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如何管住官员的嘴?
2023-08-08 10:04:35   来源:今日湖北

杭州是最早搞公车改革的省会城市。

经过近7年的酝酿和试点,杭州2009年5月1日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首批有21家市级机关参加。按照“三年完成”的计划,到2011年,除公检法等部门外,杭州其他所有市级机关都将不留公车,所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全部参加公车改革。

车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杭州市制定车贴标准总的原则是以工作职能、责任、公务活动所需交通开支为依据,以已车改单位干部的实际支出为基准、以公务出行用车量模拟测算为依据,同时参考国内其他车改地区的车贴标准,通过多种方法测算最终确定的。

按照当时杭州一些单位‘一把手’公务出行的实际活动量测算,部分干部出行可能还得自己再贴点钱。

为了防止车贴“福利化”倾向,杭州此次车改没有像其他一些地区一样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从制度设计上保证“专款专用”,卡内的车贴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公交车、出租车、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方消费。

这一招,现在来看都是高明的。

自5月1日车改启动以来,首批车改单位共上交涉改车辆227辆,其中部分车辆转为“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工作用车,其余用于补充执法单位“黄标车”淘汰后的车辆不足。

为了防止车改后出现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钱照领、车照用”的不正之风,杭州市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对可能发生的不正之风进行提前廉政预警,并对车改单位和人员的公务用车、车贴发放、财务结算及廉洁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市纪委监察局全程参与车改过程,监督车改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这也是很有前瞻性的。现在关键还在这个方面。我身边有的官员,车补一分钱都不花。

考虑到市直各部门要承担一定的公务接待、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杭州车改还建立了“公共交通专项经费”制度。市车改办按不超过当年涉改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总额的10%核定车改单位的公共交通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定期公示,超支不补、节余不留。

杭州市组建“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按“保本微利”原则实行准市场化运行,公务用车需提前预约。目前,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工作用车均来自车改单位上交的车辆,首批招聘23位司机,都是车改单位分流的驾驶员。截至6月24日,该中心共出车325台次。

看公车改革是否有实效,主要把握三个评判标准:是否能降低行政成本、能否真正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涉及公车的腐败问题、是否保证工作效率和行政效率不受影响。

此次首批参加公车改革的21家市级机关,近两个月的时间,公车费用下降32%左右(后来全国是节约1000亿,减少三分之一),90%的车改单位和涉改人员对车改表示满意。在一些全面推行车改的单位,因为公车“一辆不留”,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也随之“销声匿迹”,未出现此类举报。这一点,现在都很难做到。

车改刚刚推行时,有的单位担心一些干部会不会因为没有了公车而减少下基层,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但前期的试点表明,这些情况并没有出现。

浙江改革,一路向前。包括公务餐改革。

在浙江省域范围内进行试点前,部分市、县(市、区)公务餐改革已经开始了探索。衢州市县乡各级单位的大小机关食堂里都张贴着本食堂的“用餐码”,公务出差人员只要通过“浙政钉”扫码即可用餐。改革以来,该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减少约30%,预计全市每年可减少公务接待费用支出1500万元。

本次浙江全省试点将在衢州市、舟山市2个市域和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宁波市鄞州区、余姚市、温州市龙湾区、泰顺县等18个县域展开,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没有纳入试点的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也将同步根据本地实际推进改革工作。

根据改革方案,浙江全省公务餐改革试点将逐步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打通各部门各单位食堂和就餐点,并对用餐收费标准进行规定,因地制宜规范公务餐支付途径。

近日,浙江省公务餐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市常山县召开。

衢州市作为该省开展公务餐改革2个试点市之一,目前已打通市县乡各级单位的大小食堂512家,通过数字化手段,在“浙政钉”APP上探索开发公务餐改革应用,实现公务就餐自行扫码付费,一码通用、一码支付。手中一张卡,出差吃食堂。

图片

公务餐改革,即公务人员在省域范围内开展一般性公务活动时,由接待单位协助安排在定点场所自行付费用餐。推进公务餐改革是从制度上解决违规吃喝问题的一项举措,是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具体行动。

在公务餐的用餐地点选择上,浙江省明确试点区域内所有机关食堂均纳入公务餐定点用餐点。针对个别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和村没有机关食堂的实际情况,将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若干餐馆作为定点用餐点,按照标准规范管理、统一运行。

其实这个思路,用于地方公车改革的深化也是可以的。

比如,浙江省直机关干部出差,自己坐地铁去高铁站,到了出差地点,扫码用车,随时用随时扫。几个人出差,由一个人负责叫车。这比公车出差要节约。

公车、公宴、公游“三公”,是最花钱的。

《公车——人民日报:三公消费9千亿可有出处?》中有对我的采访http://gazx.sd.cn/zgrw/2447.html。

《同舟共进》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杂志,竹立家教授所引用的文章是发表于2005年12期的《从五大浪费黑洞看节约潜力》。文中指出,全国政协提案曾披露过,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耗资约3000亿元人民币。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0》显示,1999年的全国财政开支中,干部公费出国所消耗的费用(3000亿元)。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认为,司机补贴、私车公用或发放车补等,只要国家财政掏钱买单都应该算作公车消费。

当前我国每年用在公车方面的费用约为4000亿元左右。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50万辆公车,但我认为还要多一点,在350万辆左右。叶青说。根据自身经历,叶青认为一辆公车每年的花费在10万元左右比较正常。350万辆公车乘以10万,再加上公车私用方面的成本,我觉得公车经费在4000亿元左右。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250万辆公车这一官方数据从何而来时,他表示无法解释清楚。

另一种说法是每年公车消费为3000亿元。

      总之,“三公”改革,任重道远。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