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天门衣尚”海外仓正式开仓。目前,天门在泰国建设的东盟海外仓、在美国建设的洛杉矶海外仓已投入运营,匈牙利、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四国海外仓正在建设中。
2024年10月,天门东盟海外仓建成试运行,12月,由29家服装企业生产的10万件服装抵达曼谷;2024年12月,美国洛杉矶海外仓试运营,2万件服装顺利出海。
通过海外仓开售后,在资金结算上能利用中国对东盟的银行体系直接结算,不需要再经过第三方,效率明显提升。
该市还将在海外仓启动天门产业带跨境赋能计划,通过开放海外仓现货库存系统接口,建立全品类商品分销共享机制,为属地化商家提供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多方资源协同与销售规模倍增;对接海内外品牌资源,助力商家梳理品牌构建、做细分领域的大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品牌溢价能力,逐步实现从代工出海向品牌出海的价值链升级。
加快海外仓布局建设,完善‘天门衣尚’实体店布局,实施‘百城千店’计划,实现‘天门衣尚’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将不断做强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化纤纺织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推进选品中心、跨境电商大楼、统规自建、江汉平原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拓展产业承载力。
我更关心的是这个消息:天门设有前置仓和国内直采中心,可做到现金直采,其中前置仓引入3D虚拟样衣技术,整合设计研发团队,让没有独立开款能力的中小型卖家可以共享前沿潮流,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帮助商家解决出海头程物流、报关清关等相关问题,在园区实现一站式出海。
前置仓是一种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仓配模式,通过在城市社区周边(通常3公里内)设置中小型仓库(面积100-500平方米),提前存储生鲜、快消品等高需求商品,实现订单的即时分拣、快速配送(通常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完成)。其核心目标是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前置仓引入3D虚拟样衣技术,实质上就是服装定制。
一是硬件与基础设施部署
3D人体扫描设备:在前置仓内配置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如激光扫描仪或结构光扫描仪),用于实时采集用户体型数据。例如,通过非接触式扫描技术,在10秒内完成全身数据采集,误差控制在±1mm以内。
交互终端:设置触控屏幕、AR/VR眼镜等设备,支持用户通过手势、语音或触控操作虚拟样衣。例如,用户可通过手势旋转虚拟模特,查看服装的360°效果。
云端服务器:部署高性能计算节点,用于实时渲染3D模型和处理海量数据,确保试衣过程的流畅性。
二是数据采集与建模流程
用户体型数据获取:通过扫描生成三维人体模型,并提取关键尺寸(如胸围、腰围、肩宽等)36。部分系统支持历史数据存储,便于用户后续试衣时直接调用。
服装数字化建模:
面料建模:输入面料的物理参数(如弹性、厚度、悬垂性),生成动态仿真模型。例如,丝绸的垂坠感和羊毛的蓬松度可通过物理引擎模拟。
款式建模:将设计图转化为三维服装模型,支持分层缝合、褶皱模拟(如使用CLO3D或Browzwear软件)。
实时匹配算法:通过AI算法将服装模型与用户体型自动适配,调整衣长、袖口等细节,避免虚拟试穿时的穿模问题。
三是虚拟试衣交互系统开发
多模态交互设计:
AR试穿:用户通过摄像头实时叠加虚拟服装到自身影像上,支持动态展示(如行走、转身效果)。
VR沉浸体验:通过虚拟场景模拟试衣间环境,用户可自由搭配不同款式并观察光照下的面料反光效果。
个性化推荐引擎:基于用户试穿数据(如偏好颜色、尺码偏差)推荐搭配方案,并与前置仓库存联动,展示可即时配送的备选商品。
四是技术与业务系统集成
库存管理系统对接:将虚拟样衣数据库与前置仓SKU关联,实时显示库存状态(如颜色、尺码可售数量)。例如,用户试穿某款连衣裙后,系统提示“同款深蓝色仅剩2件,可1小时送达”。
订单自动化处理:试穿完成后,用户可直接生成订单并触发前置仓分拣流程,缩短从试衣到收货的链路。
数据反馈闭环:收集试穿行为数据(如点击率、试穿时长),优化服装版型设计并调整前置仓备货策略。
五是商业场景扩展
定制化服务:支持用户在线调整服装细节(如袖口刺绣、纽扣样式),并联动前置仓快速生产交付。
社交化营销:允许用户生成试穿短视频并分享至社交平台,通过UGC内容吸引流量。
B端赋能:为周边服装门店提供虚拟样衣技术支持,形成“前置仓+门店”的混合服务网络。
典型案例参考
H&M的虚拟试衣间:通过前置仓部署AR试衣镜,用户试穿后可直接扫码下单,30分钟内由最近仓配送达。
大朗纺织网的3D设计平台:用户上传面料照片后,1秒生成虚拟样衣并支持在线修改,降低打样成本80%。
总之,前置仓引入3D虚拟样衣需围绕“数据采集—模型构建—交互体验—系统集成”四步展开,同时需解决硬件成本、渲染效率、隐私保护等问题。通过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可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即时消费闭环。
即时定制服装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