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827:京广创新共同体大学
2024-12-12 09:41:29   来源:今日湖北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等部门共建的全国首个颠覆性技术孵化中心在杭州正式成立。

颠覆性技术是以科学技术的新原理、新组合和新应用为基础,开辟全新技术轨道产生突破性创新的技术。这个中心将通过市场化机制对优质颠覆性项目进行投资、加速,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核心就是要打造生态,签约的战略合作单位有投资机构、服务平台、政府平台。工信部在培育的六大未来产业,目标是三年内要孵化落地100个颠覆性技术项目。

杭州市联合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全国首支颠覆性技术专户成果转化基金”也同时成立。首期基金2亿元。

很明显,这是国家级的,地方性的广州要有。

今年220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广州市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共有112个项目参加集中动工,总投资约839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005亿元。

其中提到,打造新模式:大学院所+创新基金+创新园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园区选址中新广州知识城迳下村,占地约1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亿元,预计达产年产值17.8亿元,集研发、试制、培训、交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对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科研和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支撑、打造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由广州市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将通过合作组建黄埔创新学院、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园等,构建“大学院所+创新基金+创新园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管育接转教”五位一体打造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核心平台。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发挥“中枢”作用,统筹管理;黄埔创新学院发挥“引擎”作用,联合国内外一流大学、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学院+”的国际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发挥“赋能”作用,联合优质风投基金、龙头企业,打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的市场化投资系统;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则发挥“聚变”作用,联合其他专业园区,打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园+”的分布式园区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高新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措施》(“颠覆性10条”)发布,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机制,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性地提出落户配套“即立即享”前置支持,落户广州开发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配套扶持,大力度、强支撑让颠覆性技术“落地、开花、结果”。同时,此政策致力于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集群化”全周期一体化支撑体系,扩大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种子库”“人才蓄水池”,做好颠覆性技术的精准“选种”、精心“播种”、悉心“育种”、用心“培苗”。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力打造“2+3+N”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出台“高成长10条”“高质量发展30条”等系列措施,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多领域、多层次产业培育政策体系。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926日,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黄埔创新学院承办的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会议暨黄埔创新学院开学典礼在广州黄埔区举办。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培育“大讲堂+大赛+创业之星+创新先锋+大会”立体式生态圈。

活动现场发布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方案》便强调要打造立体式创新生态系统,即由前沿技术大讲堂“找方向”把握创新先机,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找项目”形成创新合力,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之星“选企业”持续赋能壮大,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先锋“选人才”弘扬创新精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会协同向未来,五者协调发展,合力打造高维创新生态系统。

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已于6月启动项目征集,7月举办领域赛,8月进行总决赛,约1400个项目参赛,历时2个月,评选出75项获奖项目,其中包括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与微纳系统、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等多个方向,已成为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的重要项目发现渠道。

活动现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为2024级创新菁英计划、卓越工程师研究生代表授旗,标志着黄埔创新学院正式开学。

黄埔创新学院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的全国第一所创新共同体大学,该学院采用“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实战训练”教学方式,培养具有自由求真的探索精神、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行合一的行为模式、顶天立地的创造能力的高端创新人才,为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军源源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黄埔创新学院第一期学员招收两个班,除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还有面向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负责人、企业高管的“深蓝班”。学院将学习、研究、实践融为一体,形成“在创新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再创新”内生效应。

除了能够学到更多商业化管理知识,也能与学员沟通学习,促成技术的协同与商业的合作交流,真正把颠覆性技术从原来的01,突破到100

黄埔创新学院发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作用,依托北大、清华、斯坦福等一流大学设立了11个前沿实验室,研发引领性前沿技术;同时自建了光电技术研究所、材料与化工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等4个专业研究所,承接大学输入成果或早中期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接力研发,并与社会资本联合组建企业实施成果产业化;承接京津冀中心的北大、清华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工程博士计划和港大、港科大创新创业博士生培养计划,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案例:微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冯林带来的光电镊高通量细胞筛选平台项目入选其中。该项目利用自主可控的光电镊-AI纳米生物芯片技术,可实现单细胞功能表征和筛选,单芯片可对13000+细胞进行导入、分选、分析、培养和导出工作,显著提高抗体发现效率,保留细胞多样性,成为抗体发现领域的一大优势技术。

“我们技术的‘颠覆性’在于高精准性。”冯林表示,药物研发长期面临“双十定律”,即需要超过10年时间、10亿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我们这个技术打破了这个定律,效率可以提高2000多倍,60个人在2-3个月左右完成的实验,通过我们的技术,一个人在3个小时可基本解决。”目前,该公司正筹备将总部迁至广州黄埔区。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