕节、六盘水等气候优势区,以“避暑地产+温泉疗愈+森林康养”为核心,目标是将“旅居贵州”打造成对标国际的生态康养品牌。
贵州是高山经济体系最为完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