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济南第二届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召开。
理论上应该是“三招三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校引院,即引进名校研究院、名校新校区。
本次活动由中共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济南市投资促进局、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承办。大会共邀请128所国内外高校的481名校友企业家、校友高层次人才代表,40名全国重点城市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校友经济研究组织、校友经济产业基金负责人,以及济南市有关市直部门,各区县、功能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市属国有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市委常委、副市长吕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济南市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推出人才政策“双30条”等一系列温暖有力的政策举措,人才总量超过287万,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第11位、北方城市第2位。出台“校友经济20条”,形成“1+1+4+N”工作机制,打造“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有机融合的校友经济发展新模式,让“校友引力”成为城市“发展推力”。期待与四海校友携手同行,让更多人才、技术、项目在济南沃土生根发芽,祝校友企业、各界英才乘济南发展之势破浪前行,济南也将提供全周期、定制化、一站式综合服务,助力大家每一分耕耘都能结出硕果。
其实,山东淄博张店区依托山东理工大学,校友经济做得不错。
通过“城市+母校+校友”深度协同,构建了校城融合发展的“张店路径”,成为全国县域经济激活校友资源的典范。
一是构建全域联动的组织体系
1、顶层设计与专班推进
2016年启动校城融合探索,2017年签署战略协议,2021年升级为“四平台、四高地”深度合作框架(科技研发总部中心、科技园、校友经济孵化园、赋能智库)。
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校地工作专班,建立“双库一站点”(优秀校友信息库、在外人才库,北上广深等联络站),动态管理560余名重点校友资源。
2、政策与服务闭环
设立300万元校城融合专项资金,配套房租减免、税收优惠、人才公寓(提供230套)、子女入学(解决570人次)等政策。
推行“一人双岗”制度(77名教授任企业科技副总、6名教授任科技副区长),实现“就职理工、创业张店”双向赋能。
二是打造“三园协同”赋能平台
1、校园→科技园:技术转化加速器
投资1.48亿元共建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提供5204㎡免租空间,吸引87家企业入驻(博士领衔47家),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瞪羚企业2家(如海泰高温材料公司2年销售额破千万),年产值近2亿元。
推动70余家企业与高校签约,40余项成果转化(如徐丙垠教授的科汇电力科创板上市)。
2、科技园→产业园:产业链深度嫁接
校友经济孵化园:通过青创联盟链接校友资源,吸引深圳华本产业、开创集团等龙头校友企业共建数字音乐研究院、电力储能实验室,为校友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
产业园外援支持:科技副总深入产业园解决技术难题(如宋新华教授为企业创造5000万元销售额)。
三是校友资源精准嵌入区域经济
1、分层激活校友网络
举办“青春正当时·黄桑聚未来”活动,组织1000余名学生返乡参访,聘45人为“招引大使”,吸引4万青年人才留张。
召开“稷下湖畔”校友论坛,签约120名企业家,形成“理工大企业家校友圈”和“淄博实验中学北上广深校友圈”,推动项目回归(如荣潇男校友企业年收3500万元)。
2、产业与人才双链协同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强”产业,吸引校友填补技术空白(如联合宁德时代落地电动车项目)。
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共建“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提升毕业生留淄率(2021年达3000人)。
很明显,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校友经济在政策机制、生态构建、产业融合及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创新,济南、湖北、深圳等地的实践尤为突出。
一、从政策到生态的体系化突破
1、济南“1+1+4+N”机制升级
延续《济南校友经济20条》基础,第二季度推出“校友双招双引大使”动态激励机制,新增聘任170位大使,推动签约40个校友经济项目,实际投资额达12.22亿元。
建设“泉城校友会客厅”19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人才贷、创业补贴(最高20万元)及“泉城校友卡”(集成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权益)。
7月成立全国首个“校友经济发展组织联盟”,联动40个城市校友组织,构建跨区域资源网络。
2、湖北“校友+”五大专项行动
6月出台《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首创“校友+智力/科技/项目/企业/教育”分领域推进策略,目标至2027年引进校友人才超3000人,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年增20%。
建立省级“校友回归大数据平台”,动态匹配校友资源与地方需求,并配套“校友贡献积分”兑换政策红利https://jyt.hubei.gov.cn/bmdt/gxhptlm/mtjj/202506/t20250619_5699100.shtml。
二、空间与数字双轨并进
1、济南:实体载体规模化
打造全国首个“校友经济楼宇”,集聚校友企业孵化、路演、研发功能,配套“AI+产业政策解读”数字化服务(如工信局现场解读人工智能、空天信息产业政策)。
延伸“校友之家”至15个,嵌入区县产业园区,实现服务下沉。
2、深圳:科技人文融合新场景
3月建成“桃里平山·百校大街”创新街区,免费开放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博览会,融合AI安防、VR教育、非遗科技重构(如机械臂赋能古典舞)等体验场景,单日吸引超10万市民参与。
首创“校友创作+科技赋能”文艺模式,设立创新基金推动可持续产出。
三、从单点回归到生态共建
1、产业链精准匹配
宁乡案例:依托“三链两群”产业体系(新能源、生命健康等),吸引校友企业填补空白。如刘军(湖南坚峰科技)联合宁德时代落地SEV智能电动车项目,补强长沙锂电产业链。
湖北策略:定向吸引校友参与“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如光电子、生物医药),武汉大学校友企业累计在鄂投资超6000亿元。
2、产教融合深化
山东师范大学成立“校友经济产业联盟”,推动校企共建订单班、现代产业学院。
湖北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联合设立湖北科创学院,探索“创新创业导向”人才培养。
四、模式创新:国际化与资本化双轮驱动
1、跨境资源整合
深圳春茗会吸引50余家海内外高校深圳研究院参与,发起“走进母校”全球联动计划,促进技术出海与跨境投资。此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资本创投及人才交流“三创一交”博览会,是高校校友展示科创、文创、资创及人才成果的重要舞台,承载着校友们对创新时代的美好期许。
在品牌活动发布暨启动仪式上,宣布高校校友联合平台创建十六周年庆典系列活动、2025(第二届)湾区校友&贵州村超足球联赛、2025(第三届)高校校友艺术节、2025(第二届)深圳高校校友掼牌团体赛、2025(第三届)中国营销赋能大会、2025(第四届)高校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启动。
湖北依托高校海外校友会联盟,引导海外校友投资中部崛起项目。
2、金融工具创新
济南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校友创业基金”,优先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项目。
湖北重构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专项支持校友企业技术产业化。
全国校友经济进入3.0时代。
2025年第二季度,校友经济创新呈现三大跃迁:
机制升维:从单点政策到“组织联盟+数据平台+积分激励”的系统化生态。
产业深融:校友资源精准嵌入地方产业链短板,如济南聚焦AI、宁乡补位新能源。
全球链接:通过海外校友会、国际载体(如深圳研究院)推动技术、资本跨境流动。
各地实践表明,校友经济已从“情感召唤1.0”“政策吸引2.0”迈入“生态共建3.0”阶段,其核心是以制度型开放,激活校友网络的“裂变式价值”,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