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庄古镇作为国家级5A景区,在探索“社区型景区”模式中,通过保利物业提出的“全域服务”理念,创新性地解决了居民生活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一、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1、空间划分与责任到人
将0.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长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消防安全、桥梁通行保障等,并在客流高峰时段增设专岗定点值守。
例如,背街小巷和居民院落等卫生死角通过“地毯式清理”,一年内整治50余处死角,清除垃圾200余吨,大幅提升环境品质。
2、多部门协同机制
网格员联动政府、旅游公司、古保办、综合执法等部门,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如规范公共区域晾晒问题,通过自制晾衣架提升社区整体面貌。
二、智慧化平台:高效响应的“数字大脑”
1、全域监控与应急响应
上线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接入500余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域”。平台实时监测垃圾倾倒、违建反弹,并协助寻人(如走失儿童、老人),平均工单处理时效缩短至分钟级。
2、数据驱动决策
平台整合客流、资产、维修工单等数据,在节假日疏导人流、台风季提前疏散游客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水龙头故障、装饰灯损坏等问题通过平台派单后快速解决。
三、便民服务体系:人文关怀的落地
1、便民服务站
位于福洪街22号的站点提供维修、管道疏通、电路检修等基础服务,并为80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小家电维修、代购、应急救助等专项支持,定期组织志愿者配送生活物资。
2、特色便民服务船
在“禁摩”政策后,改造清运电动船为货运船,解决商户物资运输难题(如茶室桌椅转运),同时保障古镇风貌完整性。
3、居民深度参与
通过“商社联盟”机制吸纳居民、商户成为“社区合伙人”,依托“壹圆茶馆”议事平台协商公共事务,盈余资金用于社区公益项目,强化居民归属感。
四、治理成效:社区与景区的共生共赢
领域 | 改善成效 |
环境秩序 | 卫生死角清零率达95%,河道清洁度提升,古建筑维护效率提高。 |
居民满意度 | 便民服务站获数十面锦旗,独居老人帮扶覆盖率达100%,居民称“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
商户协作 | 1000余家商铺纳入网格管理,货物运输、设施维修响应速度提升,经营效率优化。 |
五、模式价值:可复制的“周庄经验”
文化保护与生活化传承:保留3000余原住民居住空间,通过“嵌入式开发”维持水乡生活烟火气,如扶持昆曲非遗、复兴打春牛等民俗活动,避免景区“博物馆化”。
技术赋能传统治理:网格化+智慧平台的组合,为高密度古镇提供了管理范本,已推广至其他江南水乡景区。
全域服务理念:将游客、居民、商户需求统一纳入服务链条,实现“主客共享”,推动周庄从旅游空间升级为生活场域。
周庄还没有去过,值得学习。
最近,在杭州西站东南侧负一层(22:00-次日9:00开放),凭当日或次日高铁票+身份证免费入住。
核心设施:
休息区:单人床铺(带隔断+遮光帘)、USB充电口、阅读灯、置物网兜、紧急呼叫按钮。
淋浴间:24小时热水、洗发露/沐浴露、吹风机、储物衣柜(分男女独立浴室)。
特殊关怀:全封闭母婴室(含婴儿安全椅)、血压仪、急救箱、充电吧台。
此外,杭州东站(24小时开放)、杭州南站(便民驿站服务)、荆门西站(东广场南侧商务区二楼,24小时开放,提供软垫休息椅+抱枕被)、合肥南站等也有。
而且,广州的地铁站也提前一点。
广州地铁自2025年7月起在部分枢纽站点实施了“弹性开站”服务,通过动态调整运营时间满足早班旅客需求。
在广州白云站(毗邻铁路枢纽)、石潭站(服务普速列车旅客),常规首班车时间是6:09,弹性开站时间提前10-15分钟开站(约5:45开放),让携带大件行李或赶早班铁路列车的旅客提前进站休息。提前开站时段日均服务约1000人次。
解决了核心问题,铁路广州白云站自2025年7月1日升级为广东普速列车核心枢纽,30对普速列车从广州站迁入,导致清晨等候旅客激增,而地铁常规开站时间(6:09)与早班铁路存在时间差。
配套服务措施是:
晨曦服务岗:在开站时段增设岗位,提供进站指引、行李搬运等帮助,减少旅客陌生感。
夜间预置机制:每日运营结束后提前布置客流管控设施,优化疏导动线,并完善高温/暴雨应急预案。
所谓营商环境就是“以民为本”。并不是什么非常高大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