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983:解码合肥股权财政: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如何激活城市创新基因?
2025-05-18 22:12:39   来源:今日湖北

给苏州人解读股权财政。

题目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资本招商

一、英国看待合肥

202385日,英国《经济学人》对“合肥模式”的讨论聚焦于其独特的政府引导型产业创新路径,认为这一模式为中国内陆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1、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

从农业到科技的跨越

合肥的“量子大道”在不到十年间从农业设备制造区转型为全球尖端科技企业聚集地,量子计算、半导体等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不足27%跃升至2022年的56%,带动GDP年均增速超8%2012-2022年),城镇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政府角色的创新实践

链长制机制

合肥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2个重点产业设立“链长”,由市级领导直接统筹产业链规划,协调政策、资金与供应链问题,形成政企协同的闭环管理。

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

政府通过三大国资平台(建投、产投、兴泰)以股权投资方式精准布局新兴产业,并建立“投资-退出-再循环”模式,例如京东方项目退出后收益用于支持长鑫存储等新项目。

三个故事:

2008年,合肥拿出三分之一的地方财政收入,引进当时亏损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一举打破新型显示器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

2016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合作启动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国家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 

2020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70亿元,帮助蔚来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

人才流动与教育支撑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资源,政府从理工科院校直接招募专业人才,并推动政、校、企三方人员交流,构建“懂产业”的干部队伍。

3、成功要素的国际视角

区位与供应链优势

合肥虽为内陆城市,但与上海等沿海枢纽距离适中,能够整合长三角人才、物流资源。大众汽车等外资企业将合肥视为“非沿海城市中的例外”,在此设立研发中心。

对标其他中国模式

《经济学人》将“合肥模式”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模式”(外资驱动)、“温州模式”(民营经济)并列,认为其代表了中国从低附加值制造向高科技创新转型的新阶段。

4、争议与启示

可复制性讨论

合肥的成功依赖优质教育资源、产业基础及政府战略定力,其他内陆城市需结合自身条件调整策略。

国际评价与争议

尽管外媒赞誉合肥为“最佳政府投行”,但也有观点认为其“国资主导”模式可能面临市场化不足的风险。合肥近年已转向优化营商环境,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及运作

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由政府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金融工具。其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政策目标与资本效率的平衡。

1、组织形式与特点

公司制

依据《公司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治理结构规范但灵活性较低。

适用场景:需强化政策执行与风险管控的领域(如国计民生项目),或基金规模大、治理复杂度高的项目。

合伙制

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组成,GP承担无限责任,LP以出资额为限担责,决策效率高且激励机制灵活。

适用场景:市场化程度高、需快速响应市场的领域,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集群。

契约制(信托制)

基于信托计划设立,无独立法人资格,设立便捷但法律约束较弱。

适用场景:短期试点性项目,实际应用较少。

2、核心运作模式

母基金模式

结构设计:政府出资设立母基金,通过参股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例如,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总规模超1560亿元,招引53支子基金,覆盖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

作用:分散投资风险,放大资金杠杆效应(合肥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1:10)。

子基金模式

定向子基金:针对特定重大项目设立,如合肥芯屏基金聚焦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规模265亿元,累计投资366亿元。

非定向子基金:投向非特定领域,需明确区域内投资比例(如合肥要求子基金投资本地项目金额不低于募资额的60%)。

直接股权投资

政府基金直接参股企业,通过定增、并购等方式获取股权。典型案例包括合肥建投投资京东方、蔚来汽车,形成“投资-退出-再循环”机制。例如,京东方项目退出后收益超200亿元用于支持新项目。

3、各地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成功的典型案例分析

深圳模式:市场化资本与产业生态融合

越秀产业基金:越秀产业基金通过“母基金+直投”模式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重点布局绿色科技与AI领域,投资宁德时代、速腾聚创等企业,推动大湾区智能汽车、半导体产业链发展。2023年绿色科技投资占比70%,累计支持超70家湾区企业。

产业链赋能案例:投资芯爱科技(高端基板企业),填补国内半导体基板技术空白,一期工厂年产能达145万片,打破日韩垄断。

苏州模式:全产业链基金矩阵

产业资本中心建设: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天使母基金(60亿元)、国创母基金(600亿元)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截至2023年,基金群累计投资3500家科技企业,153家上市(含36家科创板)。

链主企业基金:苏创投集团联合科沃斯、旭创科技等8家上市公司设立22.8亿元基金,聚焦机器人、光通信等领域。例如:

与博瑞医药合作设立生物医药基金,招引5个项目落户苏州;

