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868:为什么好于预期?
2025-01-23 11:24:44   来源:今日湖北

世界银行在去年12月的报告中针对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仅为4.9%,众多国际机构同样持谨慎态度,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实现5%的增长目标难度颇大。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仅为4.8%,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强劲反弹,才能确保全年目标的达成。

结果如何?

2024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5.4%,超过市场预期,环比增速达到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预期是多少?

有部分机构在20251月初预测,2024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可能达到5.1%

北大汇丰智库报告:出口依旧强劲,未来聚焦内需——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说:

10月和11月,生产和出口增速较强。9月底的增量宏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和房地产。预计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为5.0%2024GDP同比为4.9%2024年料将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统计局数据好于预期,是真的好。

四季度GDP超预期来自于五个方面的支撑:

一是政策效应:2024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政策对服务业的拉动尤为明显,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

二是楼市回暖:房地产刺激政策在第四季度显现效果,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收窄。房地产销售升温,带动涉房消费增长。

三是生产端强劲:制造业企业保持较强的生产意愿,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钢铁、有色、通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工业生产形成有力支撑。

工业生产加快:制造业是主要拉动力,汽车、钢铁、有色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四是出口超预期:在“抢出口”效应等因素推动下,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上行,达到10.1%,较三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外需的韧性超出了市场预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内需不足的影响。

五是消费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第四季度加快,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了家电、家具、汽车等商品消费的增长,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家电、家具等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显著。服务业生产增速显著上行,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加快。

因此,政府作为很重要。

2025年怎么样: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经济学家们预计,2025GDP同比预测均值为4.86%,中位数为4.90%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预测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仍会定在5.0%左右。

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中国经济2025年增长4.5%,较之前20246月的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

《北大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为4.7%,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分别为4.9%4.8%4.6%4.6%,呈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6日在北京发布2025年中国经济预测结果,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4.8%左右。如各项增量政策措施取得成效,则2025GDP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分季度看,2025GDP增长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态势。第一季度为4.9%左右,第二季度为4.7%左右,第三季度为4.6%左右,第四季度为4.9%左右。

中国科学院数学院预测中心预计,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相较2024年将呈现上升态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性转型持续发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和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我国最终消费将持续增长,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进出口金额保持小幅增长,其中出口金额持平略增,进口金额小幅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将逐步回升,呈前低后高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温和上涨。

统计局强调:2025年一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当前的复苏趋势。

一是在美国关税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出口商依然有较强的“抢出口”意愿;

二是以旧换新政策短期对消费有较强带动效用,2025年额度将进一步扩容,首批资金810亿元已经下达;

三是在地方债务支出减负后,专项债“负面清单”管理有望进一步提升地方资金使用效率,支撑基建投资。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仍会维持在5%左右。然而,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显著减弱。因此,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一步扩大内需,将是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有望有效扩大内需、改善居民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