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举行。
部署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工作。
其中,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明确提出了湾区经济。其实,湖区经济也很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夏振坤及其课题组在《湖区经济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将“湖区经济”定义为环绕某一湖泊或湖泊群,水陆相依,以商品农业为基础、农村经济为主体,农工商综合发展,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网络。
目前多数智库专家认为湖区经济是“环绕某一湖泊或湖泊群,以保护和优化湖区生态系统为前提,以打造‘水、绿、城、产、人’共同体为目标,以水陆统筹、综合开发、圈层推进为路径,形成的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功能齐全、人居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发展的区域性经济网络”。
发展案例:
长三角地区的湖区经济正在加速崛起,如上海青浦提出打造湖区经济,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发展文旅度假和创新产业。同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也为湖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苏州环阳澄湖区域依托丰厚的生态本底、农业禀赋和文化资源条件,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着力打造“环阳澄湖科创圈”和“乡村振兴”样板区,成为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力走在前、做示范的一个缩影。
2021年2月4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即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简称“武鄂黄黄咸”)。
想法很好,但是,叫法不够科学。G60才是大走廊,从合肥到上海,再到金华。
于是,我在在2021年3月27日就在光谷数据局讲课中,建议把光谷科创大走廊改名“环梁子湖科创圈”。从33平方公里的东湖,走向300平方公里的梁子湖。
核心区域:以梁子湖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形成环梁子湖科创圈。
发展目标:建成与“环太湖科创圈”比肩的世界级科创策源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商务金融、国际交往、文旅消费等6大产业功能体系,形成“1+2+5”产业功能布局。其中,“1”是中心片区,主要布局高端服务业;“2”是光谷片区和葛华片区,主要布局高端制造业;“5”是龙泉山、滨湖半岛、红莲湖、花山、梧桐湖等特色功能片区,分别布局科学研究承载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等。
没有想到,两个月后,长三角动手。提出了“环太湖科创圈”。
在2018年的一次科技工作会议上,“太湖湾科创带”的设想明确被提出,2020年9月,这个设想成为无锡的头号工程。
2020年11月24日,在无锡举行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三市决定“共建太湖湾科创带”。科创是苏锡常共同的短板,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为例,上海目前有21家,而苏锡常加起来只有4家。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契合三地的发展需求。
2021年5月27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举行,提出的“环太湖科创圈”,这一区域发展战略从市域层面上升到了长三角区域战略层面,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创新湖区先行圈。
环太湖科创圈是一个由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和安徽省宣城市“两区六市”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区域。
环太湖科创圈将充分发挥上海嘉定、青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锡常嘉湖宣六市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到2025年,努力将环太湖科创圈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特产业重要承载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标杆。
江苏的科创战略也因此改为徐州、南京、环太湖三大高地。
太湖面积2500平方公里左右,而环太湖科创圈区域面积4.12万平方公里,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6.1万亿元,区位优势明显,科教资源高度密集,产业经济体系完备。
苏州不靠海,对湖区经济最为积极。
一年之后,2022年5月27日,苏州市委研究室、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战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为苏州打造太湖世界级湖区建言献策。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围绕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背景和现实条件,提出苏州打造环太湖科技创新圈要重视环太湖顶层设计,推进跨界产学研一体化,设立政府间科创合作特区。
湖北也有所动作。
2022年12月,《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印发。
构建8大城市组团,包括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
此时的武汉新城并没有覆盖梁子湖。
武汉新城组团:位于武汉、鄂州两地交界处,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总面积 719 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 241 平方公里,可用地约 117 平方公里。
2023年2月7日,武汉新城规划发布。规划显示,武汉新城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已经覆盖到梁子湖。
建设新城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共八大片区,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
武汉新城总体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打造全国科创金融中心,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环梁子湖科创圈,初步形成。
我是2023年2月10日退休,7日在办公室接受采访不少。
因此,建议中央也关注“湖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