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湖北 “五大行动十八条”:靶向破解青年就业创业难题
2025-07-09 16:27:23   来源:今日湖北

湖北省近期发布的五大行动十八条措施,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构建青年友好型就业生态。


一、核心政策亮点


1、市场化与公共部门协同发力


一是国企岗位“硬指标”。延续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要求每年60%以上新增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招聘应届生时取消社保、劳动合同等限制。


二是基层就业引导。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规模,开发科研助理、养老服务、生态环保等基层岗位,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


2、全周期金融与孵化支持


一是30亿元种子基金。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实验室三类基金,覆盖“研发—转化—孵化”链条,配套税收优惠和创业补贴,降低初创成本。


二是零成本创业服务。政府孵化园提供30%免费场地,支持创业创意集市、校友资源对接,探索“培训+孵化+跟踪”模式。


3、灵活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


一是学分互认与转专业。允许就业困难专业学生转专业或辅修,推动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学分体系,强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


二是见习岗位扩容。每年募集5万个以上见习岗位,开发科研、技术类高含金量岗位,提升实践能力。


4、留鄂吸引力升级


一是青年人才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业、离岗创新,赋予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项目主导权,职务成果长期使用权。


二是7-15天免费住宿。面向毕业5年内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配套就业职达站、安居政策,降低初期生活成本。


湖北政策的差异化优势

图片



二、当前就业环境分析


结合湖北行业动态与全国趋势,当前就业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新兴产业需求旺盛,传统行业加速转型


一是高增长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岗位需求激增。例如,AI产品经理、机器人工程师等新兴岗位招聘需求同比翻倍,新能源汽车企业扩招研发、测试人才。


二是传统行业升级。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如汽车、化工企业增设数字化岗位;文旅、消费领域涌现剧本娱乐、非遗文创等新业态,带动相关就业。


2、民营企业成就业主力,校企合作深化


一是民企扩招。民营企业贡献超50%就业岗位,如湖北祥云化工、安琪酵母等企业通过“订单班”“卓越工程师计划”定向培养人才,提供复合激励(住房+股权+分红)。


二是产教融合加速。高校与华为、长飞光纤等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工程教育对接产业需求;企业开放实训基地,如武汉依迅北斗与高校合作转化技术成果。


3、就业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应对


一是技能错配。部分传统专业毕业生面临转型压力,政策通过“微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适配性。


教育部正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区,已上线1455门优质教学资源,各高校围绕人工智能等12个急需紧缺领域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目前全国高校共设置2025届毕业生“微专业”2654个,7.4万人修读,超八成毕业生称有帮助。


二是竞争加剧:热门领域(如AI、新媒体)人才扎堆,而基层岗位、技术类岗位吸引力不足,需通过政策引导(如基层服务补贴)优化分布。


4、湖北吸引力提升


一是留鄂比例高: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近三年毕业生留鄂率超60%,政策进一步强化安居、落户、创业支持,推动“人才回流”。


二是区域协同。武汉“光谷”集聚光电子信息人才,襄阳、宜昌等城市通过产业倍增计划吸引制造业人才,形成多点支撑格局。


三、几点建议


湖北此次政策通过“扩容岗位+金融支持+技能提升+服务优化”组合拳,精准回应青年就业痛点。当前就业环境下,建议毕业生:


一是关注新兴产业。优先投递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岗位,提升数字化技能。


二是利用政策红利。积极申请创业基金、见习岗位,借助“零成本”孵化服务降低试错成本。


三是强化实践能力。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实习实训,积累跨领域经验以应对复合型岗位需求。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