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低空经济崛起:从荔枝空运到飞行汽车,武汉如何借鉴南京模式发展低空经济
2024-06-04 10:40:21   来源:今日湖北

荔枝作为一种娇嫩的水果,其运输过程极为重要。

历史上,荔枝的运输曾依赖快马。唐代文学家杜牧在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红尘”指的是飞扬的尘土,“妃子”指的是杨贵妃。《唐国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为了让杨贵妃能够品尝到新鲜的荔枝,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了吃荔枝,累了多少人马。

如今,荔枝的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各种飞机进行空运。5月20日上午,一架亚太通用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儋州市西庆通用航空机场起飞,飞往广东省珠海市。这是顺丰速运在海南开通的首条低空运输航线,首批“乘客”是1.3吨的海南荔枝,飞行时间约2小时。顺丰的荔枝专机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鲜、快捷的荔枝购买体验,确保海南荔枝迅速、安全、高效地出岛。接下来,海南顺丰还计划相继开通“海口—杭州”“三亚—深圳”荔枝专机,保障海南荔枝在48小时内覆盖国内190个主要城市。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通航机场的作用在低空经济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行业和应用产经,产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在医疗、气象、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到2030全球投入商业运营的eVTOL数量将达5千架,2040年达4.5万架,2050年达16万架。以此为基准对每年新增eVTOL数量进行预测。中国eVTOL市场份额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市场的25%至30%左右,成为全球第一大eVTOL市场。经测算,中国eVTOL市场规模在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分别达12亿/62亿/178亿/433亿。


目前,中央政府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很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中,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列入了需要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充分展示了国家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决心。

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基础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2030年基本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在地方层面,2024年全国已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低空经济,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2024年以来,已有安徽、深圳、苏州、沈阳、太仓、武汉、广州、海南等十余个省市发布了围绕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相关征求意见稿。其中,深圳市成为国内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低空经济产业政策较为完善。有专家表示,今年进入了“低空经济元年”






5月,各地的低空经济政策密集出台。


5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提出详细规划方案鼓励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除北京外,其他省市本周动作频繁,未来有望持续,


5月15日,江苏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举行。


5月16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等工作会议。


5月17日,江西低空经济论坛在江西南昌盛大开幕。


预计其他各省市也将积极推进,快速落地。


低空经济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是物流配送。低空物流,可以为地面服务提供很好的补充。在2017年,美团开始研究无人机外卖。2021年,美团的无人机外卖在深圳的一个园区落地运营,骑手把外卖送到起飞点,然后再由无人机把外卖送到园区的各个外卖柜,3公里距离的配送,15分钟就能完成。2023年4月,上海金山区也开出了一条2.2公里长的美团无人机送餐航线,一头是餐饮购物中心,另一头是写字楼,15分钟送达。顺丰从十年前就开始研究无人机配送。在顺丰的配送网络里,干线运输用大型运输机,支线运输,就引入了载重量最高3吨的大型无人机,可以点对点运输。

二是应急救援。比如,高楼着火,用云梯和高压水车有可能够不着,这时候,就可以用无人机带着水带飞到高空救火。

三是载人。可以通行与娱乐。深圳有一家低空商务飞行公司,提供定制飞行。从深圳宝安机场出发,15分钟就能到达香港国际机场。


2024年3月22日上午,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旅游观光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发布会在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举行。从广东一共订购了20架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投放在武汉东湖,用于游客空中赏樱。这是全球首批获得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标志着“东湖智慧空中运营项目”正式落地实施,武汉东湖新型文旅业态和低空经济发展拉开序幕。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5月22日开始,乘坐无人驾驶飞机游东湖正式对外开放预约,游客可在武汉东湖景区爱情岛上的Marina西餐厅预售窗口进行预约,预约价为499元/人/次。现在暂时尚未开通网上预约,后续会陆续在美团等商业平台上开通预约。

无独有偶,3月23日14时45分,由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打造的十堰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省首条低空物流配送路线成功完成首飞。

此次首飞任务有2架无人机执飞,由深圳联合飞机集团承运。14点30分,从邮政公司十堰火车站营业部载着村民购买的蔬菜种子的无人机飞往茅塔乡寄递物流点,从茅塔乡寄递物流点飞出的无人机将茶叶和蜂蜜运送到邮政公司十堰火车站营业部。40分钟的车程,可以缩短到15分钟。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无人机按照既定路线,实现自主起降,自动化、智能化飞行。运输成本相较于传统陆运交通物流降低20%左右。

无人机载重10至200公斤,即使中途没有网络信号覆盖,也可按照既定路线飞行,非常适合在十堰城区、山区之间使用。该公司正在十堰搭建空域管理系统,建设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组建无人机队,拓展应用场景。


武汉都市圈可以学习南京都市圈,以都市圈为背景发展低空经济。

5月15日,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正式发布,力争到2026年南京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实施方案》提及,到2026年,南京市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建成1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航空运动等商业应用场景。

其中包括探索构建南京都市圈低空飞行服务网,支持发展都市圈城际飞行、物流运输等多种类型的低空飞行服务,培育形成产品适用、价格合理、服务便捷的低空交通新业态。

这个提法很重要,低空经济一个城市搞成本太高,都市圈是以一个超大城市为中心,就非常适合建立低空经济有规模地发展。


武汉都市圈也可以采取类似的策略,通过都市圈内的合作和资源整合,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以武汉为中心,汉都市圈可以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建立完善的低空飞行服务网络,发展城际飞行和物流运输等低空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实,笔者更关心的是“既能跑又能飞的”汽车。






早在2017年,国内的汽车企业吉利就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企业Terrafugia,后者成立于2006年,曾先后推出两代飞行汽车。收购后公司的中文名称为太力飞车,吉利在武汉设立了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2020年9月, 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前者是一家年轻的工业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成立于2016年。2021年,沃飞长空与德国 Volocopter 成立了合资公司,由沃飞长空控股。同年1月,沃飞长空宣布其所拥有的太力飞车TF-1已经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证书,这是这一类产品中第一个得到适航证书的。

这款产品将在我国生产,是全球第一架混合动力两座运动飞机,可以垂直起降。在陆地行驶中,机翼可以折叠起来,整车宽度与传统汽车相差不多。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TF-1机身以复合材料为主,设计起飞质量约850千克,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67公里,巡航高度可以达到3000米,航程670公里,油耗仅相当于排量2.0升汽车的油耗。

从上述报道来看,飞行汽车的生产基地可能设在成都,这为未来汉都市圈和其他地区的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

武汉都市圈通过学习南京都市圈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随着飞行汽车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多样,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积极引进和推广创新技术,汉都市圈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为全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树立榜样。



相关政策速递

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