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车改自述#
下梅
一个人有点记忆,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
我是1962年出生,上小学应该是在1968年以后。
上小学有三件事印象深刻。
一是我读过小学特别多,我父母都是小学老师,而且不在一个学校。因此,我的小学时光经常是在父母学校、奶奶家里渡过。屈指一算,我的小学是在三个县读的。
我的老家在闽北建瓯市东峰公社(镇)。记得小时候我的祖母曾经对我讲过,如果遇到狗熊,你就躺在地上不要动,熊可能认为你死了。说明直到解放初期,山上还是有狗熊的。
我读过的小学,在建瓯县,有东峰小学、东游公社溪尾小学、川石小学。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有公馆小学、下梅小学。在建阳县,有建阳地区师范附小。之所以在附小读书,是因为我的大姑父在建阳师范食堂当管理员,通过这个关系,我也就有了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也就住在亲戚家里。师范附小,是我上过最好的小学。师范学校后来成为师范专科学校,后来又成为武夷学院,搬到了武夷山风景区。1978年我第一次考大学,分数可以上师专,但是我没有去,决心再试一把,上了“回炉班”,1979年考上了武汉的湖北财经学院,改变自己的命运。
由上可知,我的小学相当于现在的“游学”。我倒是觉得非常有好处,让我可以接触各种家庭的孩子。农民的孩子、工人的孩子、干部的孩子、教师的孩子等。我开始在思考,我的将来会怎么样?
现在很多孩子,小学只在一个学校,同学甚至只有一个班的同学。我的儿子就是这样。好像只有一个班主任。我希望我的孙女孙子能够多在几所小学上学。
二是影响最深,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小学是南平市武夷山市下梅小学。当时只觉得下梅村很美,没有想到她却是万里茶路第一村。
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下梅村,这里是享誉世界的万里茶道的起始点,也是茶船古道的重要地标。武夷山的茶从下梅村出发,北上跨越亚欧大陆,走万里茶道抵达俄罗斯以及欧洲其他国家;通过福建省内的水路,衔接山路,到达福州港、泉州港;伴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2005年,下梅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口广场旁通往山上的小路,是旧时崇安县城东边岭古道,全长15公里。这条小路曾经是要道,既可以服务于战事,也是转运茶和其它商品的陆地通道。
离下梅村不远,就是一座大林场。班上还有林场职工的子弟。记得很小时候山上就有“封山育林”之类的标语牌。
武夷山风景区的生态越来越好,各种动物数量在增加。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981年的39.5%提高到66.8%,连续4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生态环境、水、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
2014年8月初,下梅小学的邹全荣老师联系上我。要我写一篇回忆下梅的文章。
我欣然从命,写下《忆下梅小学》:
最近几年,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研究中欧万里茶路,小小的下梅村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我是在前年参加河南南阳社旗县的博士生婚礼、参观赊店老街的茶叶博物馆时,才知道武夷山的下梅是中欧万里茶路最早的起点。可见,现在习总提的很多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应该是丝茶之路,有下梅的一份功劳。
说起下梅,我非常熟悉。
我的母亲章秀玉老师1967年到1977年在下梅小学当老师,在我的记忆中,是教语文的。她是建阳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留着长辫子。
我是1962年出生的,1968年到1969年在下梅小学读二年级。由于我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又长期不在一所小学教书,因此,我的小学生涯是杂乱无章的。但是,我的中学是很专一的——建阳一中读了5年,其中一年是考大学的回炉班。当时我的父亲在建阳一中教书,母亲在建阳西门小学教书。1979年,我到湖北财经学院读书,也就是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由于1991年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一位党外人士,2003年5月20日到湖北省统计局当副局长至今,积极推动中国公车改革,2003年到2012年当了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
在我的记忆中,下梅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古香古色的小村庄。我住在小学里,当时的小学在小溪边上,斜对面就是邹家祠堂。小溪边是可以坐人的长凳,上面有长长的风雨走廊。最近读了一些万里茶路的资料,才知道历史上这里有常、邹两大经营茶叶的家族。
小学原来可能是一座庙,有三个门,不过其中两边的小门都被关闭,隔成房间,我们家就住着一间,进去之后是天井、大厅、两边的教室,大厅也经常成为村里宣传队的排练场。再往里走是厨房,以及操场、教室、厕所等。操场有时被农民作为温室育秧的场所。我离开下梅后,据说在村庄的边上修了新的小学,不知道现在如何。5年前我回一次下梅,再到这所老的小学时,已经看不到当时宏伟的气势了。
门前的小溪,现在才知道叫“当溪”,当溪汇入较大的“梅溪”。梅溪上有一座木桥,涨大水时会摇摇晃晃的。梅溪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身上有花纹的小鱼,也可以游泳。当溪的水不大,但是如果下大雨,水也很大。记得一次当溪涨水,我和同学在一起,用笋壳戴在脸上,结果我掉进当溪里,差一点没命。母亲很是紧张。
我经常会与农民的孩子一起,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沿着当溪往上游走,至少可以做四件事,一是钓鱼,在小溪水面比较大的地方往往有鱼,农田里有泥鳅、鳝鱼、螺蛳等,水干时去抓,大有收获。二是上山采杨梅,采杨梅的季节,往往是下雨的季节。三是春天上山采笋,四是上山采“蕨菜”,可以与鸡蛋炒在一起。
在下梅读小学期间,主要是以玩为主,如果说有一点点政治记忆的话,那就是在下梅的福州知青有一些。春节将近时,他们总是带着土特产,急冲冲地坐各种车辆往福州赶。光阴似箭,如今我也是52岁的人了。但是,在下梅的记忆还是清晰的。
祝古老的下梅越来越年轻,那里的村民越来越幸福!
