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接了一个小视频任务,才知道脑机接口有三大好处。
在我知道的“治脑”、“治手脚”之外,还可以“治眼睛”。这是我最近中秋讲演的新内容。
全国的残疾群体,大概有8500万之多,占14亿总人口的6%。
其中,视力残疾有2857万人,肢体残疾有1736万人。
关于中国脑部疾病的患病人数,我问了“文心一言”。
它说:
脑卒中(中风):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预估为3.3亿人次,其中包含约1300万脑卒中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患病人数在近年来有显著增长。例如,2021年我国现存的AD(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达16990827(将近1700万)例。
1990年至2021年,我国AD及其他痴呆的总患病率由342.1/10万增长到1194.2/10万,增长249.1%。
抑郁症、焦虑症和偏头痛:
这些疾病的患病群体庞大,其中偏头痛患者高达1.8亿人。
这些都是脑机接口的用武之地。他们都迫切需要人机共生能加快落地。
正在上海举行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给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这场被外媒评为“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创新科技大会,邀请到了2000多位行业领袖和500多位权威嘉宾,不仅带来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实践,更围绕"科技人文新思考"展开深度碰撞,寻找AI人机共生、科技向善的的答案。
像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肖仰华教授提到,“和人相关的技术,不能先发展再治理,所有与‘人之为人’本质相关的技术要提前界定边界。AI发展要平衡好快与慢的问题。不能让有的地方因为用不上大模型变得更落后。更不能让脑机像毒品一样麻醉自己,造成技术成瘾。”
脑机接口领域专家韩璧丞预判,“未来10到15年,我们每个人都会和脑机科技相遇。”
外滩大会是致力于推动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探索的大会,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专家学者,以前瞻视野,探讨科技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与责任;以人文视角,探索科技与人类、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开放心态,搭建国际交流、产业发展的平台。
第一届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黄浦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9月26日圆满闭幕。第二届外滩大会于2023年9月7号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召开,大会将站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探讨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展示产业界的思考与实践,以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人文理念。
2024年9月5日至7日,2024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事实上,人机共生在我国已经开始落地。
我在网上刷到过一个00后小伙子叫“钢铁侠阿键”,他因为意外失去了右臂,一度生活非常不方便。后来装上智能仿生手,现在不仅可以弹琴、玩电脑、做咖啡,甚至还能去攀岩,做了很多人觉得不可能的事。他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很多网友。也正如他所说的,人机共生开启了他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马斯克的Neuralink正在帮盲人复明(武汉有黄立衷华科技公司)。
Neuralink公司计划通过脑机接口恢复盲人视力,将摄像头捕捉的电信号直接传输到视觉皮层,实现类似视觉感知。目前技术能恢复原始视觉,未来可能提高分辨率,探索更高级视觉功能。
通过在人脑中植入装置Blindsight,它能将信息直接发送给大脑,重新形成视觉讯息,帮助失明者复明。
光感可以通过机械、电气或磁性刺激视网膜或视觉皮层来诱发。因此,如果你受到头部的冲击,你会看到它们,但如果你在大脑的正确位置受到电击,你也会看到它们。这一现象首次由著名神经学家阿尔弗雷德·福雷斯特在1929年确认。
在1968年,剑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改进了这一程序,他们将电极植入一名52岁盲人的大脑中,并将其连接到一系列无线电设备上。当某些无线电信号传入大脑时,该患者感受到光的刺激。当仅刺激一个电极时,患者会在固定位置看到一个非常小的白光点,这就是光感点。研究发现,只要电极间隔超过2毫米,所产生的光感可以很容易地相互区分开来。因此,通过同时刺激多个电极,患者就可以看到光的图案。
1974年,这一实验在犹他大学再次进行,他们将一个矩形电极网格植入视觉皮层,4个宽,3个深,然后使用这些电极将盲文点图案投射到患者的视野中,创造出一种非常原始但有效的视觉假体,这是同类中的第一个。
但是问题也来了。万一输入的视觉讯息,里面有常人看不到的内容,比如用长波穿墙看到的东西,那么复明的病人就会拥有透视的能力。技术可以帮忙造人,也可以造超人。人机共生的伦理问题,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