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中国外卖市场,正以日均33亿元的消费规模狂奔,成为巨头们寸土必争的战略高地。当美团与饿了么双雄割据的格局持续十年后,京东以日均订单40天破百万、75天突破2000万单的“闪电战”强势搅局,将这场商战推向白热化。
一、外卖平台商战的原因
外卖平台商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以下原因。
一是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寻求新增长点
外卖行业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用户规模接近饱和(2024年用户达5.45亿)。美团、饿了么双寡头格局稳固,京东、淘宝等新玩家入局需通过差异化策略争夺份额。例如,京东以“0佣金+品质餐厅+骑手社保”切入市场,试图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模式。存量时代下,平台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需通过技术、生态和服务提升用户黏性。
二是高频流量入口的争夺与生态闭环布局
外卖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入口,具有高频消费属性,能带动电商、金融等关联业务增长。美团依托外卖构建本地生活全场景生态,京东则通过外卖补足即时配送短板,完善“小时达”服务网络。例如,京东物流协同达达快送提升配送效率,美团闪购强化即时零售布局。流量转化和生态闭环的构建成为平台战略重点。
三是技术驱动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
技术竞争是商战的核心壁垒。美团试点无人机配送,京东优化智能调度算法,饿了么升级“蜂鸟即配”系统,均旨在通过技术降低配送成本、提升时效。例如,京东提出“25分钟必达”,美团则以30分钟履约率为核心指标。技术投入不仅关乎用户体验,更影响平台利润率,尤其在价格战背景下需平衡效率与成本。
四是政策监管倒逼行业规范化转型
监管部门对恶性竞争、骑手权益、食品安全等问题持续施压。2025年5月五部门约谈平台,明确禁止“二选一”、要求落实社保缴纳和合理抽成。例如,京东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被迫跟进社保政策。政策压力下,平台需从“烧钱扩张”转向合规经营,推动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服务品质竞争。
五是消费者与商家需求升级倒逼服务重构
消费者从“低价优先”转向“品质与安全并重”,商家则要求更低佣金和数字化赋能。京东主打“品质外卖”吸引高线城市用户,美团推出“明厨亮灶”计划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同时,中小商家因多平台竞争获得议价空间,但需承担补贴成本压力,倒逼平台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二、对相关方的影响
而外卖平台商战对消费者、商家、骑手、行业生态及社会层面的影响呈现多维度复杂性:
一是对消费者:短期红利与长期隐患并存
补贴带来的消费狂欢:京东、美团、饿了么通过“0元奶茶”“满15减14”等补贴活动,短期内大幅降低消费成本。例如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2000万单,部分用户实现“奶茶自由”。但补贴依赖症可能导致商家偷工减料,食品安全问题投诉量激增(2025年1-5月相关投诉超1.6万件,食品安全占比17.14%)。
服务体验两极分化:竞争促使平台提升配送效率(京东提出“25分钟必达”,美团优化智能调度),但订单激增导致超时、错送等问题频发。例如部分用户遭遇骑手失联、退款纠纷,饿了么投诉解决率仅为54.16%,低于行业均值。
二是对商家:机遇与压榨的双重困境
流量争夺下的生存压力:平台强制要求商家参与补贴活动(如京东“满15减14”需商家承担5元成本),导致中小商户陷入“销量增、利润减”的恶性循环。有餐饮老板称“不降价就没流量”,被迫压缩食材成本。
多平台运营的摩擦成本:商家需同时入驻美团、京东、饿了么等平台,每个平台的规则、用户画像不同,运营成本(技术适配、营销投入)增加30%-50%。头部品牌可借助平台资源扩张,而中小商家面临“劣币驱逐良币”风险。
三是对骑手:权益改善与职业风险交织
福利竞赛推动待遇提升:京东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跟进取消超时罚款并试点社保,骑手日收入最高增加100元。例如南通骑手陈晓转投京东后日收入提升30%。
劳动关系模糊化隐忧:兼职骑手占比40%仍游离于社保体系外,部分平台通过外包协议规避责任。例如南京骑手张昊需同时接多平台订单维持收入,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导致工伤维权无门。
四是对行业生态:技术升级与市场失衡的博弈