很快,我就收到了邹老师的来信。
叶局长,您好!
读了您的回忆文章,很感动。你的记忆力不错,所说的旧地旧事很准。你的令堂章老师作为我们初入师坛的同事(那时她已是下梅小学的骨干教师了)人很慈祥,态度谦和,总是笑微微的样子,没看到过她与同事争吵过。你的令尊印象不深,因为我是一九七四年十月进下梅初中班民师队伍的,所以对章老师有印象。1978年中考,我才考进建阳师范的。
您所说的下梅小学成立于1937年,最初叫崇安县国民抗战小学,解放后改为崇安县下梅小学,校址原是华光庙,三道门都是原庙门。
下梅1998年申报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文本是我起草的。2005年又提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本也是我写的。近年来我参与了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文本材料写作,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写作,但限于自己“不变通”和性格,改不了行,只好终身当农村教师。
几年来,由于我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不断呼吁,下梅传统古村落保护得以重视,通过省上争取,这次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给了800万,但也有忧,真正用到专项的钱不多。2011年5月5日李副总理来下梅,我为他讲解下梅人文历史。副总理听了很重视,后来通过国家发改委下拔了400多万资金给下梅做三线(乡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下地改造,由于监督弱,做出来的事情,不理想。
至目前为止,你是我们收集到的下梅小学就读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一是行政级别高,二是你在全国的社会影响力大。将来写村史,其“教育”章节要收集的人才,记载你的事迹,是遥遥领先的。
你的这篇文章,可下载在我们当地的杂志上刊登吗?如能同意,烦请您稍作润色和补充,我们《武夷山》杂志可用,或闽北日报也可用。
有关万里茶道起点的事,现在影响很大,我们潜心做了十年!今天江西省铅山县有关茶路文化研究的专家领导来武夷山探源。我最近的一部与万里茶路有关的电影文学剧本《旗枪争战》接近完稿,届时还得请你看看稿子,并提供一些影视产业投资信息,圆我人生一梦!
谨代向您令尊令堂大人问好!祝二老身体健康!
邹全荣
2014年8月21日
邹全荣老师是茶叶世家,现在仍然研究茶叶,做点茶叶生意,重点在研究万里茶路。还是出自乡村的党外人士。
他1956年6月生,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大学文化,职业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武夷山市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万里茶道国际城市联盟(武夷山)秘书处专家组成员。
2005年为《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主创人员。
2006年5月成功策划“寻找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旅游节活动,同年11月应汕头市政府邀请,参加《茶道•人道•商道》论坛,做《万里茶路的人文记忆》专题演讲。
2007年参与国家“十一五”普通高校教材参考用书《武夷茶经》的编写。
2008年协助央视《走遍中国》摄制组拍摄《万里茶路》专题片。
2009年在南平电视台教育大讲堂举行《万里茶路的人文精神》专题讲座。
2013年至2016年,先后参加过在二连浩特、武夷山、铅山举办的第二、第三、第四届万里茶道中蒙俄沿线城市市长峰会。
2014年10月应河南省南阳市邀请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办的《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研讨会。
2014年为中蒙俄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雕塑碑文撰稿。大部份与万里茶道相关作品收入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5年出版的《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一书;2017年是山西出版发行集团出版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今昔》一书编委会成员之一。
优秀文史随笔《门当与户对》、《流传千古的鲤鱼崇拜》被《读者(乡村版)》转载。
2003年以来,已出版《武夷山村野文化》(2003年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2006年香港国际炎黄出版社)、《行走武夷民间》(2012年北京学苑出版社)、《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201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目前,《武夷茶修笔记》一书已完稿,长篇小说《旗枪争战》(第一部)正在创作中。
我在下梅的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这辈子会在万里茶道的两个最要的点(下梅、汉口)学习工作过。
我小学记忆最深的第三件事,是小学快毕业那一年,在老家东峰,亲戚朋友请了一位会预测的人到家里,不是瞎子,轮到我时,很正式地说,这个小孩将来会当官,不过只能当副的。说的我莫名其妙。不过还是说的非常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