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个个腐败案例,贪污金额高达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而守规矩的公务员,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公车改革的宗旨是“要消费不要浪费”,给科级干部、处级干部、厅级干部增加600、1000、1700的交通费用。当然,还不够,剩下的就只能够靠自己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合理合法地增加收入了。最近,重庆的规定很明确。
重庆市在确保公务员遵守《公务员法》和党纪的前提下,允许通过多种合规渠道增加收入。
一是公务员合法增收渠道
1、知识创作与劳务活动
写作投稿:公务员可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书籍、文章等获取稿酬(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自媒体投稿(如知乎、公众号)也被允许,需避免利用职务影响力牟利。
讲学审稿:经单位批准后,可参与党校授课、学术评审等,按标准领取劳务费(需申报)。我上班时,利用双休、晚上讲课,上班时间则是要给统计局办公室发邀请函,局长心情好就会同意。现在退休了,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书画摄影:通过艺术创作参赛或出售作品获得收入,但不得变相收受贿赂或挂名抬价。
投资理财
股票基金:允许炒股或购买基金,但严禁七类行为(如利用内幕消息、借用公款炒股等)。
房产租金:自有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合法,房产增值部分亦属合规。
专利转让:可申请专利并一次性转让获利,但禁止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经商。
低风险兼职
滴滴/外卖: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报备后,允许利用休息时间从事网约车或外卖配送(如宝应县纪委明确支持)。
技能服务:如设计、翻译等自由职业,需确保服务内容与职权无关。
二是严禁的增收行为,画好红线
根据《公务员法》和党纪条例,以下行为属违规:
挂证取酬:将职称证书(如建造师、会计师)挂靠企业牟利。
有偿中介:利用职务关系为项目牵线收取中介费。
违规兼职:在企业或营利组织任职(即使不领薪也禁止挂名)。
经商办企:名下不得登记个体工商户或担任公司股东。
三是重庆本地政策支持
薪酬结构优化
基本工资提升:2025年重庆公务员基本工资拟上调5%-15%,并向基层倾斜。
住房补贴差异化:按职级发放补贴(科级800元/月,处级1200元/月),缓解租房压力。这是第一次听说,讲课有用。
偏远地区津贴:渝东南、渝东北乡镇公务员每月额外补贴约1500元。
福利与奖金机制
年终绩效:主城区年终奖约1-4万元,考核优秀者另获1.6万元奖励。
公积金保障:双边公积金普遍2000-3800元/月(如GA系统可达3800元)。
职级并行改革: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基层公务员可通过晋升级别(而非职务)提高待遇。例如,副科级可能收入高于正科级。
总之,重庆公务员合法增收需严守两条红线:不利用职权牟利、不影响本职工作。优先选择知识变现、投资理财等低风险渠道,并主动申报收入。政策层面,重庆正通过薪酬改革(如职级并行、基层补贴)提升合法收入空间,基层公务员受益显著。
还可以了解全国的情况。
全国多地已出台类似政策,其核心均以《公务员法》和中央规范文件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细化。
一是全国统一的兼职禁令
依据《公务员法》第42条和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全国范围内严格执行以下禁令:
禁止经商办企业。
禁止违规兼职取酬:现职及未退休公务员不得在企业兼职,退休后3年内不得在原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
经批准兼职者(如学术机构)不得领取报酬,违者按《党纪处分条例》第103条处理。
禁止“挂证取酬”,2024年查处案例超千起。
二是地方差异化的补贴与激励政策
在统一禁令下,各地通过津贴补贴、考核奖励等方式提升合法收入: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青海、新疆:月补贴达2000-3500元,高于重庆标准。
云南怒江州:乡镇公务员额外享受“高海拔补贴”800元/月。
基层职级并行改革:
浙江:推行“职务与职级分离”,县级以下公务员职级晋升年限缩短20%,收入增幅超职务晋升。
深圳:实行“绩效考核积分制”,年度优秀奖金可达基本工资的50%。
住房保障扩容:
苏州:提供“人才公寓”或租房补贴(科级1500元/月),覆盖60%新入职公务员。
三亚:公务员购买首套房享受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30%。
三是全国通用的合法增收渠道
知识创作类:
写作投稿:向党报(如《人民日报》)、期刊(如《半月谈》)供稿,单篇稿费300-2000元。
专业讲学:经审批后为党校、高校授课,单次劳务费1000-3000元(需申报)。
投资与技能变现:
金融理财:股票、基金投资合法,但严禁内幕交易(如利用政策信息炒股)。
技术服务:设计、翻译、摄影等技能兼职,需通过第三方平台接单(如猪八戒网)。
四是地方创新性探索
山东“技术入股”试点:允许科研单位公务员以专利技术入股企业,但需满足:不参与日常经营;分红比例≤5%;脱离原岗位满3年。
上海“跨境服务”许可:自贸区公务员经审批可为外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限非管辖领域),单次服务费≤5000元。
总之,全国公务员增收政策呈现“红线统一、增收多元”特点:
禁令无差别:经商办企、违规兼职等禁令全国适用,重庆无特殊豁免。
补贴因地施策:西部省份侧重艰苦地区津贴,东部沿海探索职级激励与住房保障。
增收渠道趋同:知识变现、技能服务、投资理财为跨区域合规选择,但需严守申报与时间管理要求。因此,公务员还是要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