技术创新加速行业迭代:美团无人机配送、京东智能调度算法等投入,推动即时配送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但技术壁垒可能加剧头部平台垄断,例如美团占据65%市场份额,新玩家需投入百亿级资金才能破局。
市场短期失衡风险:补贴战导致行业利润率下降,美团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减少18%。若补贴退潮,用户留存率可能骤降,中小平台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五是对社会层面:就业促进与监管挑战
就业蓄水池效应显著:外卖行业吸纳超1200万就业人口(含骑手、商户员工),京东计划新增10万全职骑手,缓解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压力。
监管倒逼行业规范化:2025年5月五部门约谈平台,明确禁止“二选一”、强制社保缴纳等,推动行业从“资本驱动”转向“合规竞争”。例如要求推广“明厨亮灶”、建立骑手权益保障标准。
因此,外卖平台竞争已从单纯的市场份额争夺,演变为技术、生态、社会责任的全方位博弈。短期看,消费者享受低价红利,商家和骑手权益改善;长期需警惕补贴退坡后的市场震荡及劳动关系隐患。监管部门介入为行业划定“竞争底线”,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品质、技术创新与社会价值平衡。
三、各级政府对外卖小哥的关心
一是政策支持与权益保障体系完善
劳动关系认定与社保覆盖:北京、杭州等地通过“一函两书”制度推动平台企业落实劳动关系认定和社保缴纳。例如,北京市总工会联合检察机关督促企业为骑手补缴社保,解决工伤赔偿纠纷;杭州临平区发布《外卖配送员权益保障服务指引》,明确维权流程。2025年人社部推动平台企业为骑手缴纳社保,美团、京东等试点补贴或直接承担费用,覆盖超百万骑手。此外,蚌埠市将外卖骑手纳入职业伤害保险范围,月缴45-60元即可享受医疗、伤残补助等保障。
劳动规则透明化与休息保障:人社部出台新规,要求平台公开算法规则、订单分配机制,并禁止以“最严算法”考核骑手。杭州、唐山等地推行“防疲劳”系统,设置每日最长工作时间上限,超时自动停止派单。美团、饿了么通过优化派单逻辑和补贴机制,平衡骑手收入与休息权益。
二是生活服务与工作环境优化
基础设施与便民服务:杭州市打造“骑手友好街区”,设立24小时驿站、公益茶水点和“小哥泊位”,提供充电、热餐、避雨等服务,并联合商户推出10元骑手套餐和优先用餐权。丽水市布局“暖心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等,解决骑手“休息难”问题;唐山丰润区投放共享单车作为小区内“小哥专车”,缩短配送时间。
居住与医疗支持:钱塘区推出月租600元的蓝领公寓和15元两荤两素午餐;杭州、唐山等地医院为骑手开设就医绿色通道,免费处理伤口。钟祥市通过“骑手高赞餐店”评选,为骑手提供实惠餐饮,同时带动商家流量提升30%。
三是技能提升与社会融入
职业培训与学历提升:南宫市开设“小哥成长课堂”,联合行业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创业辅导;丽水市组织“青春夜校”“技能课堂”,帮助骑手提升综合素质。杭州市通过“友好医院”“法律联络点”提供职业健康培训和心理疏导。
社会认可与激励机制:南宫市开展“最美外卖员”评选,弘扬正能量;唐山鼓励骑手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其“城市毛细血管”的监督作用25。北京工会推动骑手入会,参与权益协商,增强群体归属感。
四是区域特色创新模式
杭州“全链条服务”:从友好小区、驿站到维权指引,构建“进出友好—设施友好—制度友好”体系。
钟祥“起点—途中—终点”模式:覆盖骑手送餐全流程,包括高赞餐店、暖新驿站和小区路线优化,日均服务超100人次。
唐山“小哥专车+暖心卡”: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封闭小区配送难题,持卡可享餐饮、医疗等专项服务。
五是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
2021年七部门联合发文将外卖骑手纳入劳动保障范围,2025年人社部进一步推动社保全覆盖,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落实。例如,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强调“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创造者”,要求属地部门强化权益保障;北京通过“检察+工会”联动机制破解劳动关系认定难题。
总之,各级政府通过政策保障、服务优化、技能赋能、社会认同四维发力,既解决了骑手“吃饭难、休息难、送餐难”等实际问题,又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同,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实现骑手权益保障与城市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