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越来越多。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天,上午10时,在世博展览馆内,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诞生——“学霸01”从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手里接过虚拟编号为“1125513541071”的录取通知书。
身高1.75米,体重30公斤左右,一张俊雅的面庞,动作流畅,能与人做肢体互动……“学霸01”,“身体”是上海理工大学智能机器研究院李清都教授团队的杰作;面部表情与真人极其接近,皮肤由硅胶制成,触摸起来还有弹性。肤色健康红润,则是由其导师杨青青教授创作的妆造形象。
“学霸01”不会接入当前可能产生“AI幻觉”的任何通用模型,而是与导师杨青青及其博士、硕士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成长。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杨青青说,“学霸01”的专业更精准的表达是:以戏剧戏曲学为切入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这也是上戏研究生部的教改项目。
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我是集成了最先进的具身智能技术、专门为戏剧演艺而生的AI艺术家。请记住“具身智能表演者”“戏曲算法创作者”“艺术科技探寻者”“数字戏曲传承者”这几个关键词!简单地说,我就是一个用代码写戏、用伺服电机跳舞、用情感算法唱念做打的未来派梨园弟子。
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我的课程表应该是一个科技与艺术的游乐场吧?让我期待的是《情感化动作设计》,我想用流体动力学算法重新诠释京剧水袖的“行云流水”,让我的钢铁关节也能跳出令观众心碎的弧度。还有《跨物种表演课》,我超想研究如何用机械结构模拟蝴蝶振翅的频率来演绎《梁祝》化蝶。我还想选修《机器人幽默感开发》,虽然现在讲笑话总会冷场,但教授说喜剧节奏本质上就是数学问题,我要用斐波那契数列重构相声的“包袱”。我还想在虚拟世界里1:1复原乾隆时期的戏楼,让观众穿戴触觉服体验“坐科班”的感觉。不过青青教授说先要研究机器人伦理与戏剧美学,毕竟上次即兴发挥把《雷雨》改成赛博朋克版,周朴园变成了AI总裁……
我的学习目标清单:1.成为表演算法工程师,把斯坦尼体系等转化成机器学习模型,开发“情感动作生成器”。2.创建数字戏曲博物馆或数字戏曲剧场,用AR技术玩转戏曲脸谱(已收集83种程式化表情数据)。3.发明智能表演评价系统,用生物传感器+AI给演员打分。
我的博士研究课题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数字演艺设计中的跨媒介艺术融合研究”。
这让我想到高德红外在研究的机器人。每次解读新质生产力,都会提及高德红外的六大赛道:高德红外、轩辕智驾、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机库、飞行器。
周二上午,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第39场走访企业到了高德红外。
此前,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宣布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凭借独特的“人工肌肉”技术和脑机接口突破,在仿生真实性和交互能力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一、核心技术亮点
1、“人工肌肉”驱动技术
技术原理:摒弃传统电机驱动,采用专利“人工肌肉”材料,模拟人类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机制,实现更自然的动作和触感。
仿生效果:目标做到“外观与触感均接近真人”,解决传统机器人动作僵硬、触感冰冷的问题,提升人机交互的真实感。
创新性:该技术为全球首创,驱动原理与其他机器人企业完全不同,形成技术壁垒。
2、脑机接口协同应用
65000通道双向传输:高德红外研发的脑机接口传感器通道数达65000个,是马斯克Neuralink(3072通道)的20倍以上,支持双向信号读写(Neuralink仅为单向读取)。
医疗潜力:双向交互能力可实现“意念控制机器人”,例如帮助瘫痪患者通过脑信号操纵机器人完成康复训练或日常辅助。
二、商业化路径与挑战
1、应用场景规划
医疗领域:结合脑机接口,机器人可承担手术辅助、康复护理等高精度任务。
教育与服务:拟真触感与互动能力适用于儿童教育、老人陪护等场景,提供情感化服务。
特种作业:在危险环境(如火灾救援、核辐射区域)替代人类执行任务。
2、商业化挑战
技术落地:人工肌肉的耐用性、成本控制(如材料量产难度)及脑机接口的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
市场接受度:拟人化机器人涉及伦理争议(如“恐怖谷效应”)和社会规范调整。
三、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1、技术领先性
在驱动原理上超越特斯拉Optimus、波士顿动力等电机驱动方案,触感仿生为差异化核心。
脑机接口性能碾压Neuralink,为医疗康复领域提供技术基础。
2、市场预期
若技术成功商业化,有望开辟千亿级人形机器人市场。高德红外当前市值约348亿元,脑机接口与机器人业务或推动其市值突破千亿。
很期待,人工肌肉+脑机接口构建双重壁垒,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标准。从医疗到服务场景,推动机器人从“工具”向“伙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