与科沃斯发起3亿元泛机器人基金,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山东模式:新旧动能转换驱动

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山东省财政出资200亿元设立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4996亿元,支持万华化学、潍柴动力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基金投资的40家企业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如荣昌生物通过基金支持完成两款新药研发并量产。

生物医药领域突破:基金多轮投资荣昌生物7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注入,推动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泰它西普快速商业化。

其他区域特色案例

安徽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安徽省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引导基金群,下设16只母基金,重点覆盖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形成“基金丛林”效应。

广东产业发展基金:广东省基金累计投资278亿元,聚焦新型显示、智能汽车、5G通信,支持京东方、广汽埃安等项目,推动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浙江4+1”专项基金:浙江省设立2000亿元基金群,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2023年带动先进制造业投资超3000亿元。

各地成功案例的核心在于:

合肥:政府主导的产业链闭环与资本循环;

深圳:市场化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绑定;

苏州:龙头企业驱动的全链条生态布局;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下的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1、核心定位与政策目标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主导设立,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的政策性工具,旨在解决早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培育新质生产力。

其核心目标包括:

弥补市场失灵:传统资本因高风险、长周期特性不愿投入初创期企业,政府通过引导基金填补这一空白,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

培育创新生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

优化资本结构:通过超长期限(20年存续期)和耐心资本属性,解决硬科技研发周期与资本回报周期错配问题。

2、运作机制创新

母子基金架构

中央财政出资设立母基金,联合地方资金形成超2000亿元规模,再通过参股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预计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

差异化考核与容错机制

优化国有资本考核评价,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允许单项目100%亏损,只要团队“尽职尽责”即可免责。

四、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

长江产业基金群(2015年启动)

总规模:2000亿元母基金群,通过子基金和直投带动社会资本超 1万亿元。

定位:服务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光芯屏端网、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运作成效:

截至2020年,撬动资金1600亿元,带动产业投资5000亿元,落地152个重大项目(如长江存储、华星光电、京东方等);基金每投入1元撬动社会资本6.9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显著。

投资长江存储:资本合力与核心技术突破

资本注入与股权架构

长江产业基金联合国家大基金、湖北国资等主体,分阶段增资长江存储。例如,2023年大基金二期与湖北长晟发展、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共同注资,使长江存储注册资本增至1052.7亿元;2023年底养元饮品等市场化资本加入后,注册资本进一步增至1118.12亿元。

湖北长晟发展(持股28.56%)和长江产业集团(持股2.72%)为重要股东,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累计持股超23.67%

投资华星光电:并购重组与产能扩张

基金并购与产业链整合

长江产业基金联合TCL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其收购三星持有的华星光电股份,并投资350亿元建设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6代柔性OLED生产线)。

通过“基金+项目”模式,推动武汉成为全球显示面板高地,与天马微电子形成中小尺寸OLED互补布局。

产能与技术创新

华星光电T4项目产能达45万片/月,助力武汉华星成为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基金还支持华星光电布局Mini/Micro LED技术,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制高点。

投资京东方:全周期支持与产业集群构建

重大项目落地与资金支持

2017年推动京东方460亿元10.5TFT-LCD生产线落户武汉,协调省市区三级资源解决土地、配套等问题,并联合地方政府出资平台设立专项基金。

项目设计产能12万片/月玻璃基板,填补湖北大尺寸显示面板空白,与华星光电、天马形成差异化竞争。

产业链延伸与生态构建

吸引康宁玻璃等上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基板-面板-终端”完整产业链。

推动京东方健康产业园(投资100亿元)落地,拓展医疗显示等新场景应用。

长江创投+长江产投母基金(2025年整合升级)

总规模:500亿元母基金,由原长江经济带引导基金重组扩容而成,包括:

长江创投基金100亿元):定位于创业投资母基金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目标参股基金规模1000亿元;

长江产投基金400亿元):定位于产业投资母基金平台,承担重大项目招引任务,目标参股基金规模4000亿元。

投资方向:

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数字产业等省级战略产业链;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运作特点:

市场化运作,吸引红杉中国、源码资本等头部机构合作;

通过并购重组、定增等方式推动产业链补强,目标到2025年资产规模达5000亿元。

其他重要产业基金

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首期150亿元,由国家级基金与湖北省政府联合发起;

投向:新材料、智能驾驶、芯片等四大领域,已签约驭势科技(5亿元)、亿咖通(3亿元)等12个项目;

定位: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完全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之一,推动形成国际领先产业集群。

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群

规模:目标5年形成3000亿元基金集群,政府出资超500亿元;

布局: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赛道。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