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4月初突破5000万户,截至5月底达到5092.76万户,较2012年底(1085.7万户)增长了3.7倍,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4%提升至92.4%。
前5个月,全国新设民营企业376.4万户,同比增长17.2%,较一季度增速快6.5个百分点。同期,注吊销民营企业160.8万户,同比增长1.43%,市场退出平稳。净增215.6万。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截至5月底,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分别为2822.9万户、1050.7万户、979.3万户、239.8万户,占比为55.4%、20.6%、19.2%、4.7%,其中,中部、西部占比有所提升,东部和东北部有所降低。
再看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上半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共新增1136.5万户,同比增长11.3%。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9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4%。
这些民营经济最新的政策来了,即新31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2023年7月14日)》。
最有新意的内容有7个方面:
1、(总体要求)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即老百姓中形成这样一条准则,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等到他们陷入犯罪的泥坑,然后便用刑罚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布下罗网陷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却干陷害百姓的事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必定要恭敬、节俭,以礼对待臣下,向百姓征收赋税有一定的制度。
7月12日,浙江桐昆股份召开年内首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印尼北加的炼化项目议案。这项总投资86.24亿美元(人民币615亿元)的项目是为了延伸产业链,保障原料供应,防止油价波动吞噬盈利。6月21日,创始人陈士良卸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交到36岁的女儿陈蕾手上,但其仍担任桐昆股份控股股东桐昆控股集团董事长。最大的国际化项目。
2、(四)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推动修订企业破产法并完善配套制度。
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着深度结构调整的压力,这为不良资产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供给。2020年至2022年,推动累计处置不良资产9.2万亿元。
3、(六)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强化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行为,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经济效益带来了负面影响。
目前,清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共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要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等现象。
今年以来,安徽省经信厅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纳入主题教育立行立改问题清单,建立健全快发现、快核查、快办结、快完善、快监督、快问效“六快”机制,持续深化专项整治。1月至6月,共帮助314家中小企业清偿被拖欠账款9亿元,其中无分歧欠款清偿率100%。
4、(十一)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出台司法解释,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机制。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强化民营企业腐败源头治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严格的审计监督体系和财会制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推动企业加强法治教育,营造诚信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机制。
有新意。职务侵占挖墙脚、虚增交易环节、期权式行贿受贿……民企腐败问题频发,且与公共部门腐败相互交织,成为下一步全面反腐需要补齐的短板。民企反腐的制度设计远落后于公共领域,亟需建立起预防打击的“天罗地网”。
2022年腾讯查处案件70余起、辞退100余人;美团移送司法机关107人,清退合作商家41家。
据浙江省相关部门2022年底联合通报的涉企经济案件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浙江省共办理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受贿等涉企经济案件1400余起,涉案资金近200亿元。
5、(十六)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和成果转化机制,调动其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熟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湖北省各地级市近年来为弥补区域科创短板,大力推进“科创飞地”布局建设,按照“研发在武汉、转化在本地,孵化在武汉、加速在本地,引才在武汉、用才在本地”的思路,通过在汉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打通跨区域资源通道,借力武汉科技创新优势资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目前湖北省内已有8个城市在武汉布局建设了“科创飞地”,分别为黄石、荆州、黄冈、咸宁、天门、荆门、鄂州以及仙桃。
衢州早在2012年便提出在杭州异地建设海创园的计划,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背景下全省首个“创新飞地”。
6、(二十四)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梯次培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推动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
形式多种多样。7月初,“聚菁向未来、创领新时代”昆澄张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张家港市举行,标志着作为全国百强县前三甲的昆山、江阴、张家港打破区域局限,携手构建“开放共赢、协作共进、产业共融、创新共建、惠企共享”昆澄张三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此次培养计划将通过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育、民营企业家对话互访、资源跨区域服务整合“三大机制”,开展组建三地民营企业家联盟、建立联盟长效运行机制、举办首次高校联合培训班、开展季度性互访沙龙、实现区域性产业链对接“五大行动”,打造三地民营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高地。
培养计划的首批60名学员于6月28日集中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接受系统培训。
7、(二十七)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对民营经济人士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理解、宽容、帮助。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行为,健全相关举报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可能在谣言满天飞的环境里有卓越的表现。此前,诸如“中国重回计划经济”“民营经济逐步离场”“民营经济卖国论”等奇谈怪论,时不时充斥舆论,搞乱了人心,破坏了市场预期。一些自媒体长期恶意诬蔑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动辄祭出“买办”“汉奸”的帽子。企业与外资合作就被斥为“洋奴”,企业在海外设厂就鼓吹“不要跑了”,外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就是“来剥削中国人”等。个别自媒体、大V通过恶意攻击中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收割粉丝,赚取流量。
结果,为中国“造窗户”“安窗户”的企业如履薄冰,“砸窗户”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4月28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重点治理十类网络乱象,包括个别言论误读、曲解中央政策,动辄以“阴谋”“大棋”等字眼“带节奏”“扣帽子”,扰乱社会预期;泄露企业商业秘密,虚构企业家私生活话题,炒作企业家个人隐私,等等。
截止6月17日,快手清理涉企业、企业家相关侵权信息6278条,处置账号213